一、先验的河图洛书 思想
(一)关于对河图洛书作为事物本原、律历本原的诠释。
古人认为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无论如何多变,如何错综复杂,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称“五行”。朱载堉认为五行来自河图中的“自然相合之数”。他说:河图者,其天地对待之数乎:以天一处于北,则地二自然处于南;以天三处于东,则地四自然处于西。四位既定,则天五自然居乎中。中也者,四方所取正也。六与一合,六即一、五也;七与二合,七即二、五也;为八、为九者,三五、四五也。四方既正,则五五相比,十复居于中矣。此皆自然相合之数,五行之所以生成也 。同时认为,五行又来自洛书中的一系列“自然相比之数”。曰:洛书者,其参天两地之数乎:阳生于下而左旋,阴生于上而右旋。阳数则参天。参者,三也。自一三如三,三三如九,三九二十七,本文无十,故去其二十而言七。三其七为二十一,去二十则一复处于下。阴数则两地。两者,二也。自二二如四,二四如八,二八十六,本文无十,故去其十而言六。二其六为十二,去十则二复处于上。过此以往,积数万亿皆不越乎此。八位既定,则五数自然居乎中。中也者,是亦八位所取正也。以一加五,则六在一后;以六加五为十一,去十,则一在六先。以三加五,则八在三后;以八加五为十三,去十,则三在八先。以至四九、二七,亦莫不相互加益而为先后也。此皆自然相比之数,亦五行之所以生成也。
这里,朱载堉的思想明显是来自《易传•系辞》。《易传•系辞上》将一三五七九称为“天数”,将二四六八十称为“地数”。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的结合,是天、地之数相配,其数为五。朱氏所以要强调“五”,是因为“‘五’和‘手’(手指有五)联系起来所表示的数量之多”, 即五行也。引申为天地相合产生万物之意,故朱载堉才有河图洛书中数的变化产生五行之理论。
古人不仅认为自然界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而且认识到阴阳是推动自然界运动的两大最基本动因,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朱载堉认为河图洛书不仅“负阴抱阳”,而且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最好体现:“盖一切万事不离阴阳,图、书二物则阴阳之道尽矣。”
在朱氏看来,河图洛书既能用数变化产生五行,又能完美地体现阴阳思想,是阴阳五行一体化的产物,应被视为万事万物之源。这样一来,河图洛书在朱载堉那里便具有了不可动摇的神秘性和神圣性,成为认识、研究一切事物之准则。律、历数之多少须根据河、洛二书而定,亦即乐律、历法的生成与运行,须与河图洛书精神吻合,体现它们的阴阳思想。朱载堉说:夫河图洛书者,律历之本源,数学之鼻祖也……。河图龙发,所以通乾而出天苞;洛书龟感,所以流坤而吐地符。……。故律历倚之而起数。
以此为理论并结合《周易》学说,朱载堉论述了乐律中的所谓“天地阴阳四方之声”,先看他制作的两幅图 :朱氏称左图为“天地生成自然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