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正骨巨子——郭维淮

2012/6/15 10:42:31 点击数: 【字体:

正骨巨子——郭维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为获“白求恩奖章”的郭维淮披红戴花

    
    在辽阔的中州平原上,有一座闻名千载的洛阳白马寺,在其附近的叫平乐村的大槐树下,诞生了平乐郭氏正骨。如美丽妖娆名动天下的牡丹一样,平乐正骨,这块中华骨伤科学的瑰宝也以其独特的魅力闪烁世间,永远记载在华夏文明的沧桑史上。

    青烟袅袅、钟声悠扬的白马寺印证了平乐郭氏正骨的历史:在平乐村,郭氏家族世代聚居在这里。正骨术创始于清代嘉庆初年,创始人名曰郭祥泰。其绝技传自何人,众说纷纭,已无从稽考。但郭祥泰曾受业于名医,并经历了长期的医疗实践始创出平乐正骨术,是确定无疑的。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相继建立了正骨医院、正骨学院和正骨研究所,从此郭氏家学变成了人民的财富,昔日简陋的家庭诊所变成了一所现代化的正骨医院。
   
    本文的主人公——郭维淮作为郭氏第六代传人,勤于钻研,精于正骨,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古老的医术在他手中大放异彩。
   
    今年正值郭维淮行医60周年。8月一个闷热的下午,笔者随郭维淮的女儿郭艳锦去拜访郭老。今年76岁的郭老,身着黑色的中式对襟短袖衫,他依然言语不多,但从稀疏的银发、澄澈的目光中,记者看到了一部中医正骨史尽在胸襟。
   
    少年时代随母行医
   
    1929年,郭维淮半岁时,爷爷郭聘三离开人间,父亲郭灿若又得了个“水痼病”。眼见郭氏正骨后继乏人,郭灿若毅然冲破“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束缚,决定把医术传给妻子高云峰。20岁且目不识丁的高云峰白天跟丈夫学习正骨,晚上挑灯学文化。高云峰很快成为丈夫的得力助手。

    郭家大门楼底下,有一棵近百年的大黑槐树,树下几个长条凳,就是“候诊室”;一个桌上放个拌药碗,就是“药房”;一把圆椅,一个木板床,就是“手术台”。槐树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病人。他们忙忙碌碌,从黎明到天黑,每天诊病不下一二百人,就连大年初一也经常接诊患者。
   
    郭维淮16岁时,正在沁阳高中读书。那时父亲又突然得了半身不遂,要他辍学就医,当平乐正骨的继承人。解放前夕,郭灿若去世,退学回家的郭维淮与母亲高云峰一起,晴天在门口的老槐树下,雨天在大门楼下,一条板凳,一个拌药碗,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伤残病人。
   
    一张布告牵出献方心愿
   

    1948年的春天,洛阳解放。
   
    那是一个夜晚,解放军驻满了平乐村的大街小巷,但是没有住进郭维淮的院子,一件使他想不到的事情出现在他的眼前,在他家的大门上,挂着一张布告: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系祖传名医,曾为广大群众解除痛苦。为保护祖国民间医学宝贵遗产,特通令我全体指战员,不得影响其行医疗疾。
   
    布告张榜天下,郭维淮和母亲高云峰激动得彻夜难眠。郭维淮依偎在妈妈身旁:“妈,咱把秘方献出去吧。”母亲陷入了沉思:郭氏正骨誉满四方,除正骨有绝招之外,还有祖传秘方接骨丹、展筋丹的配方,郭氏正骨,代代相传,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姑娘。祖传近200年的秘方,就要从自己手中传给异姓他人?
   
    过了几天,洛阳老城十字街头,张贴着一张醒目的大红纸,上面是工工整整抄写的《平乐郭氏正骨接骨丹、展筋丹秘方》。从此,郭家近200年历史的“祖传秘方”不再是秘密了。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和发扬正骨医术,1956年9月,国家在孟津县平乐村建立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高云峰任院长。1958年9月,由国家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作出决定,在白马寺西侧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骨伤科高等学府——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河南省平乐正骨医院随后也迁移到白马寺寺院西侧,由政府划出247亩地,作为医院发展基地。1959年3月,中国医药科学院河南分院正骨研究所创办挂牌。
  
    从1958年到1966年,郭维淮参与了正骨学院四个本科班、三个专科班的骨科教学工作,教授学生230多人,这些分布在本省和外省的学生已成为中医骨科的栋梁之才。据统计,全国80%以上的中医院的骨伤科主任都是正骨学院培养的学生。
  
    1955年12月,郭维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59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他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出席过省、全国医药卫生学会和全国科学大会,还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五届、第六届代表。
  
    在洛阳这块人文气息浓厚的古地的滋养下,郭氏正骨医术传承祖国民族医学的精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平乐正骨”之所以能够受到国家重视和群众欢迎,在于它的独到之处。大多数西医认为需要手术的陈旧性骨折和脱位,它则能够普遍采用手法整复,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又可免去手术之苦,因此深受患者欢迎。平乐正骨的另一个特点是手法与用药相结合。
  
    郭维淮认真系统地总结了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其主要学术特点高度概括起来就是“三原则,四方法”。三原则是“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四方法是“治伤手法、固定手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
  
    在继承的同时,郭维淮不拘泥于古,思路开阔。对于郭氏祖传的辨证、定搓、压棉、缚理、砖砌、拔伸、推拿、***等“正骨八法”,经高云峰、郭维淮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提高,摸索出拔伸牵引、推挤提按、成角对位、嵌入缓解、回旋拔搓、摇摆叩击、倒行逆施和施撬复位等正骨“新八法”,把平乐正骨推进了一大步。他认为中医不能排斥手术疗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因此,他和同志们一道在突出平乐正骨特色的同时,又坚持了中西医结合的方向,开展了显微外科、骨畸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了解决骨皮缺损、假关节等方面的问题,他领导科研人员开展的小腿外侧肌间隙血管皮瓣——腓骨(腓骨皮瓣)移植和带血管胫骨皮瓣移植术均为国内首创,人们把其誉为“洛阳骨皮瓣”。
  
    郭维淮还融各家之术与平乐正骨为一体,辨证用药,从整体观念出发,总结出了平乐正骨用药的一套方案。他认为,跌打损伤由于外力侵入人体,必然“行伤作肿”、“气伤作痛”。轻的,只有局部肿痛;重的,气血淤滞,经络不通,影响脏腑不调,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腹胀、大便不通等。药用治疗不外内服、外用两大类,其原则不外“破、活、补”三法。
  
    对于百年流传的郭氏祖传秘方,郭维淮站在科学的高度加以分析,灵活运用。为了提高疗效,从上世纪60年代初,他就运用生化、病理、药理等现代科学理论,对祖传秘方进行研究,使其不断完善。平乐正骨的秘方“展筋丹”、“接骨丹”不但被改进了剂型和配方,而且还增加了新品种。如“养血止痛丸”就是专为骨伤病人后期服用而配制的,有的厂为了给老工人治疗伤后的腰腿疼痛,一次就买走几百袋。
  
    掌握真本事功到自然成
  

    在郭维淮的带领下,正骨医学领域的科技***,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在高云峰和郭维淮指导下完成的“中西医结合手法整复治疗创伤性、陈旧性关节脱位”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肱骨外踝翻转骨折”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953年至1983年的30年间,洛阳正骨医院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难历程。郭维淮全家和洛阳正骨医院的职工,励精图治,使传统的“家庭诊所”登上了大雅之堂。

    1981年3月,洛阳正骨医院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中医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
   
    自1983年以来,郭维淮多次应中央保健局之邀,赴北京为李先念、彭真、胡启立、胡乔木等中央领导人诊病,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987年,已故国家主席李先念因长期患劳伤气亏腰痛,西医的著名专家治疗均无效。最后中央保健局邀请郭维淮到北京为李先念医病。他根据李主席的体质,采用辨证施治,内服中药,运用平乐正骨***活筋手法,进行推拿***,并配合点穴***,仅7天时间,就大见成效。李先念恢复健康后,在洛阳正骨医院建院30周年之际,他高兴地在电报的致贺里写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正骨事业,为人民造福。”
  
    1992年1月,河南省中医骨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SPF级动物实验室在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挂牌。国家卫生部、人事部授予洛阳正骨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作为老院长,郭维淮身先士卒,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展。他从减少患者痛苦出发,发扬平乐正骨特点,巧妙地采用手法治疗与生物学治疗骨折机理相结合,探索出不用开刀也能使患者骨伤处在短期内复位愈合的独到疗法,有力地解决了“创伤性、陈旧性关节脱位”和儿童肱骨外踝翻转骨折及骨伤患者在治疗中疼痛难忍的问题,应用实践后,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1月,作为洛阳正骨医院名誉院长的郭维淮,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奖——“白求恩奖章”。
  
    慈医严父要求子女三不准
  
    今年已76岁高龄的郭维淮老人虽身患帕金森病,但仍坚持一周坐两次门诊。他曾经说过自己脑子里想的全是患者和他们的病情。他自开始行医的那日起,就在心中牢记古训:医者,父母心也。
  
    与他共事的同志们这样赞誉他:“郭院长话不多,但他医术高超娴熟,思想很解放,在科研中进行创新,并运用到临床上,带动了整个学科的提升。”
  
    与他一起坐诊的二女儿郭艳锦这样说自己的父亲:“有时我看到满屋子的病人,难免急躁起来,对他们也不耐烦了。回到家里后,我爸就非常严厉地批评我,说病人大老远赶来看病,有的是从很偏远的山村辗转而来,他们本身已很痛苦了,他们无非是想多了解一下自己的病情以及怎样花最少的钱而且还能治好病,怎么能不给他们讲清楚呢?”
  
    与他相伴一生的老伴谢雅静曾这样说自己的丈夫:“老郭参加革命40多年了,但他永葆共产党员的清纯本色,他对家庭和子女们的影响很大。为了洛阳正骨事业的发展,他严格要求全家与党的医疗事业保持一致,为了人民一定要把中医正骨宝贵遗产继承好,使其发扬光大。”
  
    2000年年关,他突然把四个从医的子女叫来说:“我要你们向我保证,一不准吃请,二不准收礼,三不准脱岗捞外快。”他还向子女们要求:病人早到早诊,晚到晚诊。
  
    拒绝高薪甘当”憨子”
  
    1991年,郭维淮从院长岗位上退下来后,北京、新疆、海南、广东和省内30多个单位和个人纷纷来电、来信高薪聘请,甚至香港、台湾等地有关人士也以丰厚的收入请他去开诊所,对这些,他都一一谢绝了。有人说他“真憨”,他笑着说:“我甘愿当这个憨子。”
  
    同事们称他为“憨子”,实际上也包含了对他由衷的敬佩啊。他一生倾情于正骨事业,无怨无悔。他的生活是寂寞的,但他的人生却是幸福而辉煌的。谁说不是呢?他将自己的人生坐标定位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为人民医治好疾病,是他生命的价值所在。
  
    今年3月,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谢雅静大夫不幸去世,失去了相依相携的老伴,他的悲痛可想而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又端坐在诊室里,他将痛苦埋在内心,而把余热献给患者。坐诊之余,他还承担了国家中医药局的一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课题。这项课题属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作为中医大家,他站得高,看得远。他的思想与智慧凝结成了一种看不见的精神,无言地感召着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的家园——洛阳正骨医院;无言地感召着景仰他的人们。洛阳正骨医院在他的精神激励下,精诚团结,发展迅速,职工们昂扬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文明的院风如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患者的心田,精湛的医术如甘露沐浴着患者的心身,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金字招牌,那就是——洛阳正骨,永远在闪闪发光!
  
    清晨,当朝阳在天空抹上第一道金光时,一位老人,在他的女儿的搀扶下,总要伫立在一个正在施工的现场,聚精会神好一会儿,原来他在观看正在施工的正骨医院新高等病房大楼。
  
    几十年来,郭维淮对正骨医院的建设始终萦系心头,因为他的心中时刻装着患者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他的生命已与其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了。
  
    他的精神、他的医术、他的品格也将永远写在正骨医院的历史上。【原标题:正骨巨子——郭维淮】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5-9-17 作者:赵炜 蔡建华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