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坠子盛行人红火 ]
“七分说,三分唱”,当年台前红遍天
据专家向记者介绍,当年刘明枝、刘桂枝、刘宗琴三人皆是老坟岗里比较有名的河南坠子艺人,其中刘明枝细腻,刘桂枝妩媚,刘宗琴豪放,她们常搭伙同棚献艺,被人称为“郑州三刘”。谈起自己当年走上唱河南坠子的道路时,刘宗琴笑称:“还不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为了有口饭吃才学曲艺的。”刘宗琴说,因家庭贫困,8岁时她就给人当了童养媳。12岁拜河南坠子农村艺人刘魁为师,和师娘一起学,可能是机敏过人,每次都是刘宗琴先学会,因此刘宗琴颇受老师的喜爱。当年正月初二刘宗琴拜师,三月三便因在对书中大获全胜赢得满堂彩而迅速走红。
从《杨家将》到《大红袍》《李逵夺鱼》,当年的刘宗琴“七分说,三分唱”,擅演长篇大书,且表演的都是正面英雄人物。粗犷豪放的表演、宽厚遒劲的嗓音,唱出的是地道的河南味儿。几十年的磨砺,她在叙述故事时已达到“说忠臣负屈冤,铁心肠也须泪下;言两军对阵,使雄夫壮志”的境地。“宋王无道天下大乱……”谈得兴起时,刘宗琴用手轻拍大腿给记者唱起了《李逵夺鱼》,虽然没有坠琴伴奏,但仍然让人有种像喝茶一样的感觉,越听越有味,且回味无穷。唱毕,刘宗琴笑称:“唉,不中啦,舞台上的味儿是唱不出来了。”她告诉记者,舞台动作她仍然没忘,但已经做不出来了,毕竟她已经离开舞台20多年了,很多舞台动作是需要和观众互动才能做出来的,河南坠子的舞台动作并非像豫剧那样有固定程序的。
[ 曲种落寞情依旧 ]
“谁来学我都教”,今朝幕后做人梯
提起当年最红火时的演出,刘宗琴说河南是坠子窝,河南也曾举办过坠子大会演,会演期间,郑州所有剧场演的都是河南坠子,而且全国各地唱坠子的演员特别多,因为河南话是中州语言,全国都能听懂,再加上河南坠子表演形式简单,很容易走进观众。那时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她忠实的观众。有一个故事在曲艺界广为流传:刘宗琴曾在新密市一个村庄演出,十几里外的农民手举火把陆续拥向书场。拥挤中一位姓丁的老人不慎失足跌进山沟腿骨摔折,村民忙找来门板要送他去医院,老人却说:“不去医院,我要听刘宗琴说书。”大家只得把他抬进书场。耳听坠琴高奏,简板连击,刘宗琴粗犷豪放的演唱,丁老汉早忘了疼痛,直到书尽散场,他才去了医院。
“那时演出很苦,天天上山下乡,自带行李,条件好点会配有高音喇叭,但很多地方都是凭着自己的一副好嗓子在唱。”尽管如此,刘宗琴也一直演到56岁才退休,退休后她也没能闲下来,被邀请至天津北方曲艺学校教授河南坠子,一待就是几年,培养出了好几位青年河南坠子演员,至今这些演员仍然活跃在舞台上。1992年从天津回到郑州后,在央视工作人员王决的帮助下,她整理出了31.6万字的《大红袍》唱词,现在虽然已经是80岁高龄,平时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照顾,但她依然坚持教授学生。“我老了不能唱了,家里的孩子又都没人唱这个,我自己也不是祖传的,属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所以我的东西不主贵,谁来学我都教,能教人家学点啥就教点啥。再说国家还给我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任务呢,这我也得好好完成。”质朴的语言闪现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无私与坦荡。不过她也有为难的时候,由于记忆力减退,很多唱段都已想不起来,如果对学生说自己唱不全,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她在推辞,因此每次上课前她都要很费心地备课,想唱段,想起来就用录音机录下来交给学生听。今年在马街书会上成为“书状元”的牛青兰便是刘宗琴的学生之一。
[ 重整河山待后生 ]
土生土长,基础广泛,河南坠子振兴有日
虽然河南坠子经历了辉煌的时期,但如今已经无法抵挡曲艺观众群的逐渐丧失,目前除少数农村外,大部分地区几乎没有了曲艺的市场,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河南坠子为何物。对此现象刘宗琴显得十分豁达:“时代不同了,观众的接受度肯定也会不同。但河南坠子灭亡不了,它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东西,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虽然被认为是下里巴人,但这也正是它的根基所在。”在刘宗琴看来,现在唱河南坠子的人确实少了,但面临青黄不接问题的不仅仅是河南坠子,河南坠子不可能就会因此断节、搁浅,她相信河南坠子仍然会出一些新演员,河南坠子一定会有新的未来。
当记者谈起刘瑞莲对山东的河南坠子的看法时,刘宗琴显得有些激动:“河南坠子就是河南坠子,无论是哪儿的人唱,它都是河南坠子,即使唱法有所创新那也只是河南坠子中的一个分支而已。山东当年唱河南坠子最红的当数郭文秋了,人家当年那么红都没说过这话,刘瑞莲的说话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刘宗琴称,上世纪50年代,河南坠子这个外来曲种在山东出现空前的繁盛局面。谁都知道济南有个河南坠子演员郭文秋,全国包括河南的曲艺演员,纷纷来到济南向郭文秋学习。1958年,全国首届曲艺会演在北京长安大剧院举行。23岁的郭文秋表演的新编坠子《送梳子》,受到一致好评。郭文秋由此一举成名,被树为全国文艺界的四个标兵之一。也就是在这次会演上,刘宗琴与郭文秋相识并成为好友,后来退休后两人同时去了天津北方曲艺学校授课,今年她和郭文秋一起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刘宗琴称此次获奖郭文秋是实至名归,山东菏泽确实是曲艺窝,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河南坠子在全国的影响力,更不会因此把山东的河南坠子易名为山东坠子。【原标题:“河南坠子灭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