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寻友护师轻仕宦 江西诗派主章泉——江西诗派殿军赵蕃

2013/8/21 11:24:26 点击数: 【字体:

    提要:   赵蕃,上饶玉山人,南宋江西诗派主盟人物,与韩淲齐名,时称“上饶二泉”。曾两度授官不赴,但为寻师访友,赴吉安任一小吏。中年追随其师刘清之,在衡水安仁任酒库监,刘清之被罢免,旋即辞官,奉师还乡。后绝意仕途,归隐玉山,建章泉宅院,有辛弃疾瓢泉逸居气象。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生于 1143年,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一、太和初识杨万里

    提到赵蕃号章泉的来历,必须从他的曾祖赵暘说起。赵氏家族最早应为杭州人,后由杭州迁到河南汴京,又由汴京迁到郑州,故世居东里。其曾祖赵暘,于宋钦宗绍圣元年(公元 1094)进士,累官直龙图阁,以提点坑冶铸钱行提举江州(今九江)太平观。大约在宋钦宗靖康初年(公元 1126)左右渡江,寄寓玉山智门寺,自此以后便在玉山定居下来。赵蕃的父亲去世后,葬在玉山之章泉。章泉本章氏所居,后赵蕃也索性把家迁到这里,并以章泉为号,章泉的名声便开始大起来了。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有诗云:

    兹山自开辟,有此一泓泉。

    姓自章而立,名因赵以传。

    戴复古的意思是说,这泉本姓章,因赵蕃的缘故而得以传名。

        宋代的科举制度非常发达,不少平民子弟靠真才实学考取了科第,如玉山早于赵蕃的另一历史人物汪应辰便是典型。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宋代数量众多的官僚当中,大部分并非来自科举考试,而是来自官员子弟,即所谓的荫补。理论上科举制度与荫补制度是冰炭不融的,然而在宋代它们却相辅相成,和谐共存。所谓荫补就是官员子弟可以依据其父祖辈的官职高低谋取相应的职位。赵蕃就是以其曾祖父赵暘 致仕,恩补州文学一职,并调浮梁(今景德镇)尉和连江(今福建连江,离福州不远)主簿,这两地他却没有赴任。不久后当朝廷再次任命他为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主簿时,赵蕃却欣然接受并很快上任了。原因是,当时被称为南宋四大家的著名诗人杨万里正好在家。

     吉水和太和同属于吉州(今江西吉安);吉州治所庐陵(今吉安市),便是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的故里,那是文化昌明之地,正好处于吉水和太和的中间。江南西路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四大支流之一的赣江,象一条红线把三地连在一起,吉水距太和的水路不过百余里,赵蕃便于拜访杨万里,且从太和到吉水正好是顺流而下,顷刻即到。后来,杨万里被派往广东五羊任职。杨到任所必须途经太和,且多在太和之地逗留,故赵蕃与他的交往非但没有终止,反而日益笃实。他们诗作亦唱和不断。赵蕃在太和任主簿,但雅有山林之思,居官清苦,并自题斋名曰“思隐”。为此,杨万里有《题太和主簿赵昌甫思隐堂》诗云:

    西昌主簿如禅僧,日餐秋菊嚼春冰。

    西昌官舍如佛屋,一物也无惟有竹。

    俸钱三月不曾支,竹阴过午未晨炊。

    大儿叫怒小儿啼,乃翁对竹方哦诗。

    诗人与竹一样瘦,诗句与竹一样秀。

    故山苍玉摇绿云,月梢风叶最闲身。

    劝渠未要先思隐,且与西昌作好春。

    杨万里的诗向来举重若轻,出默诙谐,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中提到赵蕃居官清苦,室无一物,开支节省常常是到了中午还未吃早饭,饿得两个儿子大哭小叫,而他自己却正逍遥竹林,对竹吟诗。诗的结尾杨万里劝诫赵蕃不要着急思隐,且留在西昌(太和)好好干一番事业。

    二、护师归里行义举

    太和对于赵蕃的回忆因为杨万里而变得美好。但此后他被派往湖南辰州(今阮陵)任司理参军,却为了老百姓的减赋而与郡守发生了争执,得罪了郡守,并因此被罢回家。大家都认为赵蕃的被罢乃因过于正直的缘故。

    赵蕃以前曾拜理学家刘清之为师。刘清之,字子澄,学者称静春先生,登绍兴进士,他的学问得到汪应辰、周必大、杨万里、李焘的推重。据《衡州府志》记载,他于淳熙十三(公元 1186)年出知湖南衡州颇有政声。初到衡州的时候,他发现衡州的现实比想象的要糟糕得多, 地方财政极为拮据。经他励精图治,衡州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郡库中的财富日渐充裕,百姓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他作有《论民书》一篇,在郡治之内广为散布,推行教化,倡导向善之风,这一举措使使当地讼狱大幅下降。同时又为振兴士风,增筑临蒸精舍,主张治人必先治心、治身、治家。又曾作朱陵道院,祀唐代的张九龄、韩愈,宋代的寇准、周敦颐、胡安国于左,死于气节者晋太守刘翼、宋内史王应之于右。用今天的话说,刘清之治衡州,一方面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后者,他几乎把衡州作为他理学思想得以推行的实践基地。

    淳熙 14年(公元 1187),赵蕃已 44岁,决心前往衡州,继续师从刘清之完成以前未竞的学业,为此他主动谋求到衡州所辖安仁县做个小小的“酒库监”。当他于 12月千里迢迢从玉山奔赴湖南衡州时,恰好刘清之因得罪朝廷派来的使者而被罢官。赵蕃当即决定把“酒库监”辞去,陪着老师刘清之返回故里。赵蕃的这个行为,在当时和后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刘克庄有诗云:

    郁垒钟馗尚改更,青云变幻几公卿。

    人间止有章泉叟,扑断衡山了一生。

    赵蕃自辞安仁酒库监以后,凡有朝廷任命,皆坚辞不赴,这就是刘克庄所谓“扑断衡山了一生”。衡山之行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之后便一直在玉山章泉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宋末理学宗师真德秀对赵蕃辞官而护师刘清之归里的义举感慨万分:“师友之际如此,肯负国乎!”不错的,赵蕃生性宽平,与人乐易,但大节所在,则莫能夺之。周必大与赵蕃有很深的交情,周必大仕渐通显,赵蕃寄之诗曰:“公如在廊庙,我亦遂箪瓢”,表达到了和周必大不同的人生选择及生活意趣。后周必大入朝为相,多次推荐赵蕃,他都坚决推辞,世人普遍认为赵蕃没有食言。真德秀为礼部侍郎也曾上奏推荐赵蕃,论及其大节时说:“海内闻风,孰不钦叹!”

 三、闻道朱子登高节

    《宋史·赵蕃传》云:“蕃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据 束景南先生考证,赵蕃初识朱熹应在淳熙 2年(公元 1175),当时赵蕃 33岁。之后,他与朱熹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淳熙 8年(公元 1181年)正月,朱熹在南康军任上,因天气长久干旱,他制定了得力的赈荒措施,被人称颂,被誉为大江南北荒政第一。为此,赵蕃连作《春雪》 4首,颂扬朱熹。有感于其它官吏常常借赈灾之机,欺上瞒下,大发国难之财,赵蕃如此评价朱熹:

    孰谓皆如此?其间盍有贤。

    大江分左右,万口说朱钱。

    他在诗末自注云:朱、钱“谓南康朱熹 元晦使君,江西钱佃仲耕运使”。

    同年 11月,朱熹赴行在(临安)奏事。这时,赵蕃正在太和曰朱熹自临安归闽途径玉山,与徐文卿、段钧、赵成父(赵蕃之弟)等同游玉山之南山,成为玉山学界的一件盛事,其后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上饶之窗 2009-07-2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