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原称“门神”或“码子”,外地商人称为“花货”,源于汉唐壁画艺术,由“桃符”演变而来,为中国木版年画源头。始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传承至今,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现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华瑰宝。2006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朱仙镇木板年画历史悠久,源于汉唐壁画艺术,由“桃符”演变而来。据传 “桃符”起源于盘古时期,自汉代一直延续至唐代,后演变为桃木板上画神像。相传,唐代贞观时期,丞相魏征斩了泾河老龙王之后,老龙王的鬼魂自觉委屈,便时常进入内宫找唐太宗李世民索命。每逢唐太宗李世民入寝,时常听到寝宫外有恶鬼野魅的叫声,梦有鬼嚎,使得寝宫不得安宁,于是唐太宗李世民早朝时说与重大臣,大将秦叔宝上奏说:“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小鬼乎!愿同敬德戎装以伺。”太宗准奏,夜晚秦琼、敬德,穿上甲胄,守寝宫,太宗安然入寝。大将秦琼、敬德守寝宫,太宗很不忍心。于是命画工画出秦琼、敬德之像,立贴寝宫,太宗病愈入初。后桃木板上,又增加了秦琼、敬德之像。从此桃木板上的画像,亦有了名字,名谓“桃符”,亦称“仙木”。宋代诗人王安石题除夕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荼苏。千门万户重重日,从把新桃换旧符。”唐玄宗,梦钟馗食鬼,画钟馗之像著之门阑或贴影壁墙上,谓之镇宅神。
随着五代、北宋时期,造纸业的问世,印刷术的兴起,桃符而演变为纸张,木版印刷神像,叫做“门神”,亦称“纸马”。
北宋时期是桃符衰退,木版门神兴起的交替时期,市场出售有桃板、桃符,也有门神。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神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此记载,真实地勾勒出了北宋时期京都开封已经出现了朱仙镇木板年画,京城内已有了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又据沈括《补梦溪笔谈》中记述:“熙宁五年(1072年)上令白二摹榻镌版(吴道子画钟馗),印赐两府辅臣各两本。是岁除夕,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赐钟馗之象。”这充分说明了北宋神宗时期,皇宫及官府大臣家中在除夕期间已经有张贴钟馗的习俗,反映了北宋时期宫廷亦设有年画作坊。宋·百岁富翁《枫窗小牍》载:“靖康(1126年)以前,汴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识者谓虎头男子。”这充分说明了北宋时期汴京开封的民间年画已达到蔚然壮观普及的规模。据无名氏(明朝人)《如梦录》载:宋时“纸马铺遍布全城”这说明在当时朱仙镇木板年画作坊已经遍布京城开封。北宋末年(公元1127年)靖康之耻,京城东京沦陷,开封城被金人占领,当时的年画艺人四分五裂,四散而逃,这时朱仙镇的年画艺人部分留在京城开封,部分年画艺人迁回原籍朱仙镇,部分年画艺人分布在京城四周及其它地方,但他们仍继续以印制年画为生。元、明、清时期,随着贾鲁河的开通,朱仙镇成为贾鲁河航运终点,系华中及华西至开封的陆路要冲,一度成为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由此一来朱仙镇的商业迅速繁荣起来。随着朱仙镇商业的兴起,散落在朱仙镇周边以及开封城附近的年画艺人,逐渐地聚集此地。据《岳飞与朱仙镇》一书记载:“镇之最盛时期,明末清初,红纸门神系旧习过新年之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之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三百余家,出品盛销于临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明、清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已达到鼎盛,实有年画作坊多达300余家。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年画商号有万同,老振兴德等年画商号。较著名的年画商号有:万同、老振兴德、德源长、天义德、万和、德隆泰、二合、永盛祥、振永源、万盛昌、祥瑞成、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义和成、松茂义、三成义、庆源长、马天兴、协恒、晋源涌等门神老店。年画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据记载,明清时期朱仙镇木板年画,南销江苏及沿海各地,西到青海、甘肃、陕西、新疆,北至天津、北平、沽口、蒙古、黑龙江,东至徐州,外销日本、缅甸、泰国、印度、俄国等国。据调查显示,明清时期,天成德一家门神作坊,从业人员多达四百余人,清朝末年从业人员还高达二百余人,解放前夕仅剩六十余人。清末,随着朱仙镇商业的逐渐衰败,年画日趋萧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镇年画商号仅剩70余家。民国初年,全镇年画商号仅剩40余家。1938年日军侵占朱仙镇后,多数作坊迁往开封,或将年画存版转卖于开封城内的“南纸业”商号,产品仍名“朱仙镇门神”,但其规模已今非昔比,至建国前夕,朱仙镇年画已极少复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带来了文化繁荣的春天,当地政府组织老艺人恢复年画生产、挖掘整理传统民间艺术,使朱仙镇年画老店得到了回复,年画内容和形式有较大发展。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功能
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优秀的民间艺术奇葩,在我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从宋代的兴起,到明、清时期的影响。它都蕴含着我国农耕文化以及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渴求和愿望。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朱仙镇年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承载着“成人伦、助教化”的社会功能。历朝历代,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特殊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渐渐的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无论是官宦贵族家庭,还是平民百姓,过年都有张贴年画及门神的习俗,它不仅丰富了知识,还为春节增添了喜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知识同时,还是人们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课堂,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功能。
年画在我国古代,是农民赖以生存普及农业生产知识、科技技能和农事活动的百科全书。比如一副《灶神》年画,就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生活的需求。这幅年画在当时基本成了人民群众的“一家之主”,一家人的生活 “家典”,画面上不仅有“农家历”,而且还刻画有一年四季、二十四节,通过年画可以把全年的播种、管理、收割、储藏等工作搞得一清二楚,人民群众便可以此行事。此类年画在设计时艺人还在画面上刻画出“招财进宝”、“摇钱树”、“聚宝盆”等吉祥图案,这充分体现了年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重要性,涉及农家事物的重要意义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五谷丰登、岁岁平安的愿望,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灶君年画可以看到,所以年画是我国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缩影。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随俗渐进,不断地反映生活,适应社会,融合不同的画种表现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朱仙镇木版年画自宋代以来种类和题材不断增加,题材多源于历史戏剧、小说演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中的人物故事。画面有驱鬼避邪的,有吉祥如意的,有神话传说的,有戏曲人物和戏曲故事的,有戏曲剧目的等等。年画主要品种有:祭塔、哪吒闹海、飞虎山、罗章跪楼、七仙女下凡、和合二仙、天官、牛马王、五子登科、春秋图、秦琼打擂、贵妃醉酒、昭君出寨、长坂坡揣太子阿斗英勇战胜张郃的赵云、铜锤换玉带顶盔挂甲的赵匡胤与杨滚、撞山会战之马超和马贷、岳飞大战金兀术、文天祥、郑成功、关羽赴会、八天锤大闹朱仙镇、桃园三结义、攀梨花征西等。建国初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朱仙镇木板年画新增添了“发展生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婚姻自主”等题材的年画。明清兴盛时期朱仙镇年画刻板多达三百多套,后因朱仙镇屡遭水患和兵燹洗劫,朱仙镇木板年画品种渐渐流失和损毁,据调查,目前仅现存古板100余块,其中主板30余块,其中明代板3块,清代板22块,最早的刻板为明代板,距今有近五百年历史。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希翼五谷丰登、连年有余、婚姻美满、平安吉祥、六畜兴旺的美好生活愿望,以及扶正除恶、刚正磊落、和睦有爱的相互思想感情。同时,朱仙镇木版年画还是古代朱仙镇戏曲活动的缩影。从现在搜集到的戏曲人物和戏曲故事及戏曲剧目的画面来看,以历史时期为序,主要有:商、周时期的“岐山脚”、“和合二仙”;春秋时期的“麒麟送子”、“重耳走国”;三国时期的“长坂坡”;隋、唐时期的“尉迟恭”、“马上鞭”、“罗章跪楼”、“郭子仪带子上朝”、“秦琼、敬德”;五代时期的“苟家滩”、“火塘寨”、“李存孝打虎”;宋代时期的“加官晋禄”、“九龙山”;明代时期的“打洞房”;清代的 “施公案”等,神话传说故事有:“哪吒闹海”、“祭塔”等。
从画面人物服装、脸谱和人物造型看,均和当今豫剧舞台所着服装、脸谱,均与河南豫剧舞台使用的服装、脸谱近似,从这一点上看,足以见证了当时朱仙镇戏曲繁荣时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响之深。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繁衍生息,生产、生活中,常常遇到自然灾害、疾病、人祸等,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不可避免的痛苦,与此同时年画不仅能够让人们寻找精神的寄托,还能给人美好的愿望。对于农民自身需求来说,年画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种种天官神祗的庇护,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在一年之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衣食无虑的物资生活的保证。这种祈求,常常寄托在这种民间艺术的想像之中。年画这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生活安全的各个方面和家庭生产、生活、习俗、信仰的大部分内容,这中表现形式是浓厚的,对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属性有强大的凝聚力。朱仙镇年画的文化功能以及艺术表现形式,自宋代以来,特别明清时期,时常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土壤之中。长期以来,朱仙镇木板年画在我国民间流传有驱鬼辟邪、镇宅等功能,是驱鬼辟邪、镇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多个功能的保护神,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重视,是我国新年必备之物,在我国民间以朱仙镇木板年画做为敬神方式,迄今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欢迎的敬神方式。按中原习俗,朱仙镇木板年画还有避债之功效。据了解,在中原地区多个城市、乡村的广大居民、亲朋好友、邻里之间,迄今保留还有,“年三十贴花门,贴上花门不上门”的习俗,据说“年三十家家户户张贴门神,一旦门神贴上门,所有讨债的人便不再上门讨债”所以朱仙镇年画还有避债的功效。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吸取了历代传统的绘画技巧,运用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特征,进行刻画,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还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集中体现了广大民众的风俗和信仰。朱仙镇木版年画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俗情趣强烈,风格独特,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等,同时还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社会价值等。
朱仙镇木板年画,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原劳动人民憨厚纯朴热情豪放的性格和审美情趣。朱仙镇木板年画的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艳丽等,充分体现出了朱仙镇木板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朱仙镇木板年画题材广泛,题材多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不同的年画作品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等,对研究我国历史学、文字学、民俗学、服饰演变、戏曲发展历史提供了直观的实物史料,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朱仙镇木板年画是民间艺人智慧艺术的结晶,是中原地区传统而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存,这一民间艺术不仅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广大民众的风俗和信仰,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
陈文斐(作者单位:开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