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的流逝,古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已渐行渐远,我们只能从一些年画的旧家当中寻根溯源,来寻出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轨迹。
一、 人类早期的单调阳印和阴印图形
人类早期的绘画和雕印艺术汉是一种简单的阴印和阳印的手形图案,然后以磨刻的方法把手形刻、磨成凸形或凹形,这些简单的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时相伴。现在一些农民制作的陶罐、碗、盆,仍旧用一些印纹法,用绳子的花纹印在陶胎上然后烧制。农村修房盖屋在水泥地面上用绳印出一些棱形的方块花纹图案,这些就是早期人类的艺术之遗风。 比仰韶文化早一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刻有花纹图样的器具。例如出土的河姆渡文化中的“鸟骨匕”及“黑陶盆上的诸纹图形”等。既然已出现了刻的图形,此时也具备了“刀”的动作和意义。又如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刻在兽骨上,能在坚硬的骨质上刻出文字,这就说明已出现了金属刻具。
商周时期,民间已有除岁之驱邪纳福的习俗,晋人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鸾雏岁岁来集,麒鳞游于薮泽,鸱枭逃于绝漠,有祗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重睛,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羽毛肉翮而飞,通逐博猛兽虎狼,使妖灾群鬼不能为害。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岁数不至。周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子,或图画鸡于牖上,盖重睛之遗像。这种原始现象是否与今天年画中的《大吉大利》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在当时已出现了刻木制画了,但仍不具备有版的意义。 商周后期、战国、秦汉已出现了玺印、肖像印及“秦汉的瓦当”、“汉画像砖”、“汉画像石”等,标志着出现了“版”。“版”的出现为中国木刻制印技术的成熟提供了必然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