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魅力夺人
2013/4/12 11:13:3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二十八,贴花花。”“花花”就是年画。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以后,人们就要贴年画了。在诸多的年画中,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自古就为人们所喜爱。
“往昔盛时,(朱仙镇)业此者三百余家,大有独占市场之势。”《岳飞与朱仙镇》中的这段记载,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喜爱。
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众多学者、专家的赞誉。鲁迅先生就十分喜爱朱仙镇木版年画,他在给版画家刘岘的信中写道:“朱仙镇木版年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刻年画的独有特色。”据刘岘先生回忆,他先后分两次给鲁迅寄、送年画100多张。至今,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中仍然珍藏着26张朱仙镇古版年画。其中的《刘海戏金蟾》如今已经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标志性符号,并且被公认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乃至中国木版年画的经典之作、巅峰之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学者冯骥才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关注,他说:“朱仙镇年画的特色,一看便知。一是少用大红,多用丹朱,色调柔和古雅,大约与中州文化渊源甚久有关。二是画中人物无论男女老少,眼形相同,黑眼珠一律点在眼眶正中,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物便都看着观者。另外,人物脑袋与身体难成比例,也是朱仙镇年画的一大特征。见过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人们,一定会注意到它对黄色、紫色的运用。在民间有一种说法是‘黄见紫,难看死’。美术作品中,黄色就很难遇见紫色。但是,朱仙镇木版年画却大胆设色,黄紫二色搭配,颜色厚重,对比强烈,不仅不难看,反而让人过目难忘。”
艺术没有国界,迷人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还让无数外国专家、学者着迷。早在1906年,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就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专程赶到朱仙镇实地考察、收集年画,并于1910年在彼得堡举办了第一个中国年画展览。在华期间,他收集了一万多幅木版年画带回俄国,珍藏在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几年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李福清受冯骥才委托,编撰《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卷》。值得一提的是,李福清是冬宫博物馆内中国木版年画收集者阿列克谢耶夫的得意弟子,可是想看年画时却吃了“闭门羹”。冬宫博物馆看守中国木版年画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她说:“想看中国年画,那让普京总统写信来!”70多岁的李福清提起这事很是无奈,耸耸肩,摇摇头,摊开双手,“没办法!真没办法!”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汴梁晚报 2010-09-06 作者: 卢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