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针灸铜人(仿制品)
中国国宝——针灸铜人显千年神奇
上海世博会期间,坐落在世博园中轴线东侧、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中国国家馆,将有数件中国顶级国宝展出,如《清明上河图》、曾侯乙建鼓底座、针灸穴位铜人、秦陵一号铜车马等。而最让国际游客感到神秘和喜爱的,当数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的明代针灸穴位铜人。它从博大精深的中华医学角度,详细阐释了人体的穴位和经络,铜像全身清楚地标注了数百个穴位和经络的具体位置。
太医局里的奇“人”
针灸是我国的传统医疗方法,距今已有2000多年可考的历史(最早记述于《黄帝内经》)。到了宋代,为了更好地让学医的人练习和使用针灸技术,医官和工匠们专门铸造了标注人体穴位的铜人。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10月的一天,天还没有完全亮,汴京(今河南开封)太医局的门外,已经有一群年轻人站在寒风中等待了。这里将要进行一场毕业考试,其结果将会影响这群年轻医者们未来的命运。
太医局是北宋培养医官的专门机构,每年春季招生,经过层层筛选,对出众的年轻人再进行3年严格的专业训练,期满后进行毕业考试。其中成绩优秀的,将被选入翰林医官院,成为一名享受朝廷俸禄的医官。
当主考官宣布时辰已到、太医局的大门打开后,等待考试的年轻人鱼贯进入一个大房间。在这里,他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个“人”早已立在房子中间。这是一个奇特的金属“病人”。他面色蜡黄,表情僵硬,两只手大大地张开,就像要让裁缝量身的姿势。
通过考官的说明,考生们明白了,这个“人”是为他们考针灸专门准备的。这是一个铜人,全身布满了小孔。考试的方法是,由考官陈述此“人”的病征,考生对症在铜人身上施以针灸。
当第一个考生准确地将针刺入铜人的穴位时,一股极细闪亮的水银从穴位处悄然流出;而当考生选错穴位时,竟然无法刺入铜人的身体。众人无不对这个神奇的铜人啧啧称赞:莫非这个铜人也像人体一样遍布经络?
翰林医官亲自铸造
太医局里那些满心狐疑的年轻人也许并不知道,这个铜人的发明者,正是他们未来的最高领导人——翰林医官王惟一。
王惟一是北宋著名医学家,约生活于987—1067年间,籍贯不详。他历任宋仁宗、宋英宗两朝医官。仁宗时,他任翰林医官、朝散大夫(相当于上五品官)、殿中省(专管皇帝生活的部门)尚药奉御骑都尉(官名)。
北宋时,针灸非常盛行,但关于针灸穴位病理以及施针之法等却众说纷纭,其中还有不少谬误,以至于医疗事故频发。针对这一情况,时任翰林医官的王惟一受宋仁宗的委派,对人体解剖、穴位、经络循行、针灸主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撰写出《铜人腧(音同“树”)穴针灸图经》3卷。在编绘此《图经》的过程中,王惟一发现,平面图谱很难详细阐述穴位经脉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决定铸造一个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模型,来标示穴位和经脉的位置以及它们与内脏的关系。
王惟一亲自设计铜人,与工匠同吃同住。从塑模、铸造,到雕刻,他全程紧盯,力保这个人体模型能够与真人无二。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攻关,两个针灸铜人终于面世了。它们的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能够打开,可以看到腹腔内的五脏六腑,其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与真人基本相同。在铜人身体的表面,刻着人体十几条经络循行路线,各条经络及穴位名称都详细标注出来。每个穴位留有针孔,针孔里注有水银,用蜡封住。只有当针准确刺入穴位后,水银才会流出。
北宋铜人和“正统铜人”
王惟一铸造的针灸铜人,轰动一时,被视为国宝。一尊放在太医局供学生们学习使用;一尊放在大相国寺仁济殿中供人参观。
北宋的针灸铜人很快引起了北方金人的注意,他们千方百计想得到它。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大相国寺的针灸铜人在战乱中失落。
1925年,一位老中医在日本曾见到一尊针灸铜人,他撰文提出也许这尊铜人就是北宋铜人。30年后,中医专家陈存仁再次在日本东京博物馆见到了那尊铜人,他认为这就是北宋铜人。著名医史专家马继兴推测:当年金兵攻破汴京后,一尊针灸铜人被金兵抢走,16世纪时辗转流入朝鲜。几十年后,这座针灸铜人又被日本人掠走。但对这个说法,学界至今仍有质疑。如今,存放在东京博物馆的针灸铜人究竟是真品还是仿造品,仍未有定论。
北宋败亡时,存放在太医局里的那尊针灸铜人也不翼而飞了。有传说认为,当时金人掠夺大批财物运回金国,其中就包括了这尊铜人;也有说这尊铜人在金兵破城之前已经被北宋大臣偷运出去;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当时的襄阳知府赵方得到了这尊铜人,后其子赵南仲献给了南宋皇帝赵构。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蒙古国派使者来到临安(今杭州),逼要北宋针灸铜人。于是,软弱的南宋朝廷将北宋铜人拱手给了蒙古国。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尼泊尔工匠修复那尊北宋针灸铜人。4年后,修复好的铜人被置于元大都(今北京)的三皇庙内。在它的身后,立了一块石碑,刻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100多年后,当元大都被明军攻陷时,针灸铜人及石刻仍然立在原地,于是这尊铜人便被收入明宫。明英宗正统年间,鉴于这尊铜人在漫长岁月中已破旧得难以辨认,皇帝下令以这尊铜人为原型,重新铸造了一尊新的针灸铜人,被称为“正统铜人”。
“正统铜人”在明清两代一直得到了精心保存,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被掠走,从此再没音信。
针灸文化的魅力
所谓“正统铜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是针对当时的一些其他铜人而言。除了明英宗下令铸造的一尊铜人,当时还有官府和民间也仿造了几个北宋铜人,这些都被称为明代针灸铜人。此次在世博会上露面的,就是一尊明代针灸铜人。
“正统铜人”失落后,当时的清廷太医院仿照其珍藏的一张针灸铜人图,又重新铸造了一尊高2.13米的针灸铜人。当时是光绪三十年,因此这尊铜人又被称作“光绪铜人”。1958年,“光绪铜人”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同年,有人在苏联的列宁格勒又发现了一尊针灸铜人。从外形上看,这尊铜人和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光绪铜人”很相似。但当2004年中国专家到俄罗斯亲眼见到这尊铜人时,却发现它与“光绪铜人”有很大的不同。它只有1.73米高,且服饰、姿态和一些细微之处都与“光绪铜人”迥异。专家们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发现这尊铜人与清廷文献中所记载的“正统铜人”完全相符。八国联军劫掠北京时,太医院正坐落在当时的俄国占领区。由此,专家们认定,在俄罗斯的这尊就是失落于1900年的“正统铜人”。
在我国历史上,除了北宋铜人、“正统铜人”、“光绪铜人”这一脉相传的铜人之外,明清两代的官府和民间还铸造了一些针灸铜人。如嘉靖铜人、高氏铜人、蜀府铜人、半跪式铜人、乾隆铜人、雍正铜人、锡制铜人,等等。这些也都是我国中医界的传世国宝。
起源于中国的针灸医学,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世界医学界普遍公认,针灸现在可以治疗的病症已达800多种,治疗效果显著。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针灸非常喜欢,同时也特别好奇。此次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针灸铜人,将进一步增加世人对针灸术的了解,使中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