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开封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开封

行走中原感受民间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

2013/7/1 11:15:00 点击数: 【字体:

行走中原感受民间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品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金兀术,使朱仙镇威名大振。在这里,每逢年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年画祈求吉祥如意、镇邪除妖成为一种风尚。明、清时期,朱仙镇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门神为多,传说当年秦王李世民率兵攻占开封后,遇到城中闹鬼扰民,李世民也连连被噩梦惊醒,不能入睡。大将秦琼、尉迟敬德得知后,一个手持双锏,一个紧握金鞭,威风凛凛分站在门旁,夜来无事。李世民灵机一动,令谋士画了秦琼、敬德像贴在两扇城门之上,以保百姓平安。朱仙镇一位巧木匠来到开封,看到城门上将军的画像,回去后把两人的像刻在梨木版上印成门神。门神画供不应求,后来门神发展成供喜庆节日张贴的年画。从此,朱仙镇年画一举成名。

  朱仙镇的年画,木版、宣纸、颜色各有高妙。木版年画雕版十分关键,一块好的雕版既保持中国传统线描绘画的笔锋和力度,又体现木版年画之木味,一幅上乘的雕刻主线版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色彩方面,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6色,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朱仙镇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达9遍。年画选取的宣纸也都是上好的熟宣,据说可以保持颜色持久,套色效果也好。就像一位学者感叹的那样: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色与纸的对话,更是年画艺人与传承在对话,人与岁月在对话……

  和杨柳青等年画相比,朱仙镇木版年画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和杨柳青年画山东年画相比考线条表现立体感,内容门神多。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千百年来,他们世代承袭、师徒相传沿用至今……而培养一位合格的木版年画工匠则还是传统的师承父子的培养方式,先是三年苦工,看悟性然后学习绘稿、制版,再上工作台,经过三年实习,看技能如何,就是要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努力。

  作坊中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颜色鲜艳,线条古朴。门神画中,两位武将衣着不同、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这样说:“河南朱仙镇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当年鲁迅先生的话十分精确,应该是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的精髓。这项古老的艺术在人们的保护和开发下,传承着历史的内涵,也更新着内容题材,朱仙镇木版年画近年来加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种类得到恢复,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前景更加广阔。

  朱仙镇木版年画所承载的中原文化艺术也深受海峡对岸台湾同胞的喜爱,对于这一点,年画作坊的师傅们有着很深的感触。他们说,台湾和大陆文化相通,台湾同胞对我们根的艺术非常感兴趣,当他们随河南省文化艺术交流团去台湾时,感受到同胞们对于人类儿童时期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即将告别时,朱仙镇镇长尚剑飞和我们聊起了年画中蕴含的中国文化魅力,他说:“我们的第一支撑力就是文化,当然经济、政治也很重要,但是支撑我们永远立于民族之林就是中华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记录的历朝历代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会永远散发魅力”。

  “沙沙、沙沙”的印刷声催着染色后掀动的年画,使人感到一页页翻过的日子……古往今来,年画都这样以深情地线条、快乐的色彩描绘着这块古老土地上百姓的幸福向往,我们相信,未来的日子,年画描绘景致更美、情意更浓!让人们在风情和岁月间缓缓而行,我们在年画作品和年画故事里流连忘返……(张妍)【原标题:行走中原感受民间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海峡之声网 2013年03月1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