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绣苑奇葩
大家都知道,画家是用手中的笔和墨在纸上作画的,而刺绣人则是用手中的针和线在绸缎上作画,这二者虽然是分属两个不同的门类,但是,它们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这是一座名扬四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曾以其显赫的王者风范统驭着九州大地,它的鼎盛时期曾是“富丽甲天下”的国际著名大都市。
开封,古称“汴京”、“汴梁”,简称为“汴”,因此,开封的刺绣叫做“汴绣”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这首诗把刺绣的场景描写得生动、抒情,逼真传神,犹如亲临其境。如果把它当作是“汴绣”绣工们劳作的真实写照,那是再恰当不过的。
挥扇仕女图·局部
我们从唐代画家周昉所绘制的《挥扇仕女图》中可以看出盛唐的刺绣情况。虽然它反映的是盛唐末期宫廷里宫妃和侍女在深宫院内纳凉的情景,但是,画家也真实地纪录了,当时刺绣的生动场面。一位贵妇人在审看一个侍女持扇倚蹙思索,与两个绣女相对而坐,一个在刺绣,一个在擗线,可以看出当时唐代用的绷床和现在所用的传统绷床是一样的。
刺绣,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早在《尚书》中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唐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五代后梁建都在开封,张率在《绣赋》中描绘了当时精湛的刺绣工艺,“极辇马之光饰,尽衣裳之鲜艳”。可见当时刺绣业的盛况。
[程民生、河南大学教授]
宋朝开封的刺绣是从民间的刺绣发展起来的,最早官方没有刺绣这方面的机构,朝廷官方需要刺绣的东西,他就让民间的妇女给他们刺绣,他们付给工钱。到了宋徽宗郑和四年,就是1105年,朝廷正式成立了“文绣院”。“文绣院”的工人当时是300个,规模相当大的,同时面向全国招募最优秀的刺绣工匠,来开封做技术指导,技术员一类的,到了这一步全国刺绣的最优秀的人才都集中到开封了,它就使开封的刺绣达到最高潮,最高峰。
[魏吉安、开封汴绣研究所副所长、画家]
据记载当时在大相国寺旁有一条街,就叫做“绣巷”。这里就是全国的绣姑在这里进行劳作和销售的一个场所,就连大相国寺里面史书记载,也是进佛殿都是一些绣姑在销售一些绣品。(开封)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个刺绣集散地。可见当时刺绣在开封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鼎盛的时期。
[程民生、河南大学教授]
北宋灭亡以后,一大批优秀的各种各样的工匠包括刺绣工人,都被金兵抓到北方去了,还有一部分逃亡到了南方,主要是在东南地区杭州,以及它的周围现在浙江一带。开封刺绣元气大伤了,一蹶不再振。但是在民间刺绣仍然是存在的。
从宋绣的兴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到解放前夕,宋绣已经萧条、败落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宋绣”才从濒临绝灭的境地,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
[魏吉安、开封汴绣研究所副所长,画家]
1954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刺绣厂,1957年正式把它命名为“开封汴绣厂”。我们通过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中原地区的扎花刺绣艺术,把它总结为“汴绣”。“汴绣”的产生就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几代人呕心沥血的创造,现在总结出了36套针法,是指导我们制作汴绣艺术品的一个公式。
汴绣艺术的主要题材是中国名画和古画。当这些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你不能不为它的精美绝伦的精湛技艺所感叹、所折服。它给我们带来了赏心悦目的美好感受。
二、 女红绣艺
人们常用“巧夺天工”来形容工艺作品,并以此赞美它高超的技艺,那么,作为工艺品的“汴绣”,我们又怎样来审视它的表现力呢?
对“汴绣”的描绘,明代史学家屠隆在《考槃余事·宋绣画》中写道:“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
“较画更佳”是说汴绣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为原画增添了丝线的质感,更为生动、鲜亮,各有不同的韵味。
[魏吉安、开封汴绣研究所副所长,画家]
汴绣的特点主要是以绣名古画为主,我们从制作的角度讲,讲究平、齐、光、亮、和、顺。所谓平就是绣面的平整,边缘整齐,画面光亮、色彩柔和,丝理顺畅。从针法角度讲,用针法要恰到好处,我们有一句俗语叫做“应物象形”。
汴绣·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大画家周昉的力作,它反映的是贵族妇女生活,人物与动物之间非常谐和。大部分用的是“高古游丝描”,整个画面比较明快、雅洁,整体效果非常典雅、华贵,反映出盛唐时期的风貌。在绣制时,大部分用的是很细的线,使用平针绣,这样更加强了丝绸和丝线的质感,人物丰满明快、亮丽,整个绣品比原作更鲜艳,更具舞动的感觉。
这是唐代大画家闫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它描绘的是贞观15年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的使者和亲的场面。画卷上共有13位人物,分两组,右面以唐太宗为中心,9名宫女抬着步辇,手持华盖、羽扇,簇拥而至,中间这位便是吐蕃使者禄东赞,他被前面穿红袍的典礼官引见给唐太宗,后面穿白衣者为译员,禄东赞身着民族的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而唐太宗则以他那舒展的眉宇、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胡须生动地体现了这位帝王的雍容大度与自信,面对吐蕃使者他思考着汉藏民族的友好与团结。
汴绣·步辇图
绣品《步辇图》,除了要体现原作的风貌外,并充分利用刺绣的特殊工艺,克服了原作色彩已经陈旧和单调的不足,使用了“平针绣”、“散套绣”、“对针绣”和“滾针绣”等针法,把人物的丝绸服装雍容华丽、飘逸的质感尽显出来,比原作更加艳丽而华贵。使“和亲”这一特殊的礼仪和友好而庄重的气氛,得到充分的展现,这幅汴绣堪称绣品中之精品佳作。
汴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