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开封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开封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留得彩灯耀古城

2013/9/4 14:21:31 点击数: 【字体:

留得彩灯耀古城
心愿:传统彩灯制作是民间技艺的综合载体,希望有更多的人将这种富有民族记忆和特色的文化传承下去。
留得彩灯耀古城

留得彩灯耀古城


    “汴京灯笼张”亦称“汴梁灯笼张”,为开封著名彩灯制作世家。“汴京灯笼张”始于清朝,是清朝末期艺人张泰全的绝技。2008年,“汴京灯笼张”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第七代传人张俊涛已建成了“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传习所正在筹备建设中。同时,他也在不断搜集资料,要编一本关于中华传统彩灯的书,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传统彩灯。

    慈禧住开封 灯笼张出名

    我们家祖祖辈辈居住在开封,先祖张泰全少年时拜师学艺,青年时代即为开封城内制作彩灯的能手,是“汴京灯笼张”的创始人。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遭黄河水患,张氏父子举家迁至山东济宁谋生,为人做彩灯,因技艺精良,生活无虑。后来,张家灯笼第四代传人、我的曾祖父张弘被聘为河东河道总督府的附属“活户”(为官府服务,由官府使用的工艺匠人)。同治八年,曾祖父随河东河道总督苏廷魁返回开封。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初二,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抵达开封,入住开封行宫。河南巡抚松寿等地方官吏为取悦慈禧,事前对行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开封知府派我的曾祖父张弘率工匠装修、布置行宫。我的曾祖父带着我爷爷张嘉义兄弟几个去行宫做帮手。据清史记载:“行宫陈设壮丽,慈禧入内瞻仰一周,俨然有内廷气象,甚为满意”。从此,张家名声大振,汴京人赞誉为“汴京灯笼张”。

    我父亲张金汉8岁就跟着我爷爷学习灯笼制作,他做过钳工、电工,懂得修表技术,后又师从画家蔡得全先生习练绘画。他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又运用现代科技“声、光、电”的新技术,创作出了几百种新款彩灯,其中的千手千眼佛彩灯,有1048只手、1048只眼,获1992年相国寺古都灯会和民间彩灯大赛一等奖。从那时起,父亲一发不可收拾,全身心地投入到传统彩灯的制作、研究和传承上,直到2010年去世。父亲60岁时学会电脑,他玩photoshop和coreldraw等软件,连大学生都很佩服。他晚年身体不好,我特意为他搬了一次家,他却把新家变成了又一个设计室,电脑、打印机、摄影仪一应俱全,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我父亲是积劳成疾,累垮的。

    实现父亲遗愿 扩大彩灯影响

    我父亲临终前有三个愿望,一是建立“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二是建立“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传习所,三是编一本关于中华传统彩灯的书。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也为了将中华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我辞去了公司财务部经理的职务,专心做传统彩灯。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我就开始着手设计和营建“汴京灯笼张”彩灯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2011年6月,彩灯博物馆投入使用,现已接待了1万多名中外人士,我义务为大家讲解。父亲的第一个愿望基本实现。

    “汴京灯笼张”彩灯制作传习所正在加紧建设中,计划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入使用。现在传习所里还很简陋,只有部分设备、工具和操作台。至于编书一事,我并不急于成书。现在我搜集到的图册有一二十本,文字材料如果用A4纸打印出来,估计也有一米多高,我所获得的信息目前仍在不断增加,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细,才能把书编好。

    以前我们家做彩灯是为了生计,现在制作彩灯是为了传承文化。我肩上担着两种责任,从家庭层面来说,家族技艺需要传承;从大的层面来讲,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就是要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文化。传统彩灯是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寻求认同感的标志性符号,尤其当外来文化包围在我们周围时,我更有责任做好、做强本土文化。

    维护传统民俗做好彩灯事业

    中华民俗文化要复兴,我觉得自己有很强的使命感,这是我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做这件事更有意义。

    文化传播需要过程,这是一个浸润的过程。我做传统彩灯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投入自己的精力认真去做,二是用行动引起他人关注并参与到这件事来。只有唤醒大家共同的文化保护意识,大家才有可能点点滴滴地付诸行动,传统文化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最近一直在进行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探讨,如何做到传承,这是文化遗产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就彩灯制作来看,目前的市场、材料和较高的成本对传承都有一定阻力。传统彩灯要传承下去,不仅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彩灯的技艺,更要在此基础上,加入时代的因素和符号,实现创新,让彩灯适应市场环境而生存下去。所以,我的作品设计有一个总的原则,即传统彩灯除了文化和审美愉悦之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能起到什么帮助。就是说彩灯要有实用价值,要用于居家生活之中,这才是彩灯的生命之源。

    记得我父亲说过“要干的事情太多了,就算不吃饭不睡觉也干不完”,我现在才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传统彩灯是综合艺术,更是民间技艺的综合载体,几乎所有的民间工艺都可用到彩灯制作上,感觉自己一辈子也研究不完。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彩灯,来学习彩灯制作,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彩灯传承下去,让彩灯的光辉照亮古城、照耀世界。本报记者 安娟娟 文 李兰银 图【原标题:留得彩灯耀古城】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汴梁晚报 2012年10月20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宋代砖雕艺术瑰宝——观繁塔佛像砖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