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开封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开封

汴绣艺术之美(2)

2012/8/15 10:29:06 点击数: 【字体:

牧马图卷

    这幅绣品,绣的是唐代画家韩干的作品《牧马图卷》,韩干是最善画马的大画家,他所绘的马匹,体形肥硕,形态安详,比例准确,一改前人画马的风格,创造了盛唐时期画马的新风格。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画马赞》中说:“韩干画马,毫端有神。……鱼目瘦脑,龙文长身,雪垂白肉,风蹙蓝筋”,对韩干画马赞赏有佳。《牧马图卷》描绘的骏马肥硕雄俊,画中黑白二马,对比鲜明,线条纤细遒劲,寥寥几笔即勾出马匹的健壮,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的质地,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上面的题跋是宋徵宗经过了鉴定以后,非常喜欢,就亲笔用瘦镏金体写下了“韩干真迹”,并落款。绣制时,紧紧把握住了原作的风格特征,并突出人与马,马与马的对比关系。
 
    [魏吉安、开封汴绣研究所副所长,画家]
 
    清代画家郎世宁的作品《百骏图》,他是作为意大利的传教士,清代时来到了中国,他本身又是一位画家,他就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加上西洋画的透视关系,描绘出了《百骏图》皇家牧马场一百匹马的一个场面,上面又有西洋绘画的这种虚实关系和质感,所以我们制作的时候,就借鉴了一些表现西洋画的手法,象山坡、草地,就用“乱针绣”,而马匹就用“平针绣”,和“散套绣”,绣出来整个马膘肥体壮的质感,一些树木用“打籽绣”,像柏树表现出来远处树木比较茂密的感觉。
 
    三、 汴绣“秘笈”
 
 
    刚才只给大家介绍了几件模仿名古画的汴绣作品,仅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便可看到刺绣艺术不但忠于原作,而且有时还弥补了原作的不足,比如,原作已陈旧或墨色已剥落等等,那么,它是怎样反映原作的呢?
 
    刺绣,最要紧的就是针法。所谓针法,就是刺绣的套路,或者说是刺绣的公式,也可以说它是刺绣的“秘笈”。
 
    汴绣的针法是在继承“宋绣”针法和广泛吸收民间刺绣针法的基础上,逐步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它是汴绣艺术的结晶。
 
    [程曼萍、开封汴绣厂副厂长]
 
    汴绣在建国初期,也就是我们汴绣厂刚刚成立时,那个时候的针法仅有十几种,一些绣妇们常用的几种针法。 1958年,这个时候针法已发展二十几种,1982年进行一次针法调研,我们跑遍了河南的乡村进行搜集民间的刺绣针法,还到南阳、北京、洛阳等地收集一些古老的民间针法,后来总结出新老针法36种。其中有一种针法很特别,就是“叠彩绣”,这种绣种适合绣制动物的皮毛,我们绣制一个小鹿,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立体感特强,特逼真,全国刺绣美术大师原苏绣研究所所长,她看到之后,连声称赞,她说太好了,真是没见过这样独特的针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汴绣的针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了针法的创新研究,使汴绣在竞争中标新立异。
 
    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地给观众朋友展示部分汴绣针法:双面绣、洒线绣、反枪绣、辫子股绣、盘金绣、盘银绣、蓆篾绣、打籽绣、编绣、发绣、小乱针绣、大乱针绣、羊毛绣、滾针绣、垫绣,以及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等等。
 
    有了好的针法,还要有好的设计和绣制。首先,要选好画稿,然后将选定的画稿进行白描,把原画勾勒下来作为刺绣的底稿,把真丝软缎上在绷床上,把白描画稿辅在下面,再把白描底稿描绘在软缎上面,然后就是选线,定针法,有时一根绣线要擗成36支细线,比头发丝还细。
 
    [魏吉安、开封汴绣研究所副所长]
 
    比如说梵高的《向日葵》,我们找的这个画册以后,选中了这幅画,就进行放大,然后就勾出它的白描稿,就描到缎子上,就开始选用一些针丝绣线,刺绣的绣线也非常讲究,像一个线从浅到深一般要15色左右,比如说黄色的向日葵,每一个色相都有15色左右,一个绣面要几十套绣线来制作。
 
    [程曼萍、开封汴绣厂副厂长]
 
    特别难绣的就是金鱼,尤其最难绣的是金鱼的尾巴,因为金鱼的尾巴要跟水溶合在一起,这个用线就是蚕吐出的原丝,绣出的效果就是有一种动感。
 
    四、十指春风
 
 
    汴绣事业的发展和转机,应该说它得利于《清明上河图》的绣制,一幅《清明上河图》打开了汴绣事业通往更广、更新的锦绣前程。
 
    [惠国庆、开封汴绣厂、厂长]
 

汴绣艺术之美

汴绣·清明上河图(局部)

    绣制《清明上河图》当时就是在1958年,经过设计人员还有绣工们通过了艰苦的努力,在针法上以及色彩上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探索,最后终于把它绣制成功,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作为国庆献礼,献给了毛主席,当时国家领导以及专家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后来长期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清明上河图》全长525厘米,高25.5厘米。采用我国古代绘画中特有的长卷形式,以风俗画的体裁和通俗的全景形式描绘了京城汴梁从郊外,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循序渐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是“郊野”,即农村部分,第二段是“汴河”,即以虹桥为主体的汴河漕运及两岸的风俗;第三部分是“城关”,即以城楼及街市组成的市井生活画面,是对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之繁盛街景的描绘。
 
    [邱刚、中国古都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时期开封的市井生活的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在中国绘画史上,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可以说是皇皇巨制,这幅画共描绘人物有810多个,牲畜90多头,树木170多棵。这幅画把北宋开封郊外的一些田园风光,把汴河这条北宋帝国繁忙的景象,船夫的紧张劳动,市大夫的悠闲自得,沿河两边房屋建筑的特色,还有一些店铺、酒店繁忙的、繁华的一些景象都描绘出来了,特别是像巍峨的城楼、雄伟的虹桥都一一勾画了出来,所以说人们一看这幅图以后,“汴京富丽天下无”的这种感觉便油然而生。
 
    不知观众关注到这一点没有,从《清明上河图》上可以看出一个波斯商人,牵着一头骆驼从城门里面经过,从这点来看,当时北宋的东京相当开放了。
 
    要把《清明上河图》这件鸿篇巨制,“搬”到汴绣作品上,以汴绣的特有的针法和工艺复原张择端的原作,其难度是可以想见的。
 
    [程曼萍、开封汴绣研究所副所长]
 
    原有的十几种针法已经远远的不够,在这个时候工人和设计人员集思广益,多次在一起开会研究,和到公园、到农村,到黄河边来观察实物的具体结构和实际效果,经过多次的实验反复研究,创造出了形象逼真、“应物象形”的针法。
 
    汴绣《清明上河图》,经过四十多年的反复绣制,目前已是开封汴绣的代表工艺品,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和个人所收藏。汴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是许多复制绘画《清明上河图》所无法比拟的,这就是汴绣艺术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央视网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30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