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隋朝名将贺若弼(5)

2013/11/18 9:37:40 点击数: 【字体:



    结语

    韩擒虎与贺若弼同为隋代名将,但优劣悬殊,史实已经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但是《隋书》对他们两人的批评,似乎对贺若弼多恕词,而对韩擒虎之得以全终,认为是侥幸,颇失其平,请读《隋书》史臣所作之评论: 夫天地未泰,圣哲启其机,疆场尚梗,爪牙宣其力。周之方、邵,汉室韩、彭,代有其人,非一时也。自晋衰微,中原幅裂,区宇分隔,将三百年。陈氏凭长江之地险,恃金陵之余气,以为天限南北,人莫能窥。高祖(隋文帝)爰引千龄,将一函复。贺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长策,韩擒虎奋发贾余勇以争先,势甚疾雷,锋瞩骇电,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之天道,或时有废兴,考之人谋,实二臣之力,其倜傥英略,贺若弼多武毅雄威,韩擒虎称重,方于晋之王杜,勋庸绰有余地。贺若弼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其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韩擒虎累世将家,威声动俗,敌国既破,名遂身全,幸矣。这一段评论,可议之处有四:

  其一,陈氏凭长江之险云云,其谬误处在不知天下之形势。“守河必于河北三府、守江必于淮”,此虽是后人之结论,但亦从史实而来。三国时代,孙权据有江南地区,但庐为曹操所有,襄樊亦在曹魏之手,孙权之屡与曹魏争庐(合肥)而不能得,是江东的重大威胁。淝水之战,晋军获胜,是保障江东之唯一转捩点。梁陈时代,江北地区几全为北魏所占,长江已失其江东的天险了。隋军南下时,扬州已成发动对陈攻击之大本营,更何有乎“凭长江之地险”,更谈不到“金陵之余气”。

  其二,隋军既据有扬州与庐州,则建康政府之守御,应东西两路并重,而陈军只知重东路而忽西路。采石矶为西路的重镇,而陈军并不知道采石矶之得失对建康之安危,并不亚于京口,因此陈军对采石矶之防守,并不重视,韩擒虎的轻骑仅五百人耳,乘夜渡江,采石矶守兵皆醉,韩擒虎占此重镇,竟兵不血刃,虽属一时之幸,但其行军之迅速与行动之保密及其智勇之足多,不可加以抹杀。

  其三,贺若弼之东路军事行动,并未产生陈军减少西路兵力的影响,发兵于比较辽远的基地,而能先至建康,生擒陈叔宝,并未得到贺若弼的助力,史实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明显地说,韩擒虎之占建康,仅凭他的智与勇,与贺若弼无关,即无贺若弼蒋山的胜利,韩擒虎已完成建康的占领了。连贺若弼都认为平陈之功,他不如韩擒虎,其以蒋山之战来争功,可谓无理取闹,也可以说他是在恼羞成怒之余的意气之争。韩擒虎功在贺若弼之上,而赏在贺若弼之下,他不服贺若弼争论的理由,但亦仅作申辩而已,对文帝之加重封赏贺若弼并无任何怨言,足证其修养远在贺若弼之上。所谓纵其部下污乱陈宫,佐证若何,史无明文。古代名将,攻克重要敌城,常有“放假”三日之事,汉光武帝时,虽贤如吴汉、耿弇等,胜利时也不免有违犯军纪之事。假定贺若弼军先进建康,其军是否仍能秋毫不犯?恐怕也有问题,以此罪韩擒虎,虽有其理,实失公平。由此,可知隋文帝之屈意抬高贺若弼而抑制韩擒虎,是别具用心的。

  其四,韩擒虎之“名遂身全,幸也”。这应该有两种解释: 第一,韩擒虎在文帝时即已去世,文帝虽亦防范韩擒虎,如韩氏兄弟同掌方面兵权,但从不令他们在同一战场作战,如韩擒虎也曾无故免职之类,便是例子。文帝之心胸究不如炀帝之狭小多忌,他的生命没有延长到炀帝时而结束,这可以说是“幸”。第二,韩擒虎处事谨慎,从无恃功而骄或广置财产与姬妾,且从来不发牢骚,不批评朝政,所以他的“名遂身全”,不可以说是侥幸。他的兄弟同掌兵权,同建不世勋业,各自为国效力,但并不结党营私,亦不闻文帝对他们有所猜忌而加以诛戮。其子福源从杨玄感作乱,是韩擒虎家教不严的污点。但福源遁走后,隋廷亦未深究,对韩擒虎之勋位亦未作处分,此事已发生在炀帝时代,以炀帝之善妒喜暴,而对此事不了了之,这也可以说是大幸了。

    平心而论,他们二人,军略各有所长,于军功亦各有其贡献,而韩擒虎之功,实在贺若弼之上,这是不能置疑的事。若论人格修养,则贺若弼远不能与韩擒虎相比。贺若弼心高气昂,志大而才未必高,肆言无忌,甚至把他至友亲人如高颎、杨素,比作啖饭之流,还自称为“素知其人”,而又自以为才能出于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之上,真是大言不惭,岂止锋芒毕露而已。《隋书》称其“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实又不然,他的多嘴多舌,也许出之于遗传,而改不了的;而其妄言妄语,随时以不能做宰相而生怨怼,君子专制时代,即凭其诋毁文帝所任之宰相为酒囊饭袋,且直认不讳,已有杀身之祸,而文帝宥其不死,除名年余,即恢复其封号,这是他的大幸。诸葛亮论大将与天下之将,除熟知兵法与行军外,并须兼仁厚的德性,须熟知天下之大势,贺若弼哪里有此才德与修养?因此,为将之道,不但须具军事知识与决心和勇气,而且更须高尚的品德。贺若弼对此,无自知之明,而又好大喜功,贪得无厌,其遭杀身之祸,而且祸及妻子僚属,虽处罚或失之过严,实亦罪由自取,足为后世略有才具而不知自爱者之炯戒,岂独武将而已!作者特为贺若弼立传,彰其功而不隐其过,虽违隐恶扬善之传统道德,但更希望读者立功扬名,不可无道德修养的人格基础,否则功业虽立,仍不免为后人疵议了。作者:惜秋【原标题:贺若弼】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2007年07月0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