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泪洒偏关---纪念梁雷烈士

2013/8/28 17:00:55 点击数: 【字体:


    ( 一 )

    对山西这片黄土地 , 我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

    50 多年前 , 我曾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军的军装 , 并在贫瘠的晋西北 , 与日寇血战了整整三个春秋。我的一些同学和老师 , 许多人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梁雷 , 在抗日战场上壮烈牺牲后 , 残暴的日寇竟将他的头颅砍下来 , 悬挂在偏关的城门上。每当我回想过去的往事 , 或看到一些描述师生情谊的文章 , 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恩师。越是上了年纪 , 这种感情就愈加撼动着我。

    多少年来 , 我不止一次地想去偏关祭扫梁老师的坟墓 , 但始终没有机会如愿。

    今年年初 , 我从第一线岗位上退了下来 , 稍事安顿 , 六月间便踏上了重访晋西北的路程。一路上经忻州、代县、宁武 , 冒着黄尘、酷暑 , 长途跋涉 , 终于在 7 月 1 日黄昏之前 , 赶到了偏关城。

    山西的偏关 , 与雁门关、宁武关并称神州三关。黄河在其西侧的峡谷中蜿蜒而过 , 隔河相望 , 便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县城周围群山环抱 , 峰峦叠幢 ,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围绕着三关险塞 , 曾洒下多少英雄的血泪 , 记载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史诗。

    我无意去欣赏黄河峡谷中的落日余辉 , 也无心去浏览这边关小城的新姿。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 , 驱使我茫然寻觅那些遗留至今的老墙旧舍 , 古树残枝。我似乎觉得它们还该记得梁老师的音容笑貌,还该记得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和当年笼罩着这座山城的血雨腥风。

    时光如九曲东去的滔滔黄河之水 , 恍然间离梁老师牺牲的日子已经 55 年了。我也由一个年幼的中学生变成了满头霜雪的老人。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跨度里 , 有多少风雨 , 多少悲欢 , 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 如果梁老师还活在人间 , 我们师生能在此重逢 , 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情景啊 ! 千言万语又怎能道尽那绵绵的离情 , 深深的思念。

    那天晚上 , 我约请几位熟悉偏关抗战史的同志座谈 , 他们向我讲述了梁雷老师当年在偏关领导抗日直到牺牲的情景。许多过去未知的事实 , 更增加了我对梁老师的怀念。谈到激动处我再也忍不住满眶热泪了。随行的同志们怕我太疲劳 , 太伤感 , 再三劝我早点休息 , 可他们哪里知道 , 我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 已熬过了整整 55 年。

    夜很深了 , 窗外群星闪烁 , 偏关小城万籁俱寂 , 我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梁老师的音容笑貌一直在眼前晃动 , 耳边老听到他那激昂慷慨的声音。一股股难以压抑的热流涌上心头 , 往事如潮 , 不停地在我脑际翻滚……

    (二)

    梁雷老师原名梁德谦 , 字雨田。出生在河南邓县梁家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丧父 , 是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家贫和母教 ,使这位穷人家的孩子自幼就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不但聪颖好学 , 而且刻苦勤奋。当时军阀混战 , 社会极端黑暗 , 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农民苦不堪言。梁雷在黑暗中苦苦探求一条能救国救民的光明之路 ,17 岁便秘密地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 年他刚满 18 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 年 , 梁雷由地下党组织的介绍 , 来到我的家乡河南杞县 , 在我就读的大同中学教书。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 , 当年梁老师矮矮胖胖的身材 , 浓眉大眼 , 有些少白头。平常老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衫 , 衣着很随便 , 没有丝毫老师的架子。他教我们语文和史地 , 讲课极富吸引力 , 每讲到激动时便辅之以各种手势 , 讲到悲愤时 , 又几乎声泪俱下。他博学多才 , 讲课总喜欢古今中外 , 旁征博引 , 课文外的内容 , 要比课文本身丰富精采得多。常常是下课的钟声打响了 , 同学们还都不愿梁老师走。课余时间 , 同学们把梁老师的小屋挤得满满的 , 总爱和他无拘无束地交谈。听他讲国际国内形势 , 讲抗日救国的责任 , 讲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梁老师是共产党员 , 但感到他所讲的都是真理 , 都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这些穷乡僻野的孩子 , 都是从梁老师那儿得到启蒙 , 开始树立革命理想的。

    当时 , 国民党反动统治残酷镇压一切抗日救亡运动 , 到处迫害进步民主人士 , 政治上的低气压简直令人难以忍受。唯有我们杞县大同中学 , 在梁雷等进步教师的领导下 , 各种抗日救亡运动能够蓬勃开展。同学们读进步书刊、唱革命歌曲 , 积极进行抗日宣传 , 成为莽莽中原少有的一块净土。正因为如此 , 学校不断受到国民党反动特务组织的监视和迫害。特别是 1936 年 " 西安事变 " 前后 , 形势更加紧张。我们两位进步教师 , 先后被国民党秘密逮捕 , 眼看着梁雷老师处境更加凶险 , 才最后不得不被迫离开学校。我还记得当梁老师含着热泪向我们告别的时候 , 同学们紧紧围住梁老师 , 一片哭泣之声……其情景之动人 , 我至今难忘。

    以后 , 抗日战争爆发 , 学校被迫停办 , 一批进步师生奔赴延安。我的下一年级的同学 , 在杞县沦陷后 , 几乎全部参加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四师。许多同学都血洒疆场 , 牺牲在抗日前线。 1937 年初夏 , 我在开封参加初中毕业会考 , 在姚雪垠老师处意外地见到了梁雷老师。那时 , 他正夜以继日地为抗日救亡运动奔忙。他热情地对我说 :" 我曾在报上看到了你写的《迎一九三七年》的文章 , 写得很好 , 你说得对 : ' 1937 年没有芬芳 , 没有花香 , 等待我们的将是弥漫全国的抗日烽火 , 将是决定民族生死存亡残酷的斗争 !'" 他说 , 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亡国亡族的危险关头 , 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 , 每一个热血青年都要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问我 :" 你打算干什么啊 ?" 我说 :" 家里的意思还是想让我考高中。 " 他说 :" 能考上学念书固然很好 , 但你的家庭清贫 , 供得起你在开封上学吗 ? 从现在的局势看 , 战事一起 , 这里恐怕也很难容得下一张书桌了。我马上就要到山西去了 , 如果你上不了学 , 可以到山西去找我 , 也可以直接投奔延安……"

    就这样 , 梁老师和我匆匆分手了 , 万万没有想到 , 此次一别 , 竟成了我们师生间的生死永诀……

    ( 三 )

    1937 年底 , 我和四个同学按梁老师指引的道路 , 到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学兵队。经过几个月的集训 , 分配到山西岚县的一二 O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当时 , 我曾多方打听梁雷老师的音信 , 得到的仅是他在雁北一带领导游击队同日寇作战 , 其他就再没有更详细的消息了。直到 1938 年的夏天 , 才有同志突然对我说 :"听说梁雷同志已在偏关牺牲了 !" 当时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 怎奈接二连三的信息都说明这不幸的消息确是事实 : 梁老师不仅确己牺牲 , 而且死得英勇 , 死得壮烈。岚县距离偏关不算很远 , 我多想插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2011-01-2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中国皮影艺术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