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豫地密码·省直管县”之兰考(二)

2014/3/21 11:13:18 点击数: 【字体:

地名背后往事如烟依稀见

    引子

    初到兰考,得知该县有那么多“曾用名”,我们如入五里雾中,为了理清其相互关系,头都大了。幸得李瑞军先生指点,我们才走出了迷魂阵。

    春秋初期,兰考西部是卫国边城户牖、仪邑,东部(含今民权大部)则是戴国地盘。汉代在今兰考西部设东昏县,王莽时改为东明县。该县一度撤销,宋代复设东明县,后来因县治迁徙到别县地盘,这个县名就送给了邻县。原地盘先后设立兰阳县、仪封县。清代两县合并为兰封县。

    兰考东部的变迁更为复杂。春秋早期,郑国灭掉戴国,秦代在此设立谷县、外黄县,汉代演变成济阳县、甾县。济阳县后来消失,地名被几百里外的今济南济阳县使用。甾县则更名为考城县,这个名字一直延续下来。但因黄河一次次泛滥,考城县城多次迁徙,后来与兰封县合并,县名融入兰考,地盘却大部分并入民权县(民权是1928年新设的县)。

    总的来说,这些地名有的一直延续,有的时断时续,有的被放弃,它们的地盘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

    了解兰考地名演变,让人透过如烟往事,解开了兰考地域史的一个个谜团。这方水土的地名错综复杂,第一是由于交通位置,第二是因为黄河频繁泛滥。

    如今,兰考的交通条件很优越,境内有三条国道、两条高速,还有陇海铁路,以及建设中的郑徐高铁。一个县拥有这么多交通要道,颇为少见。

    其实这地方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东奔西走都要从此经过。过往的人太多了,就有人为这地方起新名字,比如“兰”和“考”,都是“过路的”给起的。

    秦始皇东巡遭遇雾霾

    在兰考的几天,天气晴好,春日的微风中,平坦的原野一望无际。

    与我们相比,秦始皇的运气就不太好。2000多年前,始皇帝东巡路过户牖乡,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雾霾,“昏雾四塞”,寸步难行,一怒之下,他“名其地曰东昏”。

    秦始皇起的名,一开始没有被正式使用。汉初名臣陈平出生于该地,司马迁在《史记》中仍说他是户牖乡人。但秦始皇起的名显然有很大的影响,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此地建县,就定名为东昏县。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改了一批不好听的地名,其中就把东昏改成了东明。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将王莽推行的东东全部废除,东明县也改回东昏县。

    三国曹魏时,废东昏县,县治以西并入浚仪(今开封),以东并入济阳。北宋建都开封,为了加强东京防御,重新在这一带建县,在东昏、东明之间,选了个好听的,定为东明县。但后来这个名字送给了邻县。

    “兰”和“考”都是“过路的”起的名。

    “兰”、“考”名号,大有来头

    兰考的“兰”,是宋真宗给起的。真宗东封泰山,路过东明县一座高冈,那冈坡上长满兰花,阳光下娇艳无比,春风中芳香四溢,真宗龙颜大悦,赐名“兰阳”。

    最初“兰阳”只是东明县一个乡的名字,“东明”送给邻县后,原地盘就被命名为兰阳县。随后,又“割考、襄(今睢县)、东明三邑地,建仪封县”。清代,兰阳、仪封合并称兰封县。

    兰考的“考”,有一个民间传说:科考时节,豫东各地学子取道此地前往开封,某天众多考生汇聚,恰好慈禧巡幸路过,脱口道:“真乃一座考城啊!”考城由此而得名。这个传说很不靠谱,因为考城这个名字,汉代就有,是刘秀的孙子——汉章帝给起的。

   东汉时,今兰考东及民权一带叫甾县,章帝东巡路过,觉得这县名不好,下诏改为考城。

    至于汉章帝为何以“考”命名此县,也有不同的说法。其一,戴国是周文王嫡长子伯邑考后裔的封国,因此,取伯邑考的“考”,作为戴国故地上的县名。其二,汉章帝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刘秀。刘秀出生在今兰考东北的济阳县,据说他出生当年,“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考城与济阳相邻,济阳升格为郡时,曾管辖考城。南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祖籍即是“济阳考城”。

    考城之名,从东汉延续到1954年,但其县治和辖区却有多次变化,老考城距今兰考百十里,如今属民权县。

    兰考历史地名和辖区如此错综复杂,主要是因为黄河。

    “中州河患,莫如兰、考”

    自兰考仪封乡到固阳乡,我们的车驶上一道高埂,不久转向另一道高埂。陪同采访的有关工作人员张彦指着路旁的民房告诉记者,这里都曾是黄河故道,这高埂都是黄河故堤。县城的焦裕禄墓,也坐落在一条故堤上。

   “兰考地面,到处是黄河故道,可说是故道纵横。”文史研究者李瑞军介绍说,自北宋末年,黄河改道东流,从此给豫东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受害最重的,是兰考一带。

    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黄河在阳武县(今原阳县西)王村决口,改道流经兰考,夺济水入渤海。自此到1949年,有文字记载的决口泛滥就达143次,其中大的改道8次。两淹兰阳、三淹仪封、六淹考城。旧志记载,“每逢夏秋,城郭淹没,县治屡屡被迫搬迁,民鲜定居也”。

    兰考地名错综复杂的背后,隐藏着深重的灾难。金代黄河改道,东明县治淹没,被迫迁徙到北边冤句县地界,原地盘被命名为兰阳县。随后,又建仪封县。清代兰阳、仪封合并称兰封县。

    过去豫东常有人称老考城北关人氏,这个北关即今民权县北关镇,曾是考城北关,一场大水过后,县城被淤埋,只有北关尚残存一些房舍。大水过后,县城被迫搬迁,北关成为一座没有城的“关”,后来发展成北关镇。1954年,仪封与考城合成兰考,因北关镇距离新县城有百十里,与其他几个乡镇一起划归民权县。

    黄河多次的肆虐,造成兰考“三害”:风沙、内涝、盐碱,民谣说:“春天风沙狂,夏天水汪汪;秋天不见收,冬天白茫茫;一年汗水半年糠,交租纳税恨官堂;扶老携幼去逃荒,卖了儿和女,饿死爹和娘……”

    河患给兰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屡毁屡建家园的经历,也造就了兰考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这也为后来焦裕禄精神产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李瑞军说。

    1962年12月6日,焦裕禄来到兰考任县委书记。这片苦难的大地,开始绝地“逆袭”。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3-21)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