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开封:听老房子讲老故事”之 田家大院

2013/10/15 15:19:17 点击数: 【字体:

    开封乐观街47号,田家大院硕果仅存的一所宅院,三进四合院,开封“市保”。开封市文物局评价:田家宅院是典型的清式传统四合院,建筑之精美,堪称一流,从中可窥见清代官宦之家的奢侈豪华。

    当年的田家大院,像乐观街47号这样的三进院有五六座,它们门挨着门,占据了大半条乐观街,十分壮观。

    田氏家族是开封著名的科举家族,读书人很多,清道光到光绪年间出过三个进士。田家大院幸存下来的乐观街47号院,是进士田恂的宅第,它成为田氏科举家族的实物见证,也是开封文化的一个载体。

“开封:听老房子讲老故事”之 田家大院  

 田家大院精美的室内布置

“开封:听老房子讲老故事”之 田家大院   

田氏家族后人田禾在田家老宅接受采访

“开封:听老房子讲老故事”之 田家大院   

保存完好的田家大院二进院 □记者盛夏文图
 

    A

    田家老宅里仍住着田家后人

    田家大院所在的乐观街,应是现在所谓的“富人区”。

    这条街,道路整洁,两侧都是深宅大院。路北田家,绵延五六个三进院落,占掉路北大半条街。路南缪家,也有四五个大院子。只是缪家没有田家那么有名罢了。

    乐观街原名老官街,街之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街曾有明代周王府总管太监府外宅第,太监俗称老官,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路北田家、路南缪家都有人在朝中做官,人称官街,后称老官街。就田家“一门三进士”史实而言,后一种说法更可靠些。老官街改为乐观街是民国时的事,由谐音引起,乐是多音字,至今开封人说乐观街,发音仍如“老官街”。

    2011年11月16日,在开封民间文化爱好者付保军夫妇带领下,我找到了田家老宅,田家后人田禾夫妇都在家。

    田家临街门楼位于中轴线东侧,正对前院东厢房房山,以东厢房房山作照壁。门楼精美,但重檐上的砖雕、木雕饰件多已脱落,黑漆门不见光泽。

    第一进院由临街南屋、过厅北屋及东西厢房围合而成。南屋北屋破损严重,东西厢房住户挤占庭院扩建房舍,原本方正的院落,挤成南北向一条狭窄通道。

    自北屋过厅进二进院,这是全院中心,由正厅北屋及东西厢房构成。

    二进院保存得出人意料的好,院中青色小方砖墁地,花木扶疏,正厅北屋三大间油漆鲜明,东西厢房整体框架墙体未动,只是出厦走廊被用户加了一道砖墙,以扩大住室面积。

    这种把出厦走廊包进室内增加居住面积的事,在开封老宅我屡屡见到。这么一来,四合院宜人的尺寸比例、舒服通透的空间感都被破坏了。

    正厅北屋三大间优雅雍容,黑漆廊柱,朱红房门,檐枋下面门柱上装有雕花荷叶墩,下挂木质透雕垂花柱与花牙板,上面的花篮、菊花、松鼠、葡萄、云龙花鸟等图案,玲珑剔透,透出房舍的精美趣味。

    田禾夫妇装束整洁,斯文从容。田禾在看《大河报》,自言很关注《厚重河南》,太太在织毛衣,小院寂静,门前角落藤蔓上零星开三两朵小花,是冬季里罕见的色彩。一种悠闲的生活况味,弥漫在老宅中。

    随田禾进入室内,我发现客厅正面是六扇玻璃隔断,装饰着菱角金钱花框。东西两侧,各有4扇图案精美的木质玻璃隔扇,隔扇漆成朱红色,80多年时光过去,仍光泽照人。隔断和隔扇将房间分为三间,中间是客厅,西边是书房,东边是卧室,东西隔间墙上都有壁橱。

    坐下来细看,我发现房子很不一般。看起来是三间,其实三间前屋后面还有三间同样大小的套房。外边看来是长方形的房子,实际上接近正方形。吴凯说:“它在构建时采用了加大进深、加檩及棚架办法,使其成为几近正方形的房舍,既隐蔽又实用,构思精巧实不多见。”

    B

    田造就“田家三进士”

    田禾拿出《田氏家谱》,给记者闲话家族史。

    田家是明朝中叶从洪洞县迁来的,第一代是田稀魁,到田禾已是十六代了。田家兴盛,从清中后期开始,田家先后出了田我霖、田怡、田恂三位进士,田我霖是田家第一位进士。

    田稀魁从山西洪洞迁汴后,先住西门内,后搬到城东三十五里的峦庄。他家最初八代无一人做官,所娶妻子全是民女。

    到田我霖曾祖父田崟时,通过捐官取得了六品小官“候选布政司经历”,初步改换了门庭。到田我霖祖父田毓栋时,他们这一支有了经济实力,能供子孙读书走科举之路,并在此时移居城内老官街,即现在的乐观街。

    田我霖祖父田毓栋,迎娶了官家之女,开了田氏先河。田毓栋妻陈氏,原籍江苏徐州,其父陈慈善是九品,她还有任五品同知的叔公和堂伯叔。

    田毓栋非常能干,他像父亲那样继续捐官,得到六品候选州同头衔;他善于经营,弃商务农,得以发家。《田氏家谱》记载:“劳于稼穑,仓箱丰盈。”这两条,使他得以娶到官家之女。

    田毓栋娶陈氏,具备了培养儿孙走科举之路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有经济实力,二是陈氏能带来教子读书的基本经验。《田氏家谱》说,陈氏“赋性严肃庄重,尤能训子”。田毓栋夫妇的努力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为后代铺平了道路。他们的七个儿子皆读书,六子田俽成为饱学之士。

    田俽是田氏家族的大功臣,也是造就“三进士”的关键人物。

    田俽文化底蕴厚重,治学严谨,勤于笔耕。在国家图书馆藏书中,有田俽著《田氏家谱》和《历代儒学存真录》。《历代儒学存真录》共十卷,咸丰年间刻板行世,现又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五辑)。他还著有《论语札记》、《读孟随笔》等。田俽无功名和实际官职,但他是“田家三进士”的启蒙老师和田我霖的终身导师,是“田家三进士”踏上仕途的坚实铺路石。

    田我霖(1843~1895),字雨田,号少坪,是田俽五兄田仕的独子。田仕多次应试不中,田我霖7岁时田仕过世。田我霖由胞叔田俽抚养成人。田我霖曾道:“我霖幼孤,仰蒙(胞叔)教育,恩逾所生。”田俽对田我霖的关爱,超过了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有田俽,就没有田家首位进士田我霖。

    田家另两位进士田怡和田恂,都是田俽三兄田侗的孙子。田俽教这两个侄孙攻读诗书,对其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不断教育,使他俩紧随叔父田我霖,成为进士。田怡和田恂考进士的卷子中,都特别写明,自己受业于叔祖田俽。

    田我霖是同治十年(1871年)二甲第41名进士,田怡和田恂分别是光绪三年(1877年)三甲第101名进士和光绪九年(1883年)三甲第164名进士。其中,田怡为联捷进士,即头一年中举,第二年中进士。

    他们三人考中进士时,都得到皇帝的任命,担任了实职:田我霖为钦点主事,签分兵部;田怡为钦点内阁中书;田恂为钦点即用知县。至此,经过了田毓栋、田俽、田我霖及田恂、田怡四代人的努力,开封田家终于成了赫赫有名的科举家族。

    田怡曾任内阁中书,外放一任知县后,以湖北补用知府致仕。田恂历任山东夏津、定陶、昌乐、寿光、荏平五县六任知县,政声很好,一直到1958年,还有山东人到此走访。

    我留意到,《田氏家谱》题字者是徐世昌,这是怎么回事呢?

    “民国六年,田氏家族第三次修家谱,主持修谱者是田我霖儿媳吴太夫人,她是固始吴家的女儿,是个新女性,曾担任北京的小学校长、妇女会长等职。她的两个弟弟一个是徐世昌的侍卫长,另一个也在北京做官。修家谱时,这两个人出面向徐世昌要了题字。”田禾道。

    C

    老红军居住,

    田家11号院意外留存

    田家出了三个进士后,就在乐观街大兴土木,大半条街都曾是田氏家族产业。一直到1949年,乐观街路北一拉溜有五六个大三进院,大致完好。

    老门牌10号院,是田我霖老宅,新中国成立初期归了开封市委。紧挨着的11、12、13号院是田恂老宅。“12号院13号院在田家大院中最精美,20世纪30年代卖给了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张钫,新中国成立后归了开封市委党校,开封市委党校后来迁走,归了开封皮革制品厂,原房屋全部拆除,改建成红砖排楼厂房,这是十分可惜的事儿。”吴凯道。

    “11号院(即现在的乐观街47号)是1924年我祖母翻盖的,据说花了好几万两银子。1958年这个院也被政府收走了,变成了敬老院。收走时是三进院,1986年归还田家时,最后一进院已拆没了,前院也未还。还了个二进院正屋和东屋,我家人就住了进来。”田禾道。

    这处宅院的一二进院,尤其是二进院正屋保存完好,是沾了敬老院的光。“(一进院)敬老院住了一院子老红军,二进院住了个师长,‘文化大革命’时没人敢动它。那时田家的好些东西,包括田恂的顶戴花翎都给毁了,院子能保住,是意外之喜。”田禾道。

    田氏后代,遍布陕西北京四川江西新疆等地,多成才。开封留下来的很少。

    田禾是田恂后人,他1963年毕业于开封一中,之后去新疆建设兵团。回开封后搞土木建设,一直到退休。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2-03-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