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八朝古都”的来龙去脉

2013/10/24 10:49:00 点击数: 【字体: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开封因是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的建都之地,故被称为“七朝古都”。近年,我市文史专家关注着开封的历史,为这片火热的土地辛勤耕耘着。我市专家研究论证,开封至少应是“八朝古都”。专家们认为,开封建都最早应追溯到夏朝时期的老丘,而不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开封的最早建都时间,应由公元前364年提前至公元前2020年前后;最初的建城时间应由公元前8世纪提前至公元前21世纪,距今4000余年。开封在全国应位居“八大古都”之首,堪称“华夏第一古都”。今年5月份,本报曾通过内参的形式,以《开封至少应为八朝古都》为题予以关注。

    “七朝古都”的由来

    称开封为“七朝古都”,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七个朝代即战国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的建都之地。

    开封,在其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10多次作为我国古代的都城,为何只称之为“七朝古都”呢?市文物公园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顺安在《开封“七朝古都”刍议——兼论开封为“十朝”古都》一文中指出,关于开封“七朝古都”的记载始于明人李谦所撰的《汴京遗迹志》,书中明确记载了战国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以及金这七个朝代建都开封的有关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影响到分别完成于顺治和光绪年间的《祥符县志》。始修于顺治十八年、继修于雍正十三年等年间的《河南通志》和康熙三十四年编撰的《开封府志》也从此说。尤其是光绪二十四年之《祥符县志》卷二《地理表·沿革》中的记载更为明确,曰:“祥符(开封)之建都,自战国魏王莹九年始也……五代时梁太祖以宣武军节度使篡唐都此……到(晋)天福二年复迁都汴州,汉与周皆都汴矣……(北)宋都之,金人入宋亦都之。至金正元(正隆)间徙都燕京,正(贞)间又复徙都汴,此祥符历代建都之始末也。”古人如此记载,今人也未能突破“七朝古都”之框。如编著于上世纪80年代的河南省名胜古迹丛书——《古都开封》也这样记载,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宋代研究专著——《宋代东京研究》亦是如此。甚至2004年5月出版的官方志书——《开封市志》、2006年政协开封市委员会《建言献策汇编》、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十集电视系列片《河之南》中皆称开封为“七朝古都”。

    其实,开封也曾有六朝古都”之说,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一书中,在论述开封时,记载有五代梁、晋、汉、周、北宋和金六朝建都于开封的史事,而没有魏都大梁的记载。另一部有关开封史事的地方史书、清人周城所撰的《宋东京考》则记述有魏都大梁,五代后梁都东都,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都东京,却找不到“金都南京”的记载。受此影响,编印于上世纪50年代的《开封市历史沿革及名胜古迹述略》一书在记述开封为魏,五代梁、晋、汉、周和北宋“六朝古都”之后,又不忘补充“公元1161年(应为1214年)金曾将国都迁都于此”。我国知名的历史地理学界专家谭其骧院士为《中国七大古都》一书所作的序中,在阐释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建都时,虽然不把战国魏列入开封建都的时间(其他六朝建都的时间共有219年),却把战国魏,五代梁、晋、汉、周,北宋和金七朝建都于开封的经过、时间和形成的原因作了概括性的阐述。从此,开封“七朝古都”一说成正统的权威定论,成为共识,并得以流传。

    对开封的建都史,我市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成果之一:

    老丘是夏朝鼎盛时期的国都

    根据我国古文献记载和2000年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自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大禹是夏王朝的第一代帝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近4000年世袭制的先河,其后历经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桀)等王,共传十七王,延续约471年,至公元前1600年被商朝所灭。

    由于生存环境和战争等原因,夏朝的政治中心不断转移,都城先后经过九次迁徙,首任王大禹迁都阳城,二任王启迁都安邑,三任王太康迁都斟寻,四任王仲康迁都帝丘,五任王相迁都斟灌(其间夏政权一度被后羿、寒浞取代),六任王少康迁都原邑,七任王杼迁都老丘,十三任王廑迁都西河,十七任王癸迁回旧都斟寻。

    夏朝缘何会在老丘建都?市文广新局调研员、市社科专家韩鹏指出,杼,是第六位夏王少康的儿子,是夏朝继大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之后的第七位王。杼,在史料记载中,又称其名为“予”、“宁”、“伫”、“宇”、“相曼”、“舆”、“季杼”等。据西晋学者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王宁,一号予王,或曰公孙曼,能率禹之功,夏人报祭之。”杼出生地在有虞国(今河南虞城一带)。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承王位。太康生活荒淫,朝政松弛,终日在田野里游猎。执政的东夷族有穷部落的首领后羿乘虚而入,凭借一支勇猛善射的军队,将狩猎数月方归的太康驱逐于夏都之外。太康失国后,被迫顺着古鸿沟而下,居住并去世于河南太康的“戈”地,后羿立太康弟弟仲康为王。

    仲康继位后也遭到了后羿的胁迫,流落于雒(一说为淮)水一带而死。仲康死后,儿子相继承王位,他在后羿的逼迫下,自雒水一带的有穷氏王都逃往帝丘(一说在河南濮阳)称王。后羿虽然箭术高超,却并不善于治国。他舍弃贤能的人不用,却把大权交给了阴险的寒浞,自己像太康一样整天在野外射猎,不理国事。寒浞悍然发动兵变,杀死后羿及其子孙。数年后,寒浞派兵将逃亡在外的相杀死。当时,相的妻子已怀有身孕,侥幸从墙洞中逃走,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四处躲避,投奔到有虞氏部落。有虞氏首领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生下长子杼,给他仑邑(今河南虞城东南)和方圆十里土地,还给了他一支500人的军队。少康日夜操练,时刻准备着复国。待时机成熟,少康命他的儿子杼统率军队,向寒浞发动进攻,打败了寒浞的两个儿子浇和,处死了寒浞,少康终于夺回了他父亲、祖父失去的宝座,登上王位。少康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恢复了夏朝的政权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使夏朝国力日益壮大,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去世后,杼继承王位。杼为了完成少康征伐东夷人的未竟遗愿,巩固夏王朝的统治,将王都向东迁到距离东夷人居住较近的老丘。在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夏开始向东夷人发起进攻。夏王杼创造发明了用兽皮制作防御弓箭杀伤的盔甲,兵士们穿上后,较好地起到了防御东夷人石刀砍、石箭射的护身作用。夏王杼还发明石矛,可用于大量杀伤东夷军,夏军的战斗力因此大大增强,这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新型战甲、石矛的开始。有了新型战甲、石矛之后,夏军连打胜仗,疆土不断扩大,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在同东夷族的斗争中,他一直将东夷人驱赶到了东海(一说在山东菏泽、巨野一带)边,进一步开拓了夏朝疆域,降服了东夷各氏族部落。

    在打败的东夷人之中,还包括东海边的三寿部落。夏王杼与女娲后裔、涂山氏女系部落首领“九尾狐”建立了联姻关系,从而使东夷各族进一步融入华夏民族之中,夏朝开始进入了社会生活安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鼎盛时期。夏王杼因此也被夏朝臣民奉为可与“大禹治水”、“少康复国”功德齐名的圣王,得到历代夏朝子民的膜拜,对之施以“报”的礼仪,并称之为“大禹之再来”。中国最早的国别史《国语》有记载说“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就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到了杼的儿子夏王槐(又作芬)继位时,中东部地区风夷、黄夷、于夷、方夷等九夷,均主动来夏都王城老丘朝见,重新承认夏朝的统治地位。可以说,夏王杼的东夷之战,不仅加强了夏、夷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同时也使夏王朝的统治由中原地区扩展到山东等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华夏民族的形成。

    韩鹏认为,从“太康失国”到“夏杼兴盛”,共约百年。如果将夏朝建国当作中国历代王朝兴起之初,那么,夏王启可称为首开“家天下”的创始人,夏王太康可称为最早“游乐失国”的昏君,夏王“少康中兴”可称为由“乱”到“治”的一代明主,而夏王杼由“治”到“盛”局面的出现,才是夏朝真正意义上的鼎盛时期。作为夏代六王建都之地的老丘,就是这一鼎盛时期辉煌业绩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在夏代王都中占有突出地位。

    开封古都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郭书学指出,在七任王杼之前,每王一都,长的不足40年,短的仅4年;继老丘之后的两次迁都,长的不过73年,短的也不过51年。在短短数年、数十年的时间里,不可能建设像样的都城。而夏王杼以老丘为都之后,历经槐、芒、泄、不降、扃、廑等七个王后才迁都西河(今安阳东南),囊括了夏朝整个发展鼎盛时期。 夏朝中后期,随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大规模地由山地移往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居住成为可能,并在居住地修筑了许多城邑。为了防止水患,城邑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土丘和岗梁上,“老丘”,顾名思义,同样是建在高地上的城邑。夏朝初期都城多次迁徙,进入中期后相对稳定起来,应该与上述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着很大关系。老丘在众多城邑中之所以能鹤立而起,成为夏朝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巨、发挥作用最大的国都,与它所处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老丘在夏朝乃至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夏朝其他任何都城都难以比肩的。

    成果之二:

    夏朝老丘在开封

    夏朝政权传至第十三任王廑时,国势渐衰,商族的势力开始崛起,一些原来依附于夏朝的诸侯国开始离心离德,国内矛盾日渐激化。面对外部威胁和国内矛盾压力,夏朝统治者不得不收缩战线,将政治中心由老丘北迁西河(今河南汤阴西河村)。

    失去政治中心地位的老丘城,昔日的辉煌虽然不复存在,但并没有从此消失。商初,老丘是一代元圣伊尹协助商汤在有莘国(今开封县东辛庄)北部打败夏桀之地;西周之际,老季载的聃国在老丘建都。传说老季载为周文王最小的儿子,人称“老幺”,故其国都有“老丘”之说;聃国被东夷人肢解后的春秋时期,老丘为宋、郑、陈、楚等国所占。《左传·定公十五年》记载:“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杜预注曰:“老丘,宋地。”进入战国时期后,老丘一带成为魏国的重要地区。公元前391年,魏、赵、韩三国败楚国于大梁、榆关,魏武公攻占位于老丘西部的大梁。27年后,魏国进一步向中原发展,魏惠王将国都东迁大梁,并大规模进行都城建设。与大梁仅40余里之隔的老丘城,地域空间受到排挤,一步步走向没落。此后的2000多年间,老丘虽曾一度为陈留郡治地,但历经无数水患,尤其是黄河数十次泛滥,夹带的泥沙将其城址深深地埋入地下,人们只能从古文献中追寻老丘的踪迹。

    翻开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谭其骧主编,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数十位学者历时30余年合作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的夏代地图上,在与今之开封坐标位置相近的地方,“老丘”二字清晰可见,并以“都城”规格标注。由此可见,这个长达两个世纪的夏朝都城,位置就在开封附近。

    老丘的具体地理位置,《竹书纪年》引《春秋地名考》记载:“老丘,古地名,在今河南陈留城北。”《大清一统志》记载:“老丘在开封府陈留县北40里,有老丘城。”清人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记载:“今开封陈留县东北45里,有老丘城。” 又据《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载:“老丘邑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相传夏帝所都。” 通过以上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夏都老丘的具体位置大致可以确认。

    位于今开封市东约45里的黄河大堤南岸的招讨营村以北,有一个村子名叫国都里村。自开封出曹门顺着开兰公路东行,至招讨营遇十字路口北拐一公里即到。国都里村南的招讨营是个大村子,村北的耿寨村也比较大,但国都里村却很小,南北宽约300米、东西长约500米,村子里只有630口人,大都从事泥工、木工。圈章河(即古伊水)自西北向东南从国都里村北流过,印证着这里的古老历史。据国都里村支部书记湛洪国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小河南岸尚有个庞大的土丘,新中国成立后取土建房等把它挖掉了。据该村老人们回忆,他们祖辈都居住在这个地方,祖辈相传夏朝的时候有个帝王的二儿子在陈留吃了败仗,就带着人往北撤,撤到东辛庄一带稍作休整,然后又往北走到老丘这个地方停下来安营扎寨,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并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国都里。这里古代是较高的山丘,后来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地平面升高,使山丘高出地面部分也不太明显了,该村东北角一带尚高出地面三四米,而站在国都里和招讨营两村之间,依然可以看出这里的地势高于周围地面。正是由于地面高,曾有一次黄河发大水时,外村人纷纷跑到国都里村避难。

    韩鹏解释说,国都里村支部书记湛洪国的“湛”姓,就是源于大禹姒姓,是夏王太康斟灌氏的后裔。太康失国后,斟灌氏为逃避后羿、寒浞的迫害,便把国姓“斟灌”二字去“斗”去“”,合成一个“湛”字,遂成湛氏,隐匿生活在开封东部的湛渠一带,子孙沿袭,传延至今。对此,《百家姓》有注释:“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合二字为湛氏。”明代李濂在《汴京遗迹志》也记载:“五丈河在安远门(即内城封丘门)外,唐武后时,引汴水入白沟,接注湛渠,以通曹、兖之赋。”说明湛渠在原阳白沟的下游,在开封也称五丈河,与老丘圈章河相通,这里自古是大禹姒姓后裔的生存之地。

    1993年秋,市文物工作队开始在国都里村附近开展了广泛的考古调查工作,并对重点区域进行了勘探。然而,由于该区域属于黄泛区,淤沙沉积甚厚,故未能发现老丘遗址的踪迹。1998年春,该队在配合商开高速公路建设的文物勘探中,在位于国都里村北仅1.5公里刘京寨的北部,探明一处较大型的古文化遗址,部分探孔在距地表12米到13米的深度,出土有明显具有夏、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残碎陶片。国内学术界多数人认为,今国都里村及其附近即应是夏都老丘所在地。

    郭书学认为,夏都老丘与今之开封(曹门)仅45里之隔,并与陈留、大梁(开封)构成等腰三角形,同属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域。自古以来,地脉相连,从夏都老丘到魏都大梁,从隋唐汴州到北宋东京,再从明清省府到今日开封,尽管城市兴衰无常,但环环相扣,一脉相承。无论是地脉、文脉和人脉,夏都老丘都理所当然地应该作为设在开封的一朝重要都会。

    成果之三:

    老丘改写开封古都地位

    “随着老丘所处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国都里村一带这一史实的被确认,开封的古都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其建城、建都时间也将重新改写。”郭书学认为,开封至少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八朝古都”,在全国应位居“八大古都”之首,堪称“华夏第一古都”。而开封的最早建都时间,应由公元前364年提前至公元前2020年前后;最初的建城时间应由公元前8世纪提前至公元前21世纪,距今4000余年。

    “通过开封历史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发掘,开封市杜良乡国都里村一带是夏都老丘所在地应纳入开封历朝古都的意见,已经引起了省内外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认同。”郭书学说。

    开封的闻名主要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的精华则是古都文化。在各地争先恐后地挖掘甚至争夺历史文化资源的今天,夏都老丘的历史存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在全省上下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新形势下,我市应该通过深挖夏文化,尤其是深挖为夏王朝带来辉煌的老丘文化,来丰富开封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开封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开封日报(2013-10-2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