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汴地酒人与宋代酒人

2013/10/31 17:36:45 点击数: 【字体:

中国是世界上独领风骚的酒文化大国,不仅酿酒历史悠久,酿造工艺精湛,各式美酒繁多,而且酒与文化结合最为异常紧密,可以说酒无处不在,或迎春、或过节、或贺喜、或祝寿、或哀挽、或庆捷、或待客、或聚会、或咏物言志、或观景抒怀、或抨击时弊等,“酒”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功高至伟。

何为“酒人”?即好喝酒的人,好喝酒而成习惯,常喝酒而成癖好,以酒为乐,以酒为事,无甚不可无酒,无酒不可成其人,言其人必言其酒,是可谓“酒人”。由此说来,酒人是一切爱酒、嗜酒者的统称。

酒徒与醉龙

在汴地与宋代有几位中国历史名人,饮酒之多与文才之豪可谓相辅相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杞县高阳的郦生就成了嗜酒不要命而放荡不羁的代名词。高阳酒徒因而也名扬天下,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蔡邕,陈留圉(今杞县人)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博学多才,“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这么一位大才子,就爱喝酒,每饮无拘,常“饮至一石”,又“常醉在路上卧”,当时人送其雅号,戏称其为“醉龙”。

竹林大小阮

阮籍是一代文学、思想大家,《晋书·阮籍传》说他是:“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日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阮籍虽为步兵校尉但仕而不治事,他终日“饮酒昏酣,遗落时事”,主张“天地生与自然,万物生与天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长于五言,《咏怀》80余首,对当时的黑暗多有讥讽。现尉氏有啸台以纪念阮籍。其侄阮咸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喜弦歌酣宴。不理世事,唯知豪饮。据载:“阮氏宗族集会饮酒、阮咸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这时有群猪凑上前饮其酒,阮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曾与猪共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豕饮”典故。阮咸一生与酒相伴,常醉不醒,骑在马上左摇右晃,“如乘船行波浪中”。

醉圣在汴州

一个女婿半个儿,唐代诗仙李白离开长安后,在汴州(开封)住了十年之久,“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李白在汴与杜甫、高适携手登吹台饮酒赋诗的佳话千古传唱。李白在汴期间与宗楚客的孙女宗氏结为夫妻。

李白被人称为“醉圣”。嗜酒如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遗留给我们后人的千余首诗中,约有一半以上含着酒味,从诗中飘出浓郁的酒香。可以说李白是中国酒文化的代表者。

李白爱酒的原因和思想基础是什么呢?“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李白爱酒、饮酒的方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独饮、与人共饮、群饮,天天饮、一年四季地饮,常饮、常乐、常醉。

独饮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还自劝自饮,“独酌劝孤影,闻歌面芳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雅情趣。

饮酒时,毫无时间概念,从不计时候,只饮到“对酒不觉暝,薄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一笑复一歌,不知夕景昏”。

与人共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别人不饮酒时,他嘲笑人家“地自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在酒宴上,不拘礼节,呼喊着别人的名字“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劝人喝酒是李白的嗜好,“劝酒相欢不知老”,以劝酒为乐。

李白喝酒,豪饮狂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捐二千石”、“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悉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今与不尽杯,留欢更邀谁”。三百杯、千觞、二千石,皆说明了李白豪饮的程度。

李白饮酒到了如此地步,原因是什么呢?李白在《笑歌行》中说:“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遇当有时,屈腰向君君不知。”、“昔日绣衣何足贵,今宵贯酒与君倾”、“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些诗句说明了李白愤世嫉俗、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和不向权贵折腰的傲骨。

杜甫评价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综观李白饮酒,以酒浇愁、以酒抒怀、以酒自慰、以酒助兴、以酒喻景、以酒讥政,等等,酒助李白写下了千古名句,李白的饮酒又推动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杯酒释兵权

步入宋代,有关“酒”的故事就更多了。“杯酒释兵权”是最著名的典故。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遂与大臣赵普一起策划了迫使各地禁军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先有宋太祖在宫中设置盛大酒宴,款待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一批高级将领。然后在他们酒兴正浓之时,赵匡胤屏退左右,给他们讲了一段自己的苦衷:“我非吾曹之力,不得至此,念尔曹之德,无有穷尽。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石守信等忙问其故,赵匡胤解释道:“是不难知矣,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都极度惶恐不安,急忙跪下叩头说:“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赵匡胤回答道:“不然!汝曹虽无异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于是,赴宴的几位高级将领只好向赵匡胤请求“可生之途”,赵匡胤安慰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这样,赵匡胤在酒宴上不费血刃就将各位将领的兵权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

豪饮石曼卿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石曼卿磊落英才,知名当世,气貌雄伟,饮酒过人,有刘潜者,亦志义之士也,常与曼卿为酒故。闻京师河行王氏新开酒楼,遂往造焉。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所饮过多,非常人之量,以为异人,稍献肴果,益取好酒,奉之甚谨。二人饮啗自若,傲然不顾。至夕,殊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宣传王氏酒楼有二仙来饮。久之,乃知刘、石也。”又,张舜民《画墁录》卷一载:“苏子美(舜饮)、石曼卿(延年)辈饮酒,有名曰鬼饮、了饮、囚饮、鳖饮、鹤饮。鬼饮着,夜不烧烛;了饮者,挽歌哭泣而饮;囚饮者,露头危坐;鳖饮者,以毛席自裹起身,伸头出饮,毕复缩之;鹤饮者,登杪而饮。”

从这则文献记述和其他零星文献记载,宋人饮酒的方式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除以上囚饮、鳖饮、了饮、鬼饮外,还有巢饮、牛饮、对饮、豪饮、夜饮、晨饮、轰饮、剧饮、痛饮、昼夜酣饮等名目。

又据《湘江野录》记载,石曼卿饮酒过人,对朋友高僧秘演说:“我俸禄轻薄,不能尽兴痛饮,同僚还来抢我酒。”秘演说我给你找个有钱的主,这个主叫牛监簿,他常对秘演说:“我虽薄有资产,但出身贱微,难近清贵。很想结交些名流,请你给我引见。”石曼卿见了牛监簿,问他住在哪里,牛监簿说在繁台寺旁,石曼卿与高僧秘演同登繁台,宽衣解带,高声放歌,饮至日落。石曼卿醉后十分高兴,他说“此游可记”,便用毛笔题写道:“石延年曼卿同空门诗友老演登此。”牛监簿说:“尘贱之人,有幸获侍陪,乞挂一名以光贱迹。”曼卿大醉,握笔沉虑,目演扬声讽曰:“大武生捧砚用事可也。”演以为言。竟题曰:“牛某捧砚。”后有人戏此事为“捧砚得金牛”。

由于石曼卿饮酒太多太豪太狂太纵,未尝一日不醉。引起了朝廷的极大关注,据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载:“……仁宗爱其才,尝对辅臣言,欲其戒酒,延年闻之,因不饮,遂成疾而卒。”国家一把手的话本为爱其才,劝其戒酒,谁知,无酒为伴的石曼卿竟因无酒而亡。

以上只是开封历史上几位饮酒名人,宋以后不乏代表者,今不赘述。

关于饮酒时的酒德,久住京师开封的大诗人黄庭坚对酒的理解是:“四座欢欣观酒德,一灯明暗又诗成。”“酒德”两字是指饮酒后无矫饰的真实本性,真情感、真心肠、真身份。在酒精刺激作用下,君子尤君子,小人露原形。因而,饮酒后不至醉,不及乱、不误事、不泯性、不伤身、不乱语,且能慎于思、敏于行、果于事,这才是“酒德”,这才是饮者的理想境界。

最后,殷切希望汴城酒业多造美酒佳酿,创出自己的品牌,丰富广大群众的酒文化。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汴梁晚报(2010-02-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