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探访中原华夏天帝之国“昆仑山”(二)

2013/3/27 14:34:12 点击数: 【字体:

 
    二、昆仑山的地理位置
 
    从上述情况来看,昆仑山在黄帝帝都“轩辕丘”的西部,在炎帝帝都“空桑”的西北部。
 
    (一)登封告成“天地之中”曾被唐代遗弃。按照确定昆仑山位置的两个基本条件,中原的登封告成“天地之中”不在早期的昆仑山范围之内,只有开封岳台的“天地之中”在其范围之内。
 
    登封告成的“天地之中”地处中原昆仑山地区以西,甚至在“五行”中白帝少昊帝都“玄嚣”(今郑州荥阳东北30公里的广武山,即嚣山)之西,距离黄帝帝都轩辕丘的“神州”和炎帝帝都空桑的“赤县”则更远了一些。据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二》记载:公元724年,“壬子,命太史监南宫说等于河南、北平地测日晷及极星,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同时候之。阳城晷长一尺四寸八分弱,夜视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浚仪岳台晷长一尺五寸微强,极高三十四度八分。”可见,在登封阳城测得“晷长一尺四寸八分弱”的数据,不如在郑国东北部和卫国西南部的开封浚仪岳台测得“晷长一点五尺微强”的数据更准确,也更符合《周礼》等古籍中对昆仑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的历史记载。因此,唐代便将“天地之中”由登封阳城改为开封浚仪岳台之地。之前,登封 “阳城”也改作“告成”。
 

探访中原华夏天帝之国“昆仑山”(二)

古代日晷图
 
    (二)昆仑山的外貌特征和范围。古人认为,昆仑山是有青、红、白、黑和黄等多种土质形成的丘陵,由于受上古时期海水倒灌内陆和海潮涨落冲刷的影响,形成了三层(一说九层,即多层的意思)阶梯形的黄土丘陵。
 
     对此,西汉刘安《淮南子》有较为详细记载:“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意思是说,作为第一仙山的昆仑山有上下三层,最下一层叫“凉风山”,登上去的人可以长生;中间一层叫“悬圃”,登上去就身有灵气,能呼风唤雨;最上一层叫“玄圃”,是昆仑山巅,登上去可升天成神,是太古(也称“太极”、“太一”)之帝,如盘古、伏羲氏、女娲氏等居住的地方。所以,古代也有“太(泰)山”之称。
 

探访中原华夏天帝之国“昆仑山”(二)

女娲造人图
 
    据汉代刘向《新序•刺奢第六》记载:“魏王将起中天台,令曰:‘敢谏者死。’许绾负蔂操锸入曰:‘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绾曰:‘虽无力,能商台。’王曰:‘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材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八千里以外,当尽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以备,乃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乃罢起台”。
 
    意思是说:战国时期,开封魏国大梁的魏襄王决定建造一座天下第一高大的台阁“中天台”。有个叫许绾的人背着筐、拿着铁锹赶到王宫求见魏襄王。一见面,他就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魏襄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愿彰来助大王一臂之力。”见到这个主动前来帮自己建造高台的人,襄王自然很高兴,当即问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许绾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想同大王商量一下建台的计划,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襄王连忙高兴地问:“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我听听。”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我看先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襄王大惑不解:“你这是什么意思?”
 
    许绾说:“我听说天地间相距一万五千里,‘中天台’的高度刚好是它的一半。要建造这样高的台,台基就得达到方圆八千里。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我看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古时尧、舜建立的诸侯国,土地一共才方圆五千里。所以大王要建造‘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伐各诸侯国,把它们的土地全部占领;这还不够,还得再攻打四方连远的国家,得到方圆八千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做台基的土地。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造台后只有在方圆八千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少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准备好了才能动工。所以您应该先大规模地打几年仗,然后再准备建台的事。”听了许绾的这番话,魏襄王目瞪口呆,感到自己的计划确实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觉得许绾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据分析,魏国襄王要建造的中天台,就是上古时期伏羲女娲昆仑山、舜帝九成台、夏桀倾宫的所在地。从上述记载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尧、舜时期天国的土地方圆仅有五千里。如果考虑到古代度量比现在度量要小一些的差距,尧、舜天国的土地还不足开封市土地面积的一半。如果魏国许绾所言不错,那么尧、舜时期天国,即“中央之国“的土地面积不过如今中原两三个县的的面积,与我们分析判断的昆仑山范围基本相当。
 
    (三)西部文化无法圆满解释昆仑山之谜。到了西周以后,开创了以西部地区强悍民族建立王朝为政治中心的历史时期。因此,西周、秦汉、隋唐时期,帝王都多建在西部地区,昆仑山在中原的人文历史逐渐被人淡忘,转而被西部的昆仑山神话所取代。即便到了大唐时期,其文化也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很大影响。宋人朱熹概括地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这就是西部地区及其文化至今无法圆满解释昆仑山人文历史的根本原因。
 
    (四)中原文化是***昆仑山之谜的唯一途径。开封、中牟一带的逢池、圃田地区,是盘古、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及其后裔的生存之地,也是历代皇、帝、王者禁忌的苑圃之地。
 
    1、秦汉时期,在开封尉氏西北部一带曾建立平陆县、苑陵县,都与上古时期的昆仑山华夏文化有关。
 
    “平陆”地名的出现,与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黄帝下都长着虎身人头、九条尾巴的守护神、开明兽“陆吾”氏的历史传承有关,也与开封古称“陆海”的地名有关。据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第十篇•游太华山日记》记载:“余入自大梁,即开封之古称,平衍广漠,古称‘陆海’”。 周末秦初时期的开封“平陆”,要比公元742年唐朝(天宝元年)始称县的山西平陆要早约千年历史。
 

探访中原华夏天帝之国“昆仑山”(二)

古籍·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苑陵”的“苑”,则与其北部昆仑山颠神仙居住地玄圃,以及历代帝王逐鹿,即狩猎麋鹿等“海陆”禽兽的苑圃有关。山颠的“玄圃”有奇花异石与各式美玉,是“能使风雨”的“黄帝之园”;山的最下一层就是“凉风山”,这里的气候因为受当地蓬池、圃田等湖泊水温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刮着清爽的凉风,让人感到像进入仙境一样轻松爽快。
 
    2、到了青阳氏政权末任帝喾时期,女狨氏简狄在昆仑山,即青丘山玄池“玄鸟生商”。其中“帝喾”和“简狄”,就是商人始祖“契(xie,即阏伯)”,又称“盘侯”的父母亲。据北宋《太平环宇记•卷一》记载:开封浚仪有“青丘,亦曰玄池。女娀简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说明盘古、伏羲、女娲和炎黄时期的“昆仑山”,在青阳氏帝喾时期已经改称“青丘”山、“玄池”了,也说明“盘侯”“契”曾经在昆仑山,即青丘山一带居住生活。
 

探访中原华夏天帝之国“昆仑山”(二)

女狨氏简狄青丘山玄池“玄鸟生商”图
 
    “玄池”的“玄”,为黑色,故称“黑池”,就是开封西北十公里处的高庄、后岗一带,而“青丘”山又在那里呢?
 
    3、开封地方志专家王宴春先生提供了一条线索:“黑池”西部有一个地名叫“青谷堆”的地名,这里历史悠久。经查南北朝《魏书•志七》记载,浚仪(开封)有“圣女渊,雉台” ,就位于青谷堆一带。
 
    根据这一线索,我们在西晋郦道元《水经注》中找到了“圣女渊”的具体方位:古役河自新郑县北流中牟县南,“役水又东北迳中牟泽,即郑太叔攻萑蒲之盗于是泽也。其水东流, 北屈注渠。……渠水又东流而左会渊水,其水上承圣女陂,陂周二百馀步,水无耗竭,湛然清满,而南流注于渠。渠水又东南而注大梁也。”其中“中牟泽”,也称“萑蒲(苇)泽”,在中牟县东北约10公里官渡镇东板桥村的南北一带,这里东北距“青谷堆”15公里;“渠”,就是大禹治水的浪荡渠;“渊水”,因地处“圣女陂”下游之地,又称“圣女渊”;“大梁”,就是浚仪,即开封。关于“圣女”是谁的问题,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女部》记载:“娲,古之圣女,化万物者也”。东汉学者高诱《淮南子•览冥训》注释:“女娲,阴帝,佐戏治也”。其中“戏”是指阳帝伏羲。可见,“圣女渊”、“圣女陂”中的“圣女”,就是指阴帝“女娲”。
 
    从地理位置来看,“圣女陂”在青谷堆,即昆仑山、青丘山天池所在地。由于女娲、西王母、简狄、嫦仪等女系部落的酋长,即“圣母”、“圣女”居住在这里,所以此地也称作“圣女陂”。其实,“陂”就是“池子”,即“天池”。
 
    (三)上古时期开封、中牟地理环境符合昆仑山地貌。上古时期的开封、中牟一带,河湖交叉横流,黄土被冲积形成台、岗、山、丘,各种动植物繁衍茂盛,三皇五帝在此设立占卜日月星辰,制定历法的“仪”地,是盘古开天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五行”学说的发源地,也位于东春、南夏、西秋、北冬之中,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
 

探访中原华夏天帝之国“昆仑山”(二)

天国“两仪”(春门、秋门)位置图
 
    这里有许多因海水涨落冲刷所形成的梯形台岗山丘,低的十几米,高的百米以上,其中以昆仑山为最高。昆仑山不是现在中原最高的山,仅仅是中原之内“中央之国”最高的土岗丘陵,所以也称“昆仑丘”、“西陵”。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些神“仙”就是自盘古到西周之前的三皇五帝。
 
    找到了昆仑山的大致位置后,我们决定走访这一上古时期先皇先帝的圣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议政网(2012-6-8)作者:韩鹏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