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清以前的朱仙镇
朱仙镇之名据传是因战国时朱亥居仙人庄而得名。朱亥为战国时信陵君著名门客,有观点认为朱亥为屠夫祖师爷,享有祭祀之尊,故为朱仙,所以其所居之仙人庄得名朱仙镇。但是如果加以考证的话,我们发现仙人庄并非朱仙镇,因为仙人庄在开封城西南二十里,距朱仙镇二十五里,其方位偏差甚大。因此,仙人庄为朱仙镇之说恐不足为凭,从现在所见到的文献记载来看,朱仙镇之名至少在北宋时期就业已存在。朱彧《萍洲可谈》卷3载:“张昪杲卿微时,与程戡倶下第,橐尽,歩出南薫门,至朱仙镇。是日立春,就肆买食,共探怀得数十钱,仅能买汤饼,无钱致肉也,相与摘槐茁荐而去。后倶在政府,遇立春日,程邀杲卿,开宴,水陆毕陈,艳妾环侍,程有骄色。杲卿从容话旧及朱仙镇槐角事,程愧,其左右面赪舌咋,终无欢而罢。杲卿归,语其内曰:‘程三其黜乎,器盈于斯矣!’未几,果罢执政。”《萍洲可谈》中所提到的张昪和程戡均为北宋时人。周宝珠考证说张昪,字杲卿,生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卒于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举进士。程勘,字胜之,生于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卒于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举进士。张、程二人未举时到过朱仙镇,此事应在公元1015年以前,这就是说,此前已有朱仙镇之名或者镇之存在。
尽管北宋时已有朱仙镇之名,但此时的朱仙镇商业贸易并不发达,按照宋王存《元丰九域志》所载,当时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所辖各镇有开封府赤仓镇,祥符陈桥、郭桥、八角、张三馆四镇,尉氏朱家曲、宋楼、卢馆三镇,雍秋圉镇、中牟白沙、圃田、万胜三镇,酸枣草市镇、东明济阳镇、襄邑、崇化、黎邑镇,扶沟建雄、义声镇,鄢陵马栏桥镇,太康高柴、崔桥、青桐三镇,从记载来看,‚当时并没有朱仙镇,而按照宋朝制度“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此说见于高承《事物纪原》卷7。因此,朱仙镇不见于《元丰九域志》京畿周边诸镇记载的史实来看,说明朱仙镇此时还未立有税收之官,商业贸易的税收还未达到宋代市镇的标准。因此,它虽是北宋京城南去的重要驿站,曾有简单的市场贸易,但其商业贸易还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商业也并非十分繁荣,这与明清以后的情况截然不同。
朱仙镇红石桥
二、水陆交通与朱仙镇的兴起
朱仙镇作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商业城镇,它的兴起得益于其所具备的水、陆两种运输条件。就水路交通而言,朱仙镇的兴起以贾鲁河的开通为转折,贾鲁河成为朱仙镇兴起、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明清时代的贾鲁河是中原腹地唯一“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明人黄汴编纂的《一统路程图记》中记载了淮安由南河至中原汴城(开封)的水运路线,大体如下:“淮安 。十里湖口闸。十里移风闸。十五里清江闸。十五里福兴闸。十里新庄闸。十里淮河口。北去徐州。西南五里马头。六十里洪泽驿。三十里石灰窑。三十里龟山。三十里泗州。六十里旧县。十五里龙窝。三十里山冈。三十里双沟。三十里浮山寺。三十里五河县。三十里小溪湾。三十里三岔。三十里青泥湾。十里凤阳府。三十里十里溜。三十里长淮溜。三十里半步溜。三十里怀远县。北往亳州。二里荆山。禹王庙。廿里马头城。三十里断窑。三十里洛河。三十里石头铺。三十里泥岔。三十里下蔡。三十里寿州河口。三十里焦冈。十五里筍樁河。十五里至正阳。西十里八里躲。六十里颖上县。六十里江口驿。四十里钓鱼台。十里张家溜。廿里大溜。五里颍州。(河南兵宪驻扎)。十五里白庙。十里泗河铺。六十里太和旧县。四十里税子铺。十五里界沟驿。廿里纸店。三十里王壩溜。十里槐方店。十五里王昌集。廿里富壩口。南至南顿五十里。北十里新站。八里牛家埠。五里颍息坡。南,下水,四十里至南顿。北廿五里周家店。十五里李方店。三十里西华县。一百廿里李家潭。四十里朱仙镇。起车。四十里至汴城。”
这条水运通道在当时长江以北的水路中其地位仅次于“北京由漕河至南京水驿”、“南京由漕河至北京各水运闸”之后,而位居全面第三,足见其在当时水运交通地位的重要。这条水运路线的起点在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淮安,而南河则是在今天的淮河,由淮安经南河至汴城水路,实际就是从淮安出发向西入洪泽湖,后再入淮河,由淮河正阳关向北入颖河,再溯颖河西北行,经安徽颖上、阜阳、太和等县入河南,再北行100余里至周家店,即今天的周口,再从周家店转贾鲁河北上200里至朱仙镇,再由朱仙镇起车,陆运40里至河南府治开封。
当时的贾鲁河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枢纽,淮安经淮河至中原腹地开封的水运线的北段,贾鲁河纵贯朱仙镇,把朱仙镇分为东、西两部,河宽将近六丈,各种运船均可直接到达镇内,山陕等西北地区的皮毛、木材、铁器、桐油、京津的食盐、杂货等经此向南运输,江南的茶叶、纸张、瓷器、大米、丝绸等由此贩至西北,故东南丝绸、西北山货、江淮米栗等都以朱仙镇为集散地,然后再转运华北和南方各地,因此,借助于贾鲁河的水运,朱仙镇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原地区著名的商业城镇。
除了水路交通外,经由朱仙镇的陆路交通对其繁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朱仙镇的南关大街与直通尉氏、许昌、汉口的驿道相连接。北关大街与通往开封的大道相连,由开封向北45里至汴城后,可直通京师,这条大道是明清以来江北地区通往京师最近捷的道路,不仅如此,这条大道还有着广阔的腹地,明代《一统路程记》中清楚的记载着由北京经由河南开封,朱仙镇的陆路交通可直通湖北、湖南和广西。“顺天府。四十里卢沟桥。三十里良乡县。六十里涿州。十五里楼桑村。三十里定兴县。十里白沟河。六十里安肃县。十五里渡曹河。三十五里保定府。四十五里陉阳驿。四十五里庆都县。六十里定州。五十里新乐县。九十里真定府。六十里栾城县。四十里赵州。五里洨河桥。六十里柏乡县。……三十二里渡洺河。廿七里吕翁祠。廿里邯郸县。廿里赵王城。廿里台城冈。三十里磁州。廿里讲武城。四十里彰德府。五十里汤阴县。六十里淇县。五十里卫辉府。(西去陕西、四川。西南由郑州去云、贵。)南廿里沙门。五十里延津县。廿五里齐益。四十里丁店。三十里至河南布政司开封府祥符县大梁驿。属府。四十里朱仙镇。五十里尉氏县。八十五里鄢陵县。五十里许州。三十里林渔。六十里桃城。六十里砖桥。六十里上蔡县。五十里汝宁府。六十五里郭家店。五十里张五店。六十里真阳县。四十五里接官亭。三十里寨河。三十里渡淮河罗山县。五十里泼皮河。四十里长潭。廿里界牌河。十里分水岭。三十五里王福店。四十里麻城县。五十里沙河铺。五十里林山河。三十里团风镇。七十里阳逻。二十里沙河口。五十里汉口。(渡大江,广七里。)至湖广布政司武昌府江夏县将台驿。六十里东湖驿。六十里山陂驿。并属江夏县。六十里咸宁驿。(咸宁县。)六十里官塘驿。六十里凤山驿。(并属蒲圻县。)六十里长安驿。临湘县。六十里云溪驿。六十里岳州府岳阳楼、巴陵县岳阳驿。七十五里鹿角水驿。属巴陵。六十里磊石驿。六十里营田驿。六十里笙竹驿。并属湘阴县。七十里彤关驿。属长沙县。彤音同。七十里长沙府长沙县、善化县临湘驿。属长沙。九十里湘潭驿。湘潭县。百十五里渌口驿。东去江西袁州。南六十里泗洲驿。并属醴陵县。七十五里都石驿。(属湘潭。)六十五里。皇华驿。七十五里霞流驿。(并属衡山县)。六十里七里驿。六十里衡州府衡阳县临烝驿。九十里新塘驿。(并属衡阳)。九十里柏坊驿。六十里河洲驿。六十里归阳驿。九十里三吾驿。(并属祁阳县)。九十里方潋驿。六十里永州府零陵县湘口驿。(属零陵)。九十里石期驿。(东安县)。九十里柳浦驿。六十里山角驿。七十五里全州城南驿。(无量寿佛涅盘湘山寺,身尚存)。九十里建安驿。(属州)。百三十里白云驿。兴安县。八十里大龙驿。灵川县。五十里至广西布政司桂林府临桂县东江驿”④因此,作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水陆联运码头,四通八达的交通打破了各地的封闭状态,使得城镇与城镇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距离缩短,商路的发达,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沿商路地区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及时的输送出去,而且使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推动沿商路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朱仙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加快了省内和省外商帮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使得他们能够更方便、更迅速地获得生产和销售信息,因此,朱仙镇成为商人们理想的商业活动场所,这理所当然的更加促进了朱仙镇的繁荣。
大关帝庙(即古时山陕会馆)
三、明清时期朱仙镇的商业繁荣
许檀在对清代朱仙镇的商业问题研究过程中,利用实地调查收集的朱仙镇会馆碑刻资料对其地的商业发展脉络、商业结构、商人分布及商业关系等进行了考究,并认为:朱仙镇商业以贾鲁河的修浚为契机,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开始兴起;清康熙、雍正年间该镇商业迅速发展,汇聚的商人商号达数百家,但其经营规模似还有限;乾隆年间朱仙镇商业进入鼎盛时期,不仅商人商号数量超过千家,而且经营规模也明显扩大。道光二十三年朱仙镇遭受水患,此次水灾对该镇破坏很大,终成为朱仙镇商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许檀之说基本上概况了朱仙镇商业的兴衰变迁脉络,笔者深表赞同。特别是许檀根据乾隆年间《重修关帝庙碑记》和《本庙全图》两碑镌刻的商人名号,整理统计了乾隆年间朱仙镇的行业分布情况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乾隆年间朱仙镇的主要商业类别有杂货业99家,典当业44家,粮食业59家,烟业16家,服饰业73家,饮食业49家,手工业318家,其他行业80家。在这里应该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发达的手工业在朱仙镇商业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其中以皮毛业和版画业为最。皮毛制造是该镇重要的手工行业,全镇共有羊毛字号31 家、皮房251 家、毡帽作坊8 家。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维坊年画等齐名,是清代四大版画之一,尤以红纸门神最为著名。民国时的记载称,“红纸门神尤为镇中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三百余家,出品盛销于邻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民国年间此业已衰,但仍有红纸业作坊20 余家,门神商店40 余家。乾隆年间参与捐资的门神作坊共有14 家,抽厘金额100 两;众工匠另外捐银60 两,合计为160 两,这一数额超过了251 家皮房的捐资总额147 两。由此可见,此时朱仙镇版画业即使未达到巅峰时期,但其规模和经济收益就已属可观。特别是工匠捐银数额竟高达店主的3/ 5 ,一方面反映了从事版画业的工匠人数众多,同时也显示出他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朱仙镇除了有较为齐全的商业行业外,经商者来源地也是十分广泛,其中不仅有来自河南的本地商人,还有众多来自全国其它地区的商人。许檀认为朱仙镇的山西商人来自平阳、绛州、太原等府,陕西商人主要来自同州府,尤以山西平阳府曲沃、翼城等县及绛州商人为多。杂货、典当、粮食、烟草、服饰等业是构成朱仙镇商业的主要内容。汇集于朱仙镇的商货中,绸缎、布匹、大米、茶叶、瓷器、桐油等来自江浙、安徽、江西等省,烟草、铁器来自山西。这些商品除相当一部分供应省城开封之外,其流通范围还包括开封府属各州县以及河南北部的归德、彰德、卫辉、河南等府的一部分,或许还涉及山西南部的部分地区。除山陕商人之外,许檀还认为清代活跃于朱仙镇的还有安徽、福建等省商人。
不仅如此,从朱仙镇的整个城镇布局来看,同样体现了商业的繁荣和发达。朱仙镇北至今里镇四里的小店王,南至八里的腰铺,东至三里的宋寨,西至二里的豆腐店。全镇面积约120多平方公里。当时的人口达30万上下。贾鲁河纵贯南北,将朱仙镇分为东西两镇。镇中从事商业经营的居民就有4万余户,除客栈数十家外,还有山西会馆,山陕甘会馆和数十个驿站。各地官僚、政客、文人雅士,客商工匠、手艺人、卖艺人常年往来不断。于是,服务于往来客商的茶馆、饭店也就蓬勃发展起来。朱仙镇最繁盛之时,镇中每日泊船200余只。据新中国建立后出土的船锚考证,当时已有相当吨位的大船。当时朱仙镇的规模要比今天大得多,贾鲁河将整个朱仙镇划分为东、西两镇。东镇又胜于西镇。东镇的杂货街经营南北商品,曲米街设麦商铺,炮坊街多为爆竹作坊,油篓街多为油行店,顺河晓光街则多为普通商号,其中以各色杂货最为繁盛。西镇的京货街多苏广时货,顺河街、西大街、保元街为普通商铺。全镇大小街道达百余条。
四、清代中后期朱仙镇的衰落
由于黄河在元朝后期的不断泛滥,为了能够解决河患问题,所以元朝政府派遣贾鲁治理黄河,所修浚河道就是著名的“贾鲁河”,这样漕运等的发展提供给了朱仙镇的发展契机,然而明朝前期的黄河多次泛滥,又淤塞了河南的另外一条重要的航运河道——汴河,此时经过疏浚的贾鲁河就成为河南重要的航运通道,进而为朱仙镇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黄河再次决口,“夺溜贾鲁河,朱仙镇再遭水灾。”此时的朱仙镇的经济与繁华之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河决郑州桥,漫中牟之西北而下,经朱仙镇西八里之新庄,下达白潭,镇中河流浅微,航行困难。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黄风时起,河被沙填,舟楫完全不通。周家口此时兴起,代替了朱仙镇的地位。
我们具体再以朱仙镇陕甘会馆的扩建与重建的支出数目为例来做以佐证:第一次是康熙三十三年添建山门和戏台,共使银284两5钱3分;第二次是在康熙末年,主要对大殿等项工程的修缮共用银190 两7 钱;而雍正元年夏秋时的黄河决口,灌贾鲁河南下,使得贾鲁河“河身浅狭,遂致漫溢”,而朱仙镇“镇上房屋多被惨毁”。这次水灾再次使会馆建筑受到很大破坏,此次捐款有历史记载的达到860两;乾隆二十六年七月的黄河决口, 黄河再次窜溜贾鲁河,朱仙镇再被水灾。此次水灾之后,山陕客商又对会馆进行重新修缮,共使用银9910两,乾隆中叶会馆的两次修建工程总计耗银达12300 余两。道光二十三年黄河水再次泛滥,洪水退后,留下大量淤沙,淹没了商品,会馆受到重创,但会馆重修再不见于史书,由此可见此时的山陕客商对会馆修缮已是有心无力了。光绪十三年的黄河决口,使得贾鲁河河道淤浅,难以通航,加之灾害频仍,朱仙镇经济终是江河日下。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水灾增加了朱仙镇的财政支出,水灾带来的泥沙淤积、土地盐碱化等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表现在:一是泥沙淤积,交通运输线路的改变,导致朱仙镇失去了交通优势。贾鲁河以黄河为水源,常年的泥沙沉积,使贾鲁河河道淤塞,到清中期以后,淤塞问题十分严重。二是黄河决口,损毁人畜。道光二十三年,黄河自中牟决口,贾鲁河“河身淤成平陆,河身以上又淤高丈许,朱仙镇民房冲去大半”,因此黄河水患不仅淤塞河道,而且冲毁房屋,而直接造成了朱仙镇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朱仙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朱仙镇逐步走向衰落。
朱仙镇古码头(位于腰铺村东南)
五、结语
朱仙镇曾与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但是这种状况在持续了二百多年后, 它们在全国市镇中辉煌的地位出现了分化。四镇中, 汉口镇在原有的经济基础上, 一跃发展成为现代都市;景德镇虽曾经出现了衰败之势, 但没有改变“瓷都”的美誉和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佛山镇经济虽一度陷入困顿,但是经历了短暂阵痛后,也赶上了近代化的步伐,颇得名镇遗风。 唯有朱仙镇, 自清末以来迅速衰败, 经济一蹶不振,繁荣的景象不复存在,其面貌也已难当现代市镇之名。名镇复兴之路虽有颇多困难,但是亦有良方多多。笔者认为在一段时期以内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陆路交通,实现城镇类型外向化,历史时期上的朱仙镇就是利用水路实现了外向型发展,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中原交通之便利再次在交通上多下文章。目前开封与郑州的交通方式比较便利,因此,要加强朱仙镇与开封之间的交通建设和投入,例如道路、公交车等,便于朱仙镇和其它经济体的人才、技术、商品、资本的联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利用传统文化底蕴,培育本地稳固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地方特色招徕客商,促进经济发展。朱仙镇的发展上对于开封名城的依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利用主城和卫星城共同具有的知名度,利用诸如年画等地方特色产品,实现大开封旅游圈的开发,开展特色产品和旅游,亦不失为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朱仙镇要吸引外来资本、人才,合理规划,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三、加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现代企业意识和品牌扩张意识。例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画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收窄,如何提高年画市场的需求,并与现代需求结合起来,需要进一步的开发。还有,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原名“五香茶干”。明末以后,由朱仙镇王姓“玉棠号”继续制作,至今已祖传十余代,久盛不衰。但是其品牌发展有限,产品销售的区域的局限性较大,在这个方面,可以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来进一步推广特色品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求得传统特色经济产业的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