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萌/制图
【大公中原新闻网讯】说起周姓,难免会让人想起历史上的周朝。先秦时代的周朝,到底与周姓有着怎样的关联?
周姓和黄帝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民间会有说法称“周姓姬姓是一家”呢?
姓氏源流
周姓源于姬姓系黄帝后裔
3月底、4月初的洛阳城,柳絮随风而飞,牡丹含苞待放。每年春天,来这里赏花、寻古的游客数不胜数。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洛阳城里还有一个热闹的地方——周公庙。
洛阳周公庙博物馆馆长周海涛说,根据研究,洛阳本地有几十个姓都出自周公之后,很多姓氏的后人,都把周公当作先祖来祭拜,其中就包括周姓人和姬姓人,“民间说周、姬是一家”。
相传黄帝之裔后稷,是周姓的始祖。他的后裔古公亶父,因受到西方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率领姬姓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周朝,便从这里发展起来,其后世子孙以国为氏,也就有了大批的周姓人。
而今,周姓人远播到南方乃至海外,其中很多人,仍把中原当作是自己的根。
中华周氏宗亲联谊总会执行会长周时选说,去年3月,他们在洛阳周公庙举行了大型的联谊、祭拜活动,有五六百人参加。
三支周姓,都起源于河南
史籍中出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周姓人,比周朝还要早。相传黄帝时,就有个臣子叫周昌。到了商王朝时,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而根据记载,源于姬姓的周姓族人,主要有三支,均起源于河南。
1.出自周赧王的后裔
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后,霸权在诸侯之间来回辗转。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故国宫阙显然不能再作为容身之所,他们随后迁到了惮孤(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周赧王的子孙,后来就以“周”为姓。
2.出自周公旦的后裔
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周公旦的曾孙,也就是周公黑肩,不幸卷入王室内乱被杀。不过,他的子孙仍旧承袭爵位,在朝中做官,后来这一脉的后世便也改姓为周。
3.出自周平王的后裔
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汝坟的地点目前各家说法莫衷一是,有汝南汝阴说,还有汝州说、郾城说、上蔡说、叶县说等,但大致在今驻马店、平顶山汝河沿线一带),传到第十八代姬邕时,周被秦灭,因仍旧被人称作“周家”,姬邕他们索性就改姓为周。汉初时,朝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周仁后来迁往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驻马店所辖县区内今汝南、平舆、确山、正阳诸县交界一带)。这支周姓在当地发展繁衍,汉唐时成为著名的汝南周氏,后不断播迁,构成了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唐玄宗时,不少姬姓改为周姓
说起周姓与姬姓的渊源,有一个姓李的不能不提:唐玄宗李隆基。
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避讳”。那时候,人们对皇帝、上司、尊长甚至圣人,都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否则就算是“犯讳”。得罪了皇帝,轻则坐牢,重则丢掉性命,都是有可能的。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时候,不少姬姓族人,因为“姬”与“基”谐音,要避李隆基名字的音讳,而把姓改为了“周”。
后来,一部分改姓的族人,等到“风声”过去,又悄悄把“周”改回了“姬”。但另外一部分,就“将错就错”,沿用至今了。
发展播迁
沛郡周与汝南周
秦汉时期是周姓的第一个发展期,形成了沛郡周氏和汝南周氏,一武一文两大郡望。
沛郡周氏:周赧王的庶子迁居沛,成为沛郡周氏的始祖。汝南周氏:这支周姓以在汉代受封汝坟侯的周仁为始祖,并因居住地的不同,又有汝南安成周氏和汝南汝阳周氏之分,以汝南安成周氏最为著名。
周氏“旧八望”
汉魏六朝时,周姓有八大郡望,史称“旧八望”:汝南、沛郡、陈留、寻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除沛郡、汝南外,其他六大郡望都出自汝南周氏。
从周敦颐到浙江周姓
始兴于周敦颐的道州周氏,让浙江自宋以来成为众多周姓望族的聚集地。浙江的周姓,大多是从北方迁来的。在这里,周姓形成许多著名的家族或支派。除周敦颐后裔外,还有大量其他周姓家族,著名的有湖州周氏、钱塘周氏等。明清时期,吴江周氏显赫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