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传统文艺 >> 驻马店曲艺 >> 浏览驻马店
精彩推荐
  • 驻马店曲艺-四块瓦

    四块瓦

    四块瓦又名“莲花子”、“花落子”等。是由汝河道情和..[详细]
  • 驻马店曲艺-丝弦道

    丝弦道

    丝弦道又名“清音”,是流行于平舆、汝南、新蔡一带的曲..[详细]
  • 驻马店曲艺-杠天神

    杠天神

    “杠天神”为河南地方小戏。民国初从北乡逃..[详细]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热点排行

越调

2016/5/27 11:16:11 点击数: 【字体:

   
越调

    河南越调,又称“老越调”、“四股弦”。据查,清光绪九年(1883),驻马店地区西平县仪封镇,建立的第三个戏班是越调。主要演员有:白迟(生)、郑臣(黑头)、马二毛(花脸)、姜羔、扬青云、孟恩起等。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区的泌阳,上蔡、汝南、确山、正阳等县也出现了越调戏班。其中,上蔡张金奎领的“越调班”,经汝南、正阳去新蔡弥陀寺老李庄演出时,被当地大恶霸李冠武看中,连人带箱全部扣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冠武被镇压,越调戏班改称“新蔡县弥陀寺越调剧团”。泌阳县四个越调戏班,于1948年经协调合为一体,改名为“泌阳县越调剧团”,归属城关镇政府领导;后划归县人民文化馆所辖。还有,舞阳“俊秀班”一班越调人员,于1941年由漯河流入西平县师灵杨环坐地演出,很受当地人民群众欢迎。后因该班主演张秀卿(大宝贝)与一军人结婚,此班随散。接着又以李运亭、冯秀峰为主,组织艺人陈金英、刘松山、徐贵歧,陈兴朝、王头、冯天佑等40余人,在仪封镇组成越调“同乐班”坐地演出。1945年春,该班由新四军某部接收,更名为“文工团”,实行供给制。次年部队奉命撤离,文工团留下重归仪封镇,恢复“同乐班”原名。1949年“同乐班”更名为“醒民剧社”,巡回演出于遂平、驻马店、确山、汝南一带。1950年8月,该班由县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西平县越调剧团”。
 
    驻马店地区除上述泌阳、上蔡、新蔡、西平四县的越调戏班,比较集中、持久外,尚有汝南在建国后成立的县越调剧团,但时间不长,即调归信阳市,成为“信阳市越调剧团”了。其余几县虽无职业和半职业性的越调班(社),不过业余越调活动也相当普遍。
 
    越调声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之说。九腔:一腔、二腔、三腔、高腔和五腔;十八凋:潼关调、拉马调、打罐调、打铁调、望乡调、三关水调、开调、对哆啰调、锉柱调、一串铃调、扭丝调、钉缸调、撕裹脚调,滚白调、流水调、原板调、正板调、慢板调。
 
    常用曲牌有:[清板]、[正板]、[梅花酒]、[泣颜回]、[混旦光]、[大启堂]、[索拉笛]、[尾声]、[二毛翎]、[大桃红]、[小桃红]等。
 
    角色行当俗谓“五生五旦五花脸”。五生:红生、二红生、胡子生、小生、二生;五旦:老旦、正旦、二旦、花旦、彩旦;五花脸:大黑脸、二黑脸、三补脸子、头三花脸、二三花脸。
 
    越调常用的身段谱:亮翅、大战场、小战场、劈刀、滚枪、小快枪、趟马、拉衫子、窜刀、窜铡、走边、大起霸、踢腿、旋子、马脚、大提、小翻、五起脚、二起脚、秦王倒竖碑、乌龙绞柱等。
 
    代表性剧目有《收姜维》、《三哭殿》、《哭四门》、《李天保吊孝》、《李双喜借粮》、《诸葛亮吊孝》、《白奶奶醉酒》、《火焚绣楼》、《刘全进瓜》、《李逵下山》、《白蛇传》、《乾隆私访》、《青山英烈》、《五迁路》、《碧血扬州》、《包公案》、《彭公案》、《刘公案》、《蝴蝶梦》、《刀劈杨藩》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曲剧上一条:二夹弦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