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夹弦又称“大五音”、“五音戏”。据说是由豫东和鲁西南一带的民间小戏“花鼓丁香”发展而成的。剧目有《安安送米》、《吕蒙正赶斋》、《张郎休妻》等。清末民初,以擅演社会、家庭生活小戏及其委婉动听的唱腔等优势,而日益普及。约清同光年间有一曹姓山东籍艺人(原系菏泽二夹弦戏班司鼓),流入我汝南县燕亭西大李庄,他既会文武场面又能教戏,应当地罗戏班班主张慈民之请,便传艺二年,不想登台演出后,竟很受群众欢迎。从此,每逢春节农闲,便到汝南以北,上蔡以南,东至平舆、新蔡,南至正阳、确山等地玩戏。后来,上蔡的黄埠,平舆的王岗黄湾,正阳的东关,确山的胡庙和西平城关的裴园等,影响所及,都纷纷组建起“二夹弦”班(社),筚路蓝缕,绵延竞选一百余年。培养出的六代演员中,如:第一代的张青云、张家定;第五代的刘保营、张运兴等,都非常有名气。
其主要伴奏乐器即“四股弦”,后配以皮鼓三弦、笛子、笙等;打击乐有锣、鼓、镲,小锣、梆子等。声腔唱板有慢板、二八、北词板、二板、三板、娃娃、山坡羊、砍头橛等。
二夹弦上演的剧目有《穆忠诚抢亲》、《拉火棍》、《错断》、《孟姜女哭长城》、《许状元祭塔》、《王林休妻》、《对绣鞋》、《杨二舍投亲》、《庄周点化》、《东回龙》、《西回龙》、《大登殿》、《海棠关》、《义合关》、《审马龙》、《焦家坡》,《斩侯甲》,《朱元璋吊孝》、《盘坡》、《五女闹花园》、《花庭会》、《三进士》、《刘秀要饭》、《粱祝》、《金刀记》、《雷保童投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