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传统文艺 >> 驻马店曲艺 >> 浏览驻马店
精彩推荐
  • 驻马店曲艺-四块瓦

    四块瓦

    四块瓦又名“莲花子”、“花落子”等。是由汝河道情和..[详细]
  • 驻马店曲艺-丝弦道

    丝弦道

    丝弦道又名“清音”,是流行于平舆、汝南、新蔡一带的曲..[详细]
  • 驻马店曲艺-杠天神

    杠天神

    “杠天神”为河南地方小戏。民国初从北乡逃..[详细]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热点排行

曲剧

2016/5/27 11:35:52 点击数: 【字体:

 
曲剧

    曲剧,河南民间小戏。民国初年叫“曲子”,登台后又叫“曲子戏”。其流入我区的时间约当清光绪九年(1883),首起于西平县盆尧乡陈老庄。但当时井未搬上舞台,而是唱地摊和高跷曲,逢春节与社火一道,走村串巷,唱些个“颠倒活”等。满班不足十人,当时有“七忙八不忙”之说。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从西华县逍遥集请来一位教师,才把“曲子”正式搬上舞台。
 
    光绪二十二年(1896),有开封“大调曲”来汝宁府(今汝南)南海书院坐摊演唱,很受欢迎。当时被“拔贡”万道同(今平舆万冢乡万寨村人),将此班接至家中竟连唱半月,后又动手编曲作词,组班演唱,供乡闾余兴。
 
    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泌阳县春水街“穷人社”宁寿卿与沙河店崔雅阁等人联合,为宣传抗日救亡,吸收“大调曲”和“小调曲”,遂将原春水话剧团改为“春水曲剧班”。1949年,人民政权建立后,此班改为“春水曲剧团”。
 
    民国二十六年(1937),遂平县长寺街李泽宇又组织了七、八人唱曲子地摊戏,次年扩大班子后,定名为“胜利曲剧团”。活动区域也十分广泛,至1951年春,该班去河北永年县巡回演出,由永年县总工会接收,更名为“永年县工会曲剧团”。数年后,因演员分裂,于1959年部分人员打“遂平县曲剧团”牌号,流动演出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部分县、乡,人员扩大至60余名,由邢丙利领班。1961年8月,中共遂平县委宣传部,派人把该团接回进行整顿后,正式宣布成立“遂平县曲剧团”。定员56人,派干部史绍兴任指导员,邢丙利任团长,属县文教局领导。同年十月,留在河北永年县工会曲剧团的栗心友、晋明礼、晋明路、褚秀英、李玉成、李春玲等,也闻讯返遂。又任命栗心友为业务团长兼工会主席。
 
    民国二十八年(1939),汝南县民众教育馆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成立了“汝南县宣传队”。接着,八区督察专员公署在汝南也成立了“八区抗日救国宣传队”,均以唱曲子戏为主。
 
    建国初,泌阳县城关镇人民政府,派干部王保华、李庆祯二人,组建了“西关曲剧团”。由西关村村长赵国申(穷人头)代管。1952年夏,唐河大河屯区邢庄曲剧团,由孙朝相带领来泌阳与西关曲剧团合班。同年秋,该班去春水演出时,经协商又与春水曲剧团合并。次年,由县人民政府接收,命名为“泌阳县曲剧团”。自负盈亏,集体所有,归属人民文化馆领导。其它县、市虽不比上述四县(含平舆)曲剧影响之大,但也都有一些业余性质的曲剧班、社,广泛活动至今。
 
    总计,从1949年10月至1961年8月,驻马店地区相沿和新建的公营曲剧团体有泌阳县曲剧团,汝南县曲剧团,遂平县曲剧团等。但八十年代以迄已经只剩下一个泌阳和一批半职业及业余曲剧班、社了。
 
    早期曲剧的调门主要有打枣杆、罗江怨、南罗北柳、大汉江、诗篇、金扭、潼关、太平年、西阴阳、寄生草、蛮口乐、小下河、西罗、蝴蝶密、北孝顺、双叠翠、斗鹌鹁、四平中、秋月泪、飞板阴阳、倒推、坡儿下等。文场伴奏有三弦、琵琶、古筝;武场只有一付手板。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配合高跷曲的“小调曲”则常唱阳调、剪剪花、哭书韵,银扭丝、满州、双叠翠,小汉江、嘹子板、哭阳等。文场伴奏有两把坠弦(俗称曲子弦),武场有鼓板、大锣兼手镲、小锣。五十年代,乐队相传有“七忙八不忙”之说。即文场上增加了“三弦”、“唢呐”,“低胡”等乐器;武场上的大锣、手镲已不再由一人兼奏了。
 
    曲剧是因为由几百个“牌子曲”和“板头曲”所组成,故尔她的曲调丰富多变,表现力强。其基本板式大致上分为四种:自由板式、快板式、中板式、慢板式。
 
    当今曲剧,已大致形成开封、洛阳、南阳三个流派。但驻马店地区最早流入的是“开封”和“洛阳”两个流派。区域为西平、汝南、上蔡、遂平、平舆,新蔡、正阳、确山和驻马店。而泌阳因离南阳较近,受其地域影响,不断渗透,故该县所流行的曲调,也就自然地归属于南阳流派了。后来,洛阳一带玩故事、踩高跷唱小调曲的演员进入泌阳,由于调门新颖多变,声腔动听,三十年代以后,也终于压倒了较为沉闷的南阳大调曲。
 
    曲剧的角色行当,早期虽为坐摊演唱,但一人多角,各有异同。尤其在声腔上行当的变化更为突出(见音乐部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转向高台曲演出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人员的增多,在角色行当上,也越来越明显的有了区分,大体上形成为生、旦、净、丑四个分类。
 
    曲剧的主要剧目有:《小姑贤》、《小姑恶》、《小寡妇上坟》、《对花庭》、《王大娘钉缸》、《李豁子离婚》、《梁祝姻缘》、《白蛇传》、《许士林祭塔》、《妓女从良》、《孝廉卷》、《闫家滩》、《朱卖臣休妻》、《回龙传》、《蓝桥会》、《铡美案》、《女贞花》、《棠棣之花》、《铡美案》、《劝放脚》、《烟鬼叹》、《伉丽箭》、《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王秀鸾》、《三世仇》,《兄妹开荒》、《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春风吹到诺敏河》、《特派员》、《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赤脚医生》、《赶脚》等三百余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下一条:豫剧上一条:越调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