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帝虞舜的传统美德和献身精神(3)
2013/11/21 10:33:2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帝本纪》云:“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陶器质量好之义)。一年而所居成聚(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正义》引《周礼·郊野法》: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即舜部落已有四县的地域。《尸子》记载:“舜爱百姓,务利天下,其田历山也。荷彼耒耜,耕彼南亩,与四海俱有其利;其渔雷泽也,旱则耕者凿渎,险则猎者丧虎。故有光若明,天下归之若父母。”刘勰《文心雕龙》云:“舜之祠田云,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颇形于言矣。”舜在东方本部落威望之高可见一斑。干宝《搜神记》也说:“虞舜耕于历山,得玉历于河济之岩,舜知天命在己,体道不倦。”
舜在治理本部落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开始与其他部落酋长交往,扩大影响。《尸子》云:“舜事亲养兄,为天下法,其游也,得六人,曰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皆一国之贤者。”又有灵甫,共七人。《鲁连子》云:“舜耕于历山而友益,陶于河滨而友禹。”说明舜和今山东河南的九个部落长都有了友好关系。相传舜部落的贩运、交易物品活动还远及中原西部和晋南的临汾等地。
舜被举为“帝”后,依然保持勤劳、吃苦、农耕的美德,在都城蒲坂(今山西永济)附近带头进行农耕,并带进了故地的名称。《括地志》记载:“蒲州河东县(今永济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首阳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枣山,亦名猪山,亦名狗头山,亦名薄山,亦名吴山。此山西起雷首山,东至吴阪,凡十一名,随州县分之。历山南有舜井。”其美德一直贯穿于为政后的生涯之中。
三、善于用人和团结各部落
舜的美德和威望日益提高,得到了不少部落长的称赞。《尸子》说:“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尧闻其贤,征之草茅之中。与之语礼乐,而不逆;与之语政至简而行;与之语道,广大而不穷。于是妻之以皇(即尧长女娥皇),媵之以英(即次女女英),九子事之,而托天下焉。”《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由延庆妫水移殖而来,在今山西永济),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二女不敢以帝骄慢舜父瞽叟、后母、弟象及妹颗手等),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九男虽为帝子,但侍奉舜都惇厚谨敬也)。”舜经两次几乎丧命的考验后,仍依然孝敬父母,爱护弟妹,帝尧心喜,便考验舜“五典百官”(即用人)的才能。
颛顼帝高阳氏时,有八个较大的氏族部落,酋长称“八恺”,为民造福,有一定威望。帝尧时八个部落长为苍舒、、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帝喾高辛时,又有较大的八个氏族部落,首领称“八元”。帝尧时部落长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聩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6]舜向帝尧建议:任用“八元”,管理民事,教化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诸夏太平,四夷归服。舜又向帝尧建议:将黄帝时就不断作乱的三苗(即南蛮)后裔兜(又称混沌),少昊时就言而无信的共工氏后裔穷奇、颛顼高阳时就凶顽不驯的夏氏后裔梼杌(又称鲧),贪财不义的炎帝后裔缙云氏驱逐到距中原遥远的“四夷”地区,使他们不能再损害华夏民族的利益。实际上是这四个较大的氏族部落长势力较大,反对尧将华夏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的位置让给祖籍东夷的舜,故舜以帝尧的威望和权力将“四凶族”首领予以流放。《韩非子·外储》云:“尧欲传天下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东夷地,今山东郯城与江苏赣榆县交界地)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杀共工于幽州之都(今北京西南,时属北狄地)。”《吕氏春秋·行论》载:“尧以天下禅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欲得三公,怒甚猛兽,召之不来,帝舜于是磔之于羽山。”这是鲧、共工等反对东夷后裔舜出任华夏军事首长的权力斗争。因有虞氏族部落也是较早融合于华夏的一员,故鲧、共工不便以“东夷”为借口反对,只好以舜世代未做过华夏部落联盟领导成员之“匹夫”为由加以反对,结果被帝尧处死。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引林少颖《尚书全解》云:“程子谓共、兜之徒,当舜登庸之始,仄陋之人,乃居其上,此凶乱之人所不能堪者也,故其恶彰,而舜诛之。”可见共工、兜等根本就瞧不起平民出身的舜,对他接替帝尧更是不满。
舜除掉或驱逐了反对他接尧位的势力后,团结了“八恺”、“八元”十六个较大的部落长,势力进一步增大。尧子丹朱又活动于部落首领之中,想自己继父“帝”位。年老的帝尧似乎也看到了舜权力和势力的增大,对己不利,又不便废除。于是他以“考验”为由,将舜置于原始森林及荒郊野外,企图使他在雷电、暴风雨中迷失方向或道路,被饿死或被狼、虫、虎、豹吃掉。但机智多谋的舜,在自己心腹人的保护下,经住了“考验”,安然返回。帝尧无话可说,又不敢得罪舜及其集团势力,只好顺水推舟让舜摄政,自己当名义上的“帝”。《尚书·舜典》云:舜“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论衡》云:“试之于职,官治职修,事无废乱,使入大麓之野,虎狼不搏,蝮蛇不噬;逢烈风疾雨,行不迷惑。”《列女传》亦云:“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从《史记·五帝本纪》看,舜在接受帝尧考察的二十年中,之所以能逢凶化吉,与妻娥皇、妃女英的谋划相助是分不开的。舜摄政八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而已得病的帝尧仍不正式禅位,想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舜怒而夺权。《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曰:故尧城在濮洲甄城(今山东甄城)县北十五里。《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有丹朱故城,在县西北十五里。《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韩非子·说疑》云:“舜逼尧,禹逼舜。”帝尧被囚,舜登帝位,掌握了大权。未及,尧病逝,帝舜遂释放了丹朱,安葬帝尧,并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三)201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