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中华古帝虞舜的传统美德和献身精神(2)

2013/11/21 10:33:23 点击数: 【字体:

,恐被后母害死。逃出家无去处,只得返回,低三下四尽力侍候父亲、后母及少弟,仍不能得到谅解和宽容。无奈,未成年的舜只得四处流浪,替人干活,求得活命,从不向人诉说不幸,只说父亲、后母及弟的好话。父与后母欲杀害舜,找不着人;农活忙或父及后母病,舜便主动回家干活或侍候父母。那时瞽叟一家住妫州(今北京延庆县)妫水河旁,遂以妫水更姓妫。之后又迁居今河北怀来县(辽改怀戎为怀来)。《括地志》云:“潘,今妫州城是也。”《新唐书·地理志》云“怀戎县,妫水贯中,北九十里有长城”。居潘(今怀来县)后,“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5]。舜在艰难和提心吊胆的日子中逐渐长大,以孝敬父母、爱护弟象及妹颗手等出名,人称为孝子。舜避后母与父加害而流离在雷泽(今山东菏泽东北)等地。瞽叟虽姓妫,但其仍归属于虞部落,故史书仍载为有虞氏。

    舜的第二个大难是:成年后又当了帝尧的上门女婿,更遭到生父继母与弟象的反对和不满。仁孝的舜仍接家人入居妫汭(今山西永济妫水旁),瞽叟却欲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尧帝赐给舜细葛布衣、琴,派人为其家修筑粮仓,送粮食、牛羊给其家,后母和象忌恨,使瞽叟害之。《史记·五帝本纪》载:“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杨按:此处再次证明瞽叟不盲。试想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怎能看见舜攀梯入粮仓?又如何准确把握放火时机)。舜乃以两笠(今斗笠竹帽)自捍而下,去,不得死。”《索隐》言“以笠捍己身,有似鸟张翅而轻下,得不损伤”。《正义》引《通史》云:“瞽叟使舜涂廪,舜告尧二女,女曰:‘时其焚汝,鹊汝衣裳,鸟工往。’舜既登廪,得免去也。”由此可知,舜对父亲的谋害早已看出,做了准备。火一起即纵身跳下,得以活命。他们看一计不成,便又设计谋害。“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至舜宫居,鼓其琴。”正在象得意忘形之时,舜却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象大惊失色地掩饰说:我正在思念兄长呢!舜若无其事地说:谢谢弟弟的思念之情。象惶恐地从舜的居屋回到了父母处。原来舜闻父亲让他挖井,就猜到是又要害他,告诉了两位妻、妾,商议了办法。即舜挖井至一定深度后,从井侧挖一洞通入他井,得出。《史记·五帝本纪》云:“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依然是宽容大度,不记仇恨,“复事瞽叟爱弟弥尔谨”。

    舜为“帝”(即华夏部落联盟酋长)后,对父亲、后母至孝,对弟、妹倍加爱护。父、母相继去世后,予以隆重安葬。弟象在帝舜时不仅没遭到报复,而且帝舜还给予了封赏。《汉书·武五子昌邑哀王传》云:“舜封象于有鼻,死不为置后。”《后汉书·袁绍传》云:“象傲,终受有鼻之封。”《三国志·魏志·乐陵王茂传》云:“昔象之为虐至甚,而大舜犹侯之有鼻。”《国名纪丁》曰:“象城,汉县属巨鹿,今赵之临城昭庆镇西北,古象城。赵记:舜弟象居,故仁寿以广阿为象城,乐史引《左传》,舜弟所封。”即舜封弟象于今河北临城县。帝舜执政后,以仁政治天下,尊老爱友,就是他自幼养成的“孝道”美德之升华和发扬光大的反映。
 
    二、吃苦耐劳与热爱农耕
 
     我们阅读先秦文化典籍,往往可以看到凡圣人生必有祥瑞,接着便是经历磨难和考验,天将降大任者必有大难也。舜的不幸遭遇前已述。他生而不同凡人,睿智之态屡有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尚书》云:‘重华协于帝。’孔安国云:‘华为文德也,言其光文重合于尧。’瞽叟妫姓,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今山东菏泽市东南),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即舜是龙姿大眼、目光远大。身材魁梧的刚毅男子(今日我们仍称山东大汉)。《帝王世纪》云:“帝舜有虞氏,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华,字都君,有圣德。”《尚书大传》言舜四瞳子,两目重矣。《春秋演孔图》云:舜目四瞳,谓之重明。故目好动而曰舜,或作瞬。“都君”是大部落长之义。

    重华(又写作仲华、玄景、重明)生而神异聪明睿智,《孝经·援神契》曰:“舜龙颜重瞳大口,手握褒。”《洛书·灵淮听》云:“有人方面,目衡重华,握石椎,怀神珠。”《淮南子·修务训》云:“舜二瞳子(双瞳仁为义),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春秋繁露》云:“舜形体大上而圆首,长于天文,纯于孝慈。”他在少年、青年时,为躲避家人的毒打或残害,常到出生的东夷氏族部落地避难、谋生,生父(不知姓名)族的人也欢迎和保护他,他吃苦耐劳,勤于农耕,学制造,烧陶器,并贩卖陶器,除供自己衣食外,还尽力供养父母、弟妹。《大戴礼记·五帝德》云:舜“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越绝书》云:舜“去耕历山,三年大熟”。他还教民凿井,饮用或灌田。《史记·五帝本纪》云:“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清一统志》卷一四四《曹州府》记载:“历山,在濮州(今河南濮阳)东南七十里,接菏泽(今属山东)县界。”《水经注》:雷泽(今菏泽)西南十里许小山孤立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南属池,泽之东北有陶城,郭缘生言舜耕陶所在,墟阜连属,滨带瓠河也。郑玄曰:历山在河东,今有舜井。皇甫谧曰:或言今济阳(今山东定陶)历山是也,与雷泽相比。《元和志》:历山在雷泽县西北十六里。《史记》曰:舜耕历山皆让畔。罗泌《历山考》曰:历山有四,雷泽不闻有其二。今曹、濮间的豢龙井、定陶城皆其踪也。旧志:历山之东有再熟成都二乡,“取一种再熟,三年成都”之义。《韩非子·难一》云:“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圳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这就是说,重华农耕、捕渔、制陶于今山东菏泽、定陶,贩卖陶器于今河南濮阳一带。二十多岁时,他以勤劳吃苦,善于农耕、制陶、渔业、商业交易提高了威望,被华夏的东夷氏族部落推举为首领。他继续为民众造福,先民都拥戴他,部落日益发展和壮大。《史记·五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虞舜大典(近现代文献卷三)2013-6-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