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传奇“村官”许福卿(4)

2013/10/29 16:49:35 点击数: 【字体:

过意不去,又给村里拉来一车苹果,许福卿和村干部仍婉言拒绝。1994年,氢铝粉材料厂产品走俏,南方一个客户为了多要一些货,把一条价值一两千元的金项链送给厂长许寿利说:“这不是回扣,只不过是表示我的一点心意。”许寿利考虑到两家多年的业务关系,盛情难却,就只好暂时收下。等客户将业务办完,许寿利就将这条项链真诚地还给了对方。就这样,这么多年来,楼村没有一个干部沾上“铜锈”,没有一个干部被“糖弹”打倒。正因如此,楼村干部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楼村前后经过5次换届选举,每次选举每个干部几乎都是满票当选。

党风正,民风淳,靠楼村精神凝聚楼村人

一个3000口人的村子,为什么能创造产值几亿元、利税几千万元的奇迹?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变革中,他们为什么能保持着一方净土,要解读这些给外人留下的诸多谜团,追溯楼村的发展历史,他们的创业经历,固然让人敬佩。但更重要的是在许福卿的人格魅力感召带动下,在全村干部群众创业历程中所形成的和谐文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凡到过楼村的人都有一种同感:觉得楼村的村风正,民风淳,村民们都以热爱楼村、献身楼村、争辉楼村为荣,坚持共富共荣,互济互帮,堪称是一个用“楼村精神”凝聚起来的社会主义文明和谐村庄。达到“正气上升,歪风无踪”如此高超的境界。也许有人会认为,负责楼村全面工作的许福卿,必定是一个使人望而生畏的人。其实不然,许福卿是一位十分和蔼、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不怒而威的人。他待人柔情似水,遇困难坚强如钢。村委会主任张洪飞有个评价:“许书记当干部多年,从来没有向群众发过一次脾气,从来没有高声批评过哪一位干部。他对人总是推心置腹,平等交流,从来不以教育人的口吻跟人谈话,总是充分尊重别人的人格,以自己言行的魅力去影响别人,让人口服心服,我们共事多年,从来没有红过脸。”许福卿给自己和村干部定下一条原则:在楼村,群众骂干部可以,但决不允许干部骂群众。因为干部的觉悟总得比群众高。

楼村有13个姓氏,3000口人,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宗族纠纷,大家都像是处在一个大家庭一样和睦。在楼村,听不到强迫命令,一切都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使各项制度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许福卿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逐步制定完善了楼村干部和村民行为规范、监督机制、村务公开等几十项制度。比制度更为有影响的是干部关爱村民的亲和力,是村里大喇叭多年传出来的亲和之音。群众说:许福卿当了几十年干部,村里大喇叭响了几十年。许福卿经常靠它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有关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报刊上的重要文章,介绍先进人物、典型案例。村广播室简直成了家家离不开、人人都需要的百科知识广播电台。每到农时,村民总会听到许福卿熟悉的声音:“这几天天气好,各家注意给庄稼喷药”;“最近天气干旱,明天准备下地浇水”;“今年麦收可能有暴风雨,大家要注意快收快打”;“暴风雨马上要来,请大家把晒干的粮食赶紧收起来”……群众说:许书记为咱天天都有操不尽的心,事事都想得那么周到,他讲的话,我们都喜欢听。许福卿正是将大事小事融为一体,将抽象的说理和身边的具体事例熔为一炉,变成大家乐于接受的形式讲出,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使不少村民的心胸豁然开朗,使不少所谓农村工作难题迎刃而解。

在农村实行殡葬改革,由土葬改为火化,也是对中国农村几千年传统殡葬形式采取的一场革命,涉及每一家,牵涉每个人。这项工作推行难度非常之大。2001年冬,根据上级指示,楼村两委会制订了实行殡葬改革的方案。方案出台的第二天,村里就有两位老人同时去世。许福卿带领村干部随即分别到他们两家做工作。但次日一早便有村民反映,又有一名村民死亡,家属已经连夜偷偷将死者土葬了。许福卿立即找到死者的家属,将村里有关殡葬改革的规定又讲了一遍。首先肯定了他们做儿孙的孝心,但孝心归孝心,制度归制度。当晚辈尽孝心是本分,做公民守制度是职责。现在你们家这样做了,另外两家是向你们家学呢,还是执行村里规定呢?接着,许福卿又发动其他干部去做工作,终于使他们觉悟过来。随后,他们主动将已土葬的老人从地下挖出来实行了火化。许福卿不但没有批评他们,反而表扬了他们为推动火化工作带了个好头,并送去了2000元丧葬补助费以示安慰和鼓励。事后,许福卿总是在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死者是从地下挖出来了,但要想将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意识从人们的心中彻底挖出来,会比这种做法困难得多。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人死后得有个去处,晚辈对先人总得有个祭奠之所。于是,他和村干部决定拨款拨地,建成一个非常美观的骨灰堂,堂内铁柜以供安放骨灰盒,庭前植有草木以留鸟语花香。同时,派人常年看守。有的老人参观后对子女说:等我死后,就把骨灰盒放在骨灰堂吧。全村离开人世的老弟兄、老姐妹都在那里做伴,可比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埋在荒郊野外强得多。为了使火化工作固定化、常态化,村里专门作出一条规定,从2001年起,对每一个火化者的家属补助1000元钱,2006年增长至1500元,使这项工作既开展得十分顺利,又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自2001年以来,全村死者的火化率达到了100%。

禁烧秸秆,又是一项让农村干部头疼的工作。并非禁烧秸秆这项措施不好,而是许多农民没有办法且没有能力解决这一难题。要做好禁烧工作,还得从源头抓起,来他个釜底抽薪。他和村两委会决定买秸秆粉碎机,根据实际,需要几台就买几台,需要什么类型的就买什么类型的。基础工作做好了,几年来,没有一户焚烧秸秆的。就这样,楼村除对农户实行种田“五统一”之外,又加上了统一实行秸秆还田的“六统一”。群众说:村里创造这么好的条件,咱不能再焚烧秸秆给楼村抹黑了。

在照镜镇,楼村人心齐是出了名的。村干部是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一诺千金,一呼百应。开群众大会,通知一下,应到人员全部按时到齐,并且人人自带板凳,在露天会场里坐得整整齐齐,听得认认真真,记得清清楚楚;育龄妇女孕检,全体孕检对象,半天检查结束;抗旱浇地,72眼机井同时启动,全村应浇土地,4天可普浇一遍。

楼村多年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村民因病或住院生活上有困难的,村里都随时主动将救济金送到家里。每年春节前夕,像城里机关、厂矿一样,对需要救济和慰问家户排查后,统一组织村干部,带着礼品和慰问金,逐家去慰问,包括经济条件好的,但家有重病人的,也一样对待,以示组织上的关怀。村里这份“薄礼”,连民心的“温暖工程”,长期坚持,从不间断。

村民张洪茂体弱多病,孤独一人,两腿常年病得没法走路,许福卿带领村干部亲自到他家看望,并送去200元钱后,又专门开会研究救济他500元让他治病。许福卿又安排他到村电工房看大门。还有村民郭桂芝和她丈夫都有病,家庭生活困难,许福卿对他们家多方照顾,安排她就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活,按时给她发工资。她丈夫又患病,为了看病,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新乡网 2007-05-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