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张洪银是个私人企业主,虽个人有钱,但因他爱人得癌症做手术,村里像慰问其他家户一样去慰问。当村干部带礼品到他家时,他感动不已,说我搞个体企业,只顾个人赚钱,给村里也没作啥贡献,村里还来慰问我,村里的情我领了,礼我收下,当场硬是拿出1万元钱,说这也是我对村里的一分心意。前去慰问的村干部张洪岩,将此事及时向许福卿作了汇报,许福卿说,这是村民对楼村的一分心意,当场拒收不合适,要保护群众的积极性,这个钱村里不能收,先用张洪银的名字存入银行。春节过后,许福卿专门找张洪银谈了一次话,首先肯定了他这分心意,说当下你正在用钱,如果想给楼村作点贡献,今后遇机会搞公益事业时再捐,将这个存折交给了本人。
正是由于许福卿以人为本,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工作,才孕育了楼村的文明新风,使村里充满了一股昂扬正气。拾金不昧,关爱社会等传统美德在楼村蔚然成风。
有一次,村民许寿国一大早外出做生意,在公路上捡到一个6000元的存款折。这时,正巧从后边跟上来一个外村人,说:“咱们把钱分了吧,你做生意啥时能赚这么多钱呀?”许寿国说:“不行,一定要找到失主。”他跑到电视台和银行多方联系,终于将存款折送还失主。
村民李跃中开车去县城卖菜,搭车同路的一名县教育局的干部将装有1.4万元的现金提包丢到了他的车上,他发现后,将钱如数送还。
车队门卫人员许顺堂在值班时发现一名精神失常的人走失了方向,就千方百计和他的家人取得联系。家人来领人时,为了谢许顺堂,当场掏出300元钱酬谢,许顺堂坚决不收。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二版)
2002年元月25日,时至寒冬腊月,四岁的张新怡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的路上,跑到附近的池塘滑冰时掉进冰窟里,正巧被放学路过的中学生许天、许炳发现,赶快上前往外拽,由于他俩年幼加上小孩被冰卡住,一边喊救人,一边往外拽,正巧村民许哲仁路过,他见状,穿着棉衣就跳进水中,村民张振亮骑摩托车也闻讯赶来,许哲仁从水里拽着孩子出来,坐在张振亮的摩托车上直奔村卫生室,许哲仁又解开上衣将孩子楼在怀里,这时孩子的生存希望无几,就一边向县里打电话求救,村保管员刘树利一边用广播找孩子家长,许、张二人又带孩子赶往医院,孩子终于得救了。为了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村里召开群众大会,隆重表彰并奖励了见义勇为的勇士们。
村民耿秀福自筹资金建了一个铸造厂,业务发展得红红火火。当他看到许福卿和村干部日夜为大家操劳时,于1992年自愿将铸造厂交给了村集体。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年,村干部时刻想着让大家共同致富,为我们费尽了心。集体把我家的各种费用都免了,从种到收村里都给承包了。俺处处沾着集体的光,要是赚的钱全装在自己的腰包,心里不是滋味,俺也想为集体作点贡献。”目前,铸造厂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400万元的集体企业。
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为支援灾区群众,许福卿在广播里动员群众捐款,不分任务,不计多少,各家根据各家的经济情况,自愿捐款。倡议一出,不到一个小时,全村就捐了76588元,户平均近百元。最多一家捐了500元。有一位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老太太将存放多日一直舍不得花的握得皱巴巴的10元钱也捐了出来。
楼村富了,主动和周边村庄结成帮扶对子,凡是打井、修路涉及到发展生产、民生事业的事,有求必应。2006年方台村村民吃水的压力罐坏了,新订购了一个,因无钱货提不出来,楼村得知后,所需的7000元钱全给付了,解决了方台村群众的吃水问题,方台村干部群众非常感激。这就是楼村,这就是在“楼村精神”感召下的楼村人!他们在快速发展集体经济使大家共同富裕的同时,又筑起了一座精神文明的温馨大厦。全村人人享受着集体的各种福利待遇:楼村3000口人,村里靠集体公共积累,建造二层独院村民住宅778套,每套130平方米,每户一套,人均45平方米,如今每套260平方米的新宅正在启动,首批40多套已经建成。土地是以农户承包与集体负责耕、耙、播、收、灌、秸秆还田六统一费用相结合,集体负责的这六项,不论大人小孩,每亩给补助150元;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发给养老金;凡是曾经作出过贡献的老干部、老党员和困难户及久病花钱多的,去世后,两委成员都要去吊唁,并送去慰问金,火化另给补助;全村的中小学学生从2001年始就全部免除学杂费,2006年始免除书本费;凡在本村学校任教的公办教师,每年每人给补助1000元生活费;春节、中秋节等大的节日,都要给村民发福利;给全体村民全免费办了合作医疗。全村村民都过着悠闲自得、安居乐业的生活。
许福卿不仅靠人格魅力带出一个好班子,好班子带出一个好队伍、好队伍带出一个好村风、好民风。
浮夸的数字不报 虚假的荣誉不要
俗话说,后进变先进容易,先进更先进难。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楼村如何持续保持先进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许福卿在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方面,无疑是令人信服的,那么,在荣誉面前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在这方面,许福卿非常清醒和冷静。他办事有条原则:在楼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从维护全体村民的最大利益着眼,从楼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律不搞。平时,他对自己约法三章:拔高的材料不念,浮夸的数字不报,虚假的荣誉不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住宅楼的方案未出台,有领导就来找许福卿商量,让建成统一的5层公寓式楼房,树立形象,并以此扬名。许福卿想,5层公寓式楼房尽管新颖漂亮,还会出轰动效应,让外地人一看,嘿,还是人家楼村真行,村民的住房都是5层。殊不知,因为这一声喝彩,楼村需要几代人无休止地上上下下,难在平原住,得走山中路,放着方便不用,却得自讨苦吃。盖房是百年大计,尤其是像楼村这样牵涉到几千口人大规模的统一行动,更得慎重。楼村人毕竟是农民,大家需要储存粮食,需要养鸡喂鸭,需要放置农具,每家每户总不能都买一部吊车天天往上吊东西吧。他认真听取了群众的意见,终于建成了适合农民居住的两层排楼,并且按照农村习惯每家都是独院。
1994年,省科委启动企业“新星工程”,准备在全省选出100家乡镇企业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许福卿在村里申报材料的年产值栏内如实填写上3000万元。上级有关单位担心3000万元难以入选,让他再多报一些。许福卿坚持有多少报多少,宁愿评不上,也不做假账。
1996年楼村工农业产值量1.5亿元。春节刚过,县里召开上年工作表彰大会。会议宣布,要给工农业产值达双亿元的楼村代表披红戴花。许福卿当场急了:“这上面的数字是虚的,这个荣誉我们不能要!”全场一时为之震惊。这么高的荣誉,外村想得都得不到,可你许福卿却拒绝。再说,产值这个数字多少只有你们楼村人知道,领导又不去追查。许福卿却坚持是什么就是什么,决不能弄虚作假。他经过了解后,发现他们村上报的材料上被有关部门作了改动,产值凭空多出了6000万元。他再三找有关部门要求对虚假数字予以纠正,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