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4)

2013/8/15 16:16:02 点击数: 【字体:

为超越凡圣的境界。这是无佛无众生无古无今的境地。这个境地,就是禅的根本法。所以达摩答的廓然无圣的第一义,意义完全相异。武帝问的是二谛中的真谛的第一义,达摩答的却是自证的第一义。这种自证的第一义,非言说寻思拟议之所能到。任何言说都不能显示第一义,所以达摩的答语,正显示自证自悟之境,是超越了一切迷悟凡圣是非得失的清净自在无碍之境地。同时也是挥动廓然无圣的慧剑,截断梁武帝垢意情尘的知解,洒洒落落地显示了禅的生命。

  若参得这一句透,则千句万句一时透,胸中廓然,心外无圣。故古人云∶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达摩这劈头一句,截断了多少疑云,惜武帝不省,仍以人我之见而问∶“对朕者谁?」

  达摩冷淡地说∶“不识。”

  在达摩这貌似冷淡的言语中,实则包含著多少慈悲的热诚。达摩知道与武帝机缘不契,遂长叹一声,一苇渡江而去,直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时人号为壁观婆罗门。後来武帝向志公提起此事,志公说∶“陛下知道此人的底细麽?”武帝说∶“不识。”志公说∶“他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武帝一听,十分懊悔,想派使者去请他回来。志公叹道∶“不要说陛下发使去请,就是全国的人去,他也不回了。”後人咏道∶

   一箭寻常落一雕,更加一箭已相饶。

   直归少室峰前坐,梁主休言更去招。

   隔山见烟,早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举一明三,是禅家寻常茶饭。达摩与武帝一见,已知机缘不契,渡江北上。後来武帝追忆此事,亲自撰写碑文,流露出对自己机缘未熟而与达摩失之交臂的懊悔∶

   嗟夫!见之不见,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怨之恨之!

   复赞云∶

   心有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刹那而登妙觉。

   雪窦颂此公案言∶

   圣谛廓然,何当辨的。“对者者谁?”还云“不识”!因兹暗渡江,岂免生荆棘!合国人追不再来,千古万古空相忆。休相忆,清风匝地有何极!

   吟罢,师回顾左右,喝问∶“这里还有祖师麽?”见众人无语,就自己代为作答云∶“要是有,喊过来与老僧洗脚”

   般若多罗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

  宝不自宝

  第三王子曰:

  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

  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

  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

  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

  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

  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

  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

  人我最高

  般若多罗叹其辩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

  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

  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

  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

  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般若多罗知是法器,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罗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般若多罗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

  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武帝请法

  梁武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祖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祖曰:“不识。”

  帝不领悟。

  慧可安心

  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得髓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门人人人 】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一花开五叶

  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华夏经纬网 2011-12-1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