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中国禅宗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3/8/15 16:11:07 点击数: 【字体:

    禅宗,汉传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的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识心见性,一悟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一、    禅宗概述
  
    (一)、禅宗一祖与西来庵(华林寺)、达摩洞  
  
    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到处以禅法教人。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微博),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相传达摩在师父圆寂之后,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京都,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后因与梁武帝见解不合,所以一苇渡江,来到北魏境内,随后他在洛阳嵩山一带游历并传授禅法。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期间,达摩来到北魏少室山五乳石洞面壁9年,参禅打坐,伺机传法。后遇慧可诚意求法,立雪断臂,达摩遂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衣钵传之,慧可因此被尊为禅宗二祖。

  华林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始建於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大量的爱国华侨和香客游人来此观光朝拜。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据说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於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请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後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传心法要,大阐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华林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华林寺前身叫西来庵。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庞察室,改西来庵为华林寺,成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达摩洞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西北约2公里五乳峰下的阜丘上.建筑物仅存一座大殿,两间小亭和一所重修的千佛阁。大殿建于宋 宣和七年(1125年),深广各三间,是河南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这所小寺院是达摩的后裔为了纪念达摩而修建的。大殿门口的砖雕对联刻着“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简明地说出了达摩的身世和来历。在五乳峰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深约5米,宽约3米的天然石洞,这就是达摩面壁九年处,人称“达摩洞”。相传达摩到少林寺后曾在此洞内面壁九年,由于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后寺僧唯恐影石有失,将影石凿下放入少林寺。洞前现存有明代万历年间石坊一座、明代苏民望题七绝诗一首,洞内还有达摩、慧可石雕像等。

  (二)、禅宗二祖、三祖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传至三祖僧璨,方使之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1、禅宗二祖慧可与二祖寺(司空山)
  
    禅宗二祖,慧可一名僧可,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荣阳县)。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慧可从达摩学了六年,精究一乘的宗旨。禅达摩寂后,他即在黄河近边一带韬光晦迹;但因早年已名驰京畿,许多道俗前访问道,请为师范,他随时为众开示心要,因而道誉甚广。

  司空山,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发祥地,为禅宗二祖慧可修行成正果之地(北周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诏灭佛,禅宗二祖“大祖禅师”慧可携始祖达摩所传袈裟和4卷《楞伽经》,于南梁太建八年(576)隐居司空山,掘石窟而修禅,传衣钵于僧璨,使印度佛教禅宗中国化,并成为佛教主流教派)。世传东周末期,官居大司空的淳于氏归隐山中,遂名山为“司空山”。 古称“司空原”的司空山,在安徽岳西城西四十公里的店前冶溪两镇交界区。据《太湖县志》记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载:世传周朝“淳于司空居此”,山因之得名。山上有传衣石,为释教二祖慧可传衣处,并有“二祖禅堂”。 司空山二祖慧可大师传衣钵于三祖,即天柱山僧璨大师。依佛教禅宗思想论说:“潜山的天柱山是三祖僧璨的‘合掌立化’之地,岳西的司空山是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所”。据此可知,司空山的地位在佛家心中似高过遥相对峙的天柱山。

  2、禅宗三祖僧璨与三祖寺(天柱山)
  
    禅宗三祖,僧璨,又作僧粲,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後得授与衣钵为禅宗三祖。僧璨出家后,逢周武灭佛,他就隐居在舒州的皖公山(即天柱山今安徽境内),“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在隐居期问,他曾与道友去去广东游罗浮山。后又回到舒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唐玄宗溢为鉴智禅师。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到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

  僧璨不但对禅宗的汉化改造发展起着推重作用,而且在公开弘法的同时,精心著述《信心铭》,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有学者称《信心铭》是禅宗第一部经典,与《六祖坛经》并称最中国化的佛门典籍,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 

  (三)、禅宗四祖、五祖
  
    1、禅宗四祖道信与四祖寺(黄梅西山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网易 2012-07-3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禅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