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祖寺,古称幽居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大师的道场,它位于黄梅县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是中国禅宗第一所寺院。它不但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禅宗五祖弘忍与五祖寺(东山寺)
弘忍(601年-675年),俗姓周,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人。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后迁居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后道信圆寂,由弘忍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五祖。中国的禅宗在弘忍时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学禅的人越来越多,弘忍的门徒数以万计。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或「黄梅禅」。
五祖寺始建于唐永微五年(公元654年),唐咸亨三年(672年)建成,由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东山,又名冯茂山,海拔八百米,气候宜人,宏伟辉煌的庙宇建筑群就座在山峰之中。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自建寺以来,每年朝山的香客数以万计,不少的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许多赞美的诗句。它既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禅宗六祖与光孝寺、南华寺
惠能凭作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秘得五祖真传衣钵,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宗师。六祖惠能不仅在佛教界有极崇高的地位,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与孔子、老子齐名,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一。
禅宗六祖,惠能(638年-713),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六祖故居位于新兴县集成镇南端约一里处夏卢村,现与集成墟连成一片。由于夏卢村距国恩寺仅有一公里远。至惠能成佛后,因卢姓名声享誉内外,故改由夏、卢姓为村名,曰夏卢村。后又因“夏”与“下”同音,又俗称“下卢村”。 唐武德三年(620年),惠能之父从范阳被贬至此入籍为民。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降生于此。稍长,卖柴养母。后因自感与佛教有缘,遂于唐咸亨三年(672)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梅县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与衣钵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惠能离寺南归,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过着隐居生活。后落发于广州光孝寺,不久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今南华寺),并在韶州(今韶关市区)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惠能在宝林寺30余年,悉心传道,弘法不辍。他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禅宗教义的秘笈,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与“北宗”相比较而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并取代了“北宗”在禅宗中的主导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门下治学的门徒数以千计。其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的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该书反映出惠能对传统佛教教义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从而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六祖传人及其足迹
中国禅宗发展到唐代,如日中天,六祖惠能大师门下涌现出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石头希迁、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等弟子,其中,以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为最知名。惠能南宗正是通过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形成了唐代中国佛教“一花五叶”(南岳怀让系后衍化出沩仰、临济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五叶流芳”的兴盛局面。
1、青原行思
行思,又名青原行思(671-740),俗姓刘,唐佛教禅宗高僧,庐陵(吉安)人。住吉安青原山静居寺,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慧能大师门下首座,后弘法于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云门、曹洞、法眼三大宗支。
行思禅师为西汉王朝宗室后裔,其故里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城西北三十公里之严田乡龙云下刘村。自幼出家,生性沉默,每群居论道,师唯默然。闻曹溪法席,乃往观礼。当时,六祖座下众徒很多,龙象之才亦不少见,而行思禅师却独居徒众之首,其修证境界,犹如当年二祖不言,达摩便谓他“得髓”一样,足见他已得六祖之髓。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吉安青原山净(一作静)居寺,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开法化众,四方禅客云集。世称青原行思。其禅风素来以扑朔迷离著称。青原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数十载,为其禅风素来以扑朔迷离著称。青原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数十载,为十二月十三日,升堂告众,跏趺而逝。唐僖宗谥为“弦济禅师”,塔曰归真。
青原行思自己也于世不闻,但其弟子们却大弘其禅法,法席大盛。希迁门下的惟严,传法于于昙晟,昙晟传良价。良价于大中末年开始,在新丰山接诱学徒,后移豫章高安之洞山弘化;他的弟子来寂,居抚州(江西抚州)之曹山传扬师说,后移宜黄,师徒共创“曹洞宗”。而青原行思的另一支道悟,传崇信、宣鉴而至义存,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创建禅院,得到福建地方州帅扶植,经常徒众不下千人,唐懿宗赐号和紫袈裟。他的弟子文偃去韶州云门山(广东乳源县北),受到广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