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严冬,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依旧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这时,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层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窑里。
第二天一早,达摩开定了,他走到门口一看,神光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这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解意,他意识到这是圣僧指点他禅悟的决奥,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谁知道虔诚的刀声穿云投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秀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纷扬而来。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漓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待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
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神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待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慧可断臂以后,表现出高度的刚毅,他忍受着剧烈的伤痛,双膝脆在雪窑里,用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顶礼拜谢而退。从此,慧可就接替了达摩。成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称之为"二祖"为了纪念二祖立雪断臂,寺僧们将"达摩亭"改为"立雪亭"。清乾隆皇帝瞻游中岳时,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遂挥毫撰写"雪印心珠"匾一块,悬挂于立雪亭佛龛上方,以戒后生:佛业来之不易。
卓锡得泉
在少林寺山门外西南约二里许的地方,有一圆形的山峰,好象一个钵盂口向下在地上扣 着,人们根据其自然形态,取名"钵盂峰"。
钵盂峰上边,地势平坦,森林茂密,山姿秀丽,风景宜人。传说二祖立雪断臂后,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臂断心安"。但严重的伤势,使他坐卧不宁,经行不成。为了使慧可尽快恢复健康,达摩就让他在这个山峰上禅养臂伤,并挑进了两个得力寺僧,作为近身扶待。
钵盂峰稍偏西南靠近少室山右壁的地方,有一块巨石,面积有数平方米,右平如桌案,二祖就在这块石头上休息本息栖息,面壁坐禅。飞鸟为他唱歌,野花为他做伴,鸟语花香,别有乐趣。
达摩经常从常住院到钵盂峰探望慧可,询问他伤口愈合情况和生活状况。达摩发现扶持二祖的寺僧,从山下往山上抬水吃,便问道:"水在山下边,约有一里余,要是山上有水泉,该多好啊!"达摩听了,觉得确是个难题,山高路陡,行走不便,若遇风雨,可怎么办?于是他就在距离二祖禅栖的大石头西北不远的草坪上,用自己拄的锡杖在草坪上角扎了四个窟窿,霎时四股清泉涌地而出,清洌异常,终年不涸,因为这是用锡杖扎地成泉,所以叫做"卓锡泉"。后人用砖石砌加固井壁,因名"卓锡井"。现在四井尚存。
寺僧们为了纪念二祖慧可在这里禅养臂伤,后来在峰上修造了一所小院,叫做"二祖庵"。达摩卓锡得泉的四眼水井,分布在小院的四周,近在咫尺,但水味苦、辣、酸、甜各不相同。寓言二祖慧可在修禅的行程中,历尽人世艰辛,犹如苦、辣、酸、甜也。
只履西归
传说达摩将衣钵法器传给慧可以后,便离开少林去禹门(今洛阳龙门),禅栖在干圣寺,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达摩死后,他的尸骨按照佛教的礼仪装殓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陕的定林寺内为他建造了一个墓塔,以作纪念。
达摩是北魏时期影响最大的禅师之一。达摩之死,对禅宗界来说,好象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星石,僧徒僧为他顶礼祭拜,皇帝群僚为之合十赞叹。
达摩之死,世所共知。东魏使臣宋云因事出使西域久而末归,对于达摩辞世的事一无所知。达摩死后两年,宋云从西域返回洛京。在途经葱岭的时候,迎见达摩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掂着一只鞋子,身穿僧衣,赤着双脚,由东往西而来。二人相遇后,宋云急忙停步问道:"师父你往哪里去?"达摩回答说:"我往西天去"。接着又说:"你回京以后,不要说见到了我,否则将有灾祸。"二人道罢,各奔东西。
宋云以为达摩给他说的是戏言,丝毫没有介意。回到京城以后,向皇帝复命交旨时,顺便提到了他途经葱岭遇见达摩老祖回西天的事情。谁知话章未落,东魏孝静帝就发了火,怒斥宋云:"人所共知,达摩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说在葱岭遇见了达摩,死人怎么复活?这分明是欺君骗朕,岂有此理?"说罢,便令殿角待卫把宋云扭出殿外,五花大邦投入南监。
事隔数日之久,一天,孝静坐朝番理宋云欺君一案。将宋云传上殿以后,孝静帝问道:"你在葱岭遇见达摩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要如实说来"。
宋云先叩头,后说话:"皇上容禀:葱岭见达摩,祖师光着脚,一手拄锡杖,一手提只履。僧衣随风飘,翩翩向西行。他说回两天,不让我吭声,假若说出去,灾祸必报应。臣觉 是戏言,顺便奏主君。如今从实说,句句都是真。不敢欺皇上,万望是非分。"
孝静帝听了以后,半信半疑,真假难辩,无所是从。君臣们在殿角下,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达摩去世,人所共知,哪有死人还阳魂?宋去犯的是欺君之罪,应当依法处置;有的说:"达摩西归宋云见,监禁异敢再欺天,既然真假是非难辩,可以开棺验尸。"
孝静帝采纳了后一条建议,遂把达摩穴挖开,撬开棺盖一看,果然没有尸骨,只剩下一只鞋子了。宋云蒙受的不白之冤遂平反昭雪。
现在少林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图碑》。
廓然无圣
达摩遥观东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时梁武帝身披袈裟,自讲《放光般若经》,感得天花乱坠,地变黄金,辨道奉佛,诏诰天下,起寺度僧,依教修行,人称佛心天子。达摩一来,就被接到金陵的宫中,与武帝讨论佛法。
武帝初见达摩,便问∶“我起寺度僧,有什麽功德?”
达摩说∶“无功德!”
武帝犹如热头浇冷水,渗出一身冷汗。然而,武帝仍不省悟,接著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斩钉截铁地说∶“廓然无圣!”
武帝与娄约法师、傅大士、昭明太子,持论真俗二谛。根据教典上的说法,真谛以明非有,俗谛以明非无。真俗不二,即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极妙穷玄处,故武帝拈此来问达摩。但武帝既然立足於佛教的二谛观,把这种真谛妙理,作为一种概念来问达摩,所以达摩答道“廓然无圣。”意谓禅的根本法,是教外别传的,不是教典上所说的圣义谛,正是截断了教义中所说的妙理,显示出是佛自证自悟的真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