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企图以水代兵,利用黄河之水阻止侵犯徐州的日军继续向西进犯,炸开了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结果,不但没能阻止日军进攻,反而使黄河水冲出故道,造成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花园口事件。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再次假借“改道归故”之名,企图水淹解放区。
为了揭露、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周恩来于1946年7月19日由上海乘坐专机飞抵开封,与国民党谈判。下榻于距离开封陇海铁路不远的红洋楼东楼,即现在的国共“黄河归故”谈判旧址。
红洋楼,见证了国共“黄河归故”谈判的激烈场面,记录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前不久,对开封地方史颇有研究的刘海永与记者一起走近红洋楼,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938年6月9日,当日本军队进逼中原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掩护其军队撤退,以“遏止日军西犯”为由,密令其新五军炸开了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利用黄河之水阻止侵占徐州的日军向西侵犯。结果不但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反而使黄河水冲出故道,向东南夺淮入海。
据韩启桐、南钟万在1948年出版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一书中的数字,从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堵口,9年间河南黄泛区死亡人口有325598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决定封堵花园口黄河大堤决堤口,让黄河水回归故道。
从1938年至1947年,黄河改道南行9年,黄河故道自郑州花园口起到山东利津,1200公里的大堤因断流而长年欠修,饱受战争和自然的双重破坏,堤防残破不堪。黄河故道大部分处于河北、河南、山东境内,断流后的河床滩区被附近居民开垦成了农田,新建了村庄。
蒋介石提出“黄河归故” ,表面上是为了解除黄泛区人民的灾难,而实质上是妄图再次“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如果不对堤坝和河床进行修复、妥善安置居民,直接把河水导入故道,黄河故道滩区将变成第二个黄泛区。
面对蒋介石集团的恶劣行径,中共中央以黄泛区人民的利益为重,同意黄河回归故道,但决不同意国民党政府在下游未复堤整堤即先堵口放水的行动,并提出处于黄河故道的河北、河南、山东人民同样应该照顾。因此,主张先复堤、浚河、迁移河床居民,然后堵口,不使下游发生水灾。国、共两党围绕“黄河归故”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展开了一场尖锐的斗争。
刘海永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46年3月23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代表晁哲甫、贾心斋、赵明甫等人在开封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商谈堵口复堤问题,4月7日达成《开封协议》。商定堵口复堤可同时进行,但花园口合龙日期要等共同查勘下游河道和堤防情形之后作决定,并经协商达成《菏泽协议》。4月17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出“黄河堵口复堤决定两月内同时完成”的消息。4月20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消息称:“倘黄河汛前不克全部完成堵口工程,(国民党)政府方面实不能负全责。”对国民党政府违反《菏泽协议》提前堵口的行为,5月10日,中共中央发言人指出:“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此种蓄意淹我解放区的恶毒计划,要求国内外人士主持正义,制止花园口堵门工程,彻底实行《菏泽协议》。”
“堵口谈判在开封已无解决的可能,解放区派赵明甫、王笑一同联总河南区主任范海宁前往南京,与周恩来一起和国民党政府水利委员会、联合国救济总署善后总署、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等代表进行了谈判,先后达成了《南京协议》《六点口头协议》以及马歇尔、薛笃弼、周恩来3人对执行协议的‘保证’。”刘海永说。6月下旬,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对堵花园口黄河大堤更加迫不及待。在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的前3天,他们不顾历次黄河谈判成果,悍然撕毁《南京协议》,单方决定在花园口堵口工程抛石合龙。由于石料不足、黄河涨水,加上解放区人民的强烈反对,花园口堵口以失败而告终。
刘海永告诉记者,1946年7月18日至22日,周恩来在上海分别同国民党政府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代表进行谈判。谈到黄河下游解放区粮食分配及救济问题时,周总理提出:关于具体数字的分配,我要亲自到开封去,听一听冀鲁豫解放区政府的意见,再行商定。周恩来与国民党在开封谈判黄河改道时,一直下榻在红洋楼东楼,与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斗争。
12月1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我市禹王台区陇海铁路南侧不远处的国共“黄河归故”谈判旧址——红洋楼东楼。初冬时节,黄叶飘落一地,远远望去,坐北朝南的两层建筑——红洋楼显得格外庄重。
刘海永介绍,红洋楼由当时的北京邮政总局拨款兴建,为河南邮务管理局邮务长及会计长居住、办公用。当年,河南邮政由外国人经营,购地33.85亩,兴建红洋楼。红洋楼东楼880平方米,红洋楼西楼550平方米,两座楼同年动工,历时5年竣工。1921年5月建成后即投入使用。因为它有别于一般民居,而且是外国人投资所建,为典型的18世纪巴洛克式建筑,所以群众都称它为红洋楼。红洋楼分为东西两座楼,红洋楼东楼系当时英国邮务长阿良西(英国人)公寓,规格高于红洋楼西楼,红洋楼西楼当时为会计长光器格(丹麦人)居住的公寓。
记者一行走进红洋楼东楼内,踩在红色木质地板上,地板发出吱吱的响声,仿佛在向记者述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红洋楼正门左侧摆放着毛泽东视察黄河开封段的简介牌,右侧摆放着周恩来领导“黄河归故”斗争的简介牌。
一楼东西两侧各有偏房,楼后有6间附属用房及小院。沿着红木雕花步梯,记者一行来到了二楼。楼梯正对面,是一间宽敞明亮的会客厅,会客厅左侧是一间卧室,一张木床静静地摆放在那里,取暖用的壁炉依旧挂在会客厅左侧的墙上,打开会客厅朝阳的木门,我们来到了阳光明媚的阳台,站在白色的围栏前,眼前的风景一览无余。
那么,国共“黄河归故”谈判究竟谈了些什么呢?在这场谈判中,中共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胜利呢?
刘海永说,周恩来到开封后,没有来得及休息,就立即乘车赶赴郑州花园口。傍晚,从花园口回到开封后,周恩来派车把冀鲁豫行署领导张玺和段君毅由菏泽接到开封研究黄河堵口问题。段君毅等人听说周恩来要接见他们,都异常兴奋。大家急忙更换行装,连夜乘车,在黎明时分赶到红洋楼。他们向周恩来汇报了关于黄河复堤、工粮及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情况。当天,周恩来出席了在开封城隍庙街国民党黄委会举行的“黄河归故”问题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解放区代表、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及开封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代表,还有联总、行总的代表。赵守钰和塔德发言后,周恩来用大量事实揭露了国民党把黄河作为战争工具的阴谋,重申了“先复堤,后堵口”的原则立场。 第二天,周恩来飞回上海。次日,周恩来在上海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分属、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代表签署了关于黄河问题的《协定备忘录》(又称上海协定)。
最终,中共代表提出的“先复堤,后堵口”在谈判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当局承诺为解放区黄河复堤工程支付60亿元工料费,提供复堤器材和8600吨面粉,为受灾黄河两岸人民发放228亿元安置救济费,堵口工程延期。
从1946年年初到1947年夏,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黄河归故斗争,推迟了堵口行动,为下游故道赢得了复堤时间,保卫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从而粉碎了蒋介石集团企图水淹解放区的阴谋。
光阴荏苒,红洋楼经历了它独有的历史。
2000年9月25日,红洋楼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国共“黄河归故”谈判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红洋楼,静静地站着,凭借独有的历史,依旧接受着风雨洗礼和阳光的沐浴。红洋楼东楼门前左侧国共“黄河归故”谈判旧址的石碑上简短记载了它的经历,也彰显着它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