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开封“邴”地的历史渊源及名称变迁

2013/10/16 17:12:12 点击数: 【字体:

开封“邴”地的历史渊源及名称变迁

 邴(启封)遗址图片

    关于对“启封”名称含义提出异议的问题,因篇幅所限,本人在《重新认识开封“启拓封疆”含义》一文中,有些情况没有展开说透,可能会引起读者一些误会。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一、开封朱仙镇古城一带的历史渊源

    开封朱仙镇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陶唐氏尧帝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尧帝的帝都在河南原阳东南14公里处,即汉代阳武一带,距离开封约20余公里。尧帝生有十子,“朱”为嫡长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的,因此取名“朱”。朱自幼聪明,智商极高,极受尧帝的宠爱。但其个性刚烈,做事坚决而有主见,处事欠缺和顺与灵活性,又被尧帝视为不肖之子。尧帝让代自己执政的舜把朱封在了帝都附近的丹水。据汉代重编的《尚书·逸篇》记载:“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丹水”就是汳(汴)水。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汴河古亦称丹水,汴水的前身是丹水。”丹水流经开封后分为两路:一路走开封北、杜良小黄铺一带,向陈留、杞县流去;一路走开封西南沙水,经仙人庄、朱仙镇入蔡水。由于“朱”被封在丹水一带,所以也称“丹朱”,其封地和后人大致分布在仙人庄、朱仙镇、大李庄一带。由于历史的变迁和黄河的淤灌,丹朱封地的遗迹早已荡然无存。

    尧帝知其子丹朱不肖,不让他继承帝位,而将帝位让给了女婿舜。据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曰:‘吁顽凶,不用。’”唐代历史学家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解释说:“凶,讼也。言丹朱心既顽嚣,又好争讼,不可用之。”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的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人不多,而丹朱却有帝号,称“帝丹朱”。这说明丹朱在汉代人的眼里,是德望、声名显赫的人。

    据宋代罗泌《路史·前纪》记载:“朱或作株,(南北朝萧梁时期)刘昭云:陈留株邑,朱襄氏之地也。”可见,“朱襄之地”在开封是存在的。《辞源》解释朱襄氏是“炎帝的别号”,可见尧帝、丹朱为炎帝的后裔,也是祁姓朱氏的重要一支。尧帝去世后,舜接替了尧的帝位。此乃“禅让制”的肇初,也是千秋万代化家为国“公天下”的典范。

    对此,丹朱不服,便联合东南部的三苗(传说在今开封县苗营一带)起兵,反对舜继承帝位,于是就发生了丹水之战。丹朱死后葬于三苗北部的鸣条苍梧山之阴(北),后来舜帝去世后葬于鸣条苍梧山之阳(南)。据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又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大禹治水时,曾建造有多座四方台型金字塔建筑物:“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其中“昆仑东北”,大致就是舜帝帝都九成台东北方向,那里为封丘黄陵岗鸣条苍梧山所在地。

    据战国时期赵国史书《世本·作篇》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尧造围棋,以教丹朱”。“围棋”,也称“博弈”、“局戏”等。它在古代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用于巫术占卜。尧将帝位禅让于舜,却把巫术占卜传于爱子丹朱。后世称:尧帝“传舜以王权,授丹朱以神权”。可见,丹朱善于下围棋。这种占卜之术在丹朱封地得到了改造,并广为流传。

    围棋的制作相当简单,只要有一块木版做棋盘,再加上黑白棋子就构成整个一副围棋了。但是,越简单的东西,其内涵往往越复杂。简单的围棋棋盘和棋子却能上演一幕幕激烈的勾心斗角大戏,一旦置身其中,往往难以自拔。

    据西晋魏襄王墓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天子北入于邴,与井公博,三日而决。”其中“天子”,指西周时期东征开封的周穆王;“邴”,指郑邑,就是现在的朱仙镇古城;“井公”,指井公利,是周穆王的大臣;“博”,就是下围棋“博弈”;“三日而决”,就是三天才决出胜负。由此可知,周穆王东征开封时,至少曾在邴邑逗留三天。

    在开封启封城“博弈”痴迷的人不止周穆王一位,南北朝时期开(启)封县令阮简也有此嗜好。据魏晋时期江敞《陈留志》记载:“阮简,字茂弘,为开封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数,简方围棊长啸,吏云‘劫急’,简曰:‘局上有劫,亦甚急。’”

    意思是,开封有位县令叫阮简,酷爱下围棋。一年除夕,阮简请来棋坛名手对弈。可惜,棋技略逊对方一筹。正当阮简破解棋中劫局的当口,县城里一伙劫匪却正在抢劫。一位衙役慌张向阮简报告:“大人,劫急,劫急啊!”阮简一时无法破解棋中危局,又不情愿舍弃眼前残局,便呵斥道:“本县棋局上有劫,也很急!”衙役竟一时语塞。

    西晋时期的狂士、开封尉氏人阮籍是个孝子,对围棋也甚为痴迷。一次,阮籍下棋正到关键之时,家人慌慌张张地前来禀报,阮籍的母亲病故了。阮籍的对手见此情景,欲停手不下,可阮籍却坚持要将棋下完。等下完了棋,阮籍喝下了一杯酒,一声悲号却吐出了数升鲜血。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阮籍对母亲的至孝,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围棋的痴迷。

    开封县令阮简、尉氏狂士阮籍如此痴迷“博弈”的程度,比起“三日而决”的周穆王实在是各有千秋。这表明,帝尧创造的围棋,经过朱丹及其后人的不断传承,直到西周、西晋、南北朝时期,仍然在开封被后人不断地延续着。

    战国时期,帮助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屠夫朱亥,传说是丹朱的后裔。朱亥舍身替信陵君出使秦国,被秦国囚禁。朱亥不愿为秦国效力,触木柱而亡,以死来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据说,朱亥的遗体被运回魏国大梁后,墓葬有三处:一处在封丘城西15公里,但墓早已无存;一处在开封东南的屠府坟村北部;一处在朱仙镇一带,俗称“屠儿墓”。据开封《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相传战国时,朱亥故里。亥旧居仙人庄,故名。”五代以后,朱亥故里因紧邻西蔡河,靠水运发展成开封汴州附近的重要集镇,人称“聚仙镇”,宋代称“朱仙镇”。

    二、开封朱仙镇古城名称的历史演变

    目前,已知开封朱仙镇古城名称的演变,历经了三个时期:

    一是邴城时期:《穆天子传》记载“穆天子北入邴”。其实,“邴”就是后来的“启封”城。此城是公元前743年之后,郑庄公为奖励大将邴建立新城的功绩,以“邴”人名来命名的城名。

    二是启封时期:据封姓记载,尧帝时期,执掌乐正的封(钜)姓因为反对“十日族”尧帝称帝,被第一任尧帝所派的摄政羿射杀、驱赶到了边远地区。到了最后一任尧帝时期,为了得到封姓(夔龙氏)的支持,便把乐正还封给了夔龙氏。因为夔龙氏是当时的八伯之一,所以又被称为“封伯”。到了夏朝,封钜后代定居的封父,是夏王启所封的诸侯国。封父国地处河南封丘西南,历经夏商两个朝代后被西周灭亡。故地的遗民以国为姓,人称“封人”。郑庄公因在封人聚居地建城,所以起名曰“启封”。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了魏国,在封父国的旧地上设置了“启封县”。

    三是开封时期:公元前156年,汉代景帝元年,为了避讳当朝皇帝刘启的“启”字,将“启封县”改称为“开封县”,直到现在。

    三、朱仙镇古城早期使用的名称为“邴”

    现在人们一般公认,“启封”名称最早出现于郑庄公大将邴在朱仙镇古城建立新邑的时候。其实,“启封”曾为郑庄公建立的城邑和郑庄公所建新邑何时名称“启封”是两回事。

    魏襄王墓出土《穆天子传》中关于“天子北入于邴”的记载,改变了我们原有的认识。朱仙镇古城“邴”邑是郑庄公大将邴所建,他大约任职于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之间,而周穆王,即穆天子却是公元前976年至前922年前后在位的西周天子。两者在记载上有明显的不吻合之处。

    周穆王时期,东夷人不断向西周进犯,势逼成周洛阳,迫使周穆王不得不亲自向中原开封一带出征讨伐。《穆天子传》就是记载周穆王东征期间经历的史料。据《穆天子传》所记载的史料分析,其编撰年代很可能在魏国大梁时期。因为春秋中后期,周敬王与王子朝因互争王位引起内乱,王子朝将周室典籍转移到楚国后不知去向,导致春秋中期之前历史断代,至今无法弥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西周穆天子东征之地的魏国大梁,才有条件和能力将零散的历史记载和当地传说重新整理,编撰成《穆天子传》传承下来。由于重编的《穆天子传》被魏襄王视为执政时期发掘的重要历史文典,所以被随葬在陵墓中。魏襄王大约去世于公元前297年,重编的《穆天子传》又记载朱仙镇古城为“邴”邑,说明“邴” 邑之名直到此时仍在使用。

    从《穆天子传》的内容来看,当时“启封”之名还不存在,存在的是“邴”邑。一直到现在,我们也未见同一时期历史资料中有“启封”名称的记载。因此,朱仙镇古城最早名称“邴”邑比较合乎历史实际,而最早名称“启封”则证据不足。

    四、“启封”名称使用的最早时间

    既然我们将朱仙镇古城最初使用的名字称为“邴”邑,那么,“邴”邑又是何时改名称作“启封”的呢?

    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76年,秦国发兵攻打魏国,韩国派大将暴鸢前去大梁救援,结果“为秦所败,鸢走开(启)封”。又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编年纪》记载:公元前275年,秦昭王“卅二年,攻启封”。其中的“启封”,就是朱仙镇古城。其实,两个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所记载的却是同一时期秦国攻打魏国大梁和启封的同一件事。这表明,到了公元前276年至前275年之前,邴邑已经改称为启封城了。当然,我们不能排除《编年纪》所记载的“启封”,使用的是秦代编撰《编年纪》时期的名字,但这至少说明,秦代打败魏国前后的公元前225年,“启封”名称就存在了。

    本人认为,目前姑且把公元前743年郑庄公时期,至秦国攻打魏国大梁和启封的公元前276年前后称作“邴”邑;把公元前276年秦国攻打魏国大梁和启封时期之后称作“启封”(暂不排除秦代建立前后的公元前225年,“邴”改名为“启封”的可能);公元前156年,为了避讳刘启之名,将“启封”改称为“开封”较为妥当,这样比较符合历史事实,也较有回旋余地。

    如此算来,“邴”邑名称使用的时间约为460多年;“启封”名称使用的时间则较短,约为120年;“开封”名称使用的时间最长,至今约有2160多年的历史了。

    总之,现有历史资料不认可朱仙镇古城建立之初就称作“启封”的定论,开封为“郑庄公取‘启拓封疆’之意”而简称“启封”的观点,也缺乏历史依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文物网(2011-10-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