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北宋官瓷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2014/7/8 14:53:52 点击数: 【字体:

    

    清代许之衡在其《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言“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并基于宋代五大名窑等难以逾越的青瓷制瓷技艺水平和成就,心悦诚服地将有宋一代列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全盛时期。宋代五大名窑,其制瓷技艺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中日臻精湛,传世作品更是登峰造极,值得赞颂;与之相辅且尤具特色的是,自北宋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朝廷自置、内府监管(制样)、大匠造器、兵士供役,专门为宫廷烧制非商业产品的窑口,这种毫无商业功利、纯粹以追求陶瓷艺术品为根本目的的窑口,不仅将中国高古陶瓷的制作艺术推向了巅峰,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其唯美主义、非功利的艺术实践和追求,更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成为后世陶瓷官窑制度的典范和滥觞。而开先河者,就是宋徽宗在开封亲躬创建的“汴京官窑”。
    
    在徽宗“汴京官窑”设置之前,出现了定窑、建窑、汝窑、耀州窑、钧窑等诸多带有贡御性质的窑口,且声誉卓著,享誉天下,代表着当时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史籍也不乏记载。南宋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曾言:“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直接申明且确认了定、汝两大名窑乃朝廷敕命烧制贡瓷的身份。也正如叶寘所言,这些窑口不过是“承命”烧制贡御瓷器而已,因其在“承命”为朝廷烧制贡御瓷器的同时,还要烧制大量的民用瓷器,参与正常的商业活动,以保障其窑口的利润,维护窑口的正常发展。说到底,这类窑口只能是“贡窑”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为此,南宋学者周辉在其《清波杂志》一书中也专门记述道:“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无疑说明了这些烧制贡御瓷器窑口的根本性质,朝廷对其直接控制不假,但其本来身份还是民窑,要注重商业利润,烧制贡御瓷器只是其生产活动的一部分,更多的产品待“御拣退”,还要拿到市场上去换银子,其性质即史书上所称的“民代官烧”或“官搭民烧”,所谓的烧制御用瓷器亦即“贡御”的色彩和荣耀完全是受朝廷之命才禀赋的,这与徽宗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瓷器艺术品的汴京官窑,以及后来南宋“袭故京遗制”所创建的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有着本质区别。因为这三个官窑设置的目的,就是不惜成本生产包括御用瓷器在内的国家礼器,以供朝廷自用,除此之外不承担任何民用商品的生产,为纯属官办的、只为朝廷烧制产品的“国有企业”,是被皇帝个人和朝廷垄断的瓷器种类。
    
    基于官窑的该种特性,汴京官窑身份和地位的高贵是显而易见的,非民窑包括承命烧制御用瓷器的各名窑口所能比肩的。在瓷器作品的设计制作上,官窑专为皇室(朝廷)礼仪需求和文化品位服务的宗旨,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完全不用顾忌艺术创作之外的任何事物,只需穷尽所能、发挥才智即可,根本不存在其值得担忧的销售市场、利润负担以及生存问题。故从选料到制作再到入窑烧成,官窑精益求精,不惜财力、物力和人力,采用最好的原料用于生产,追求至高的艺术境界,徽宗所创建的汴京官窑更是穷奢极欲。在这样无上优越的条件和创作环境的保护下,大师巨匠云集的汴京官窑窑口,自是有着惊世作为,不仅造型规整,庄严大气,制作精美,品质优良,也将青瓷的制作技艺,包括釉料配制、工艺质量及审美意趣等,提升到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其作品所洋溢的雍容华贵的皇家气韵和大气典雅的美学品味,无与伦比,堪为天下之冠。
    
    北宋官瓷堪称帝王之瓷,代表着中国陶瓷的经典艺术和灿烂的传统文化。汴京官窑是宋王朝直接控制而建立的“国有企业”,仅为满足皇室的需要和徽宗个人对瓷器更高的审美要求,在烧制产品上远非一般窑口那样有大规模成批次烧造的能力,只是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徽宗个人的兴趣,在向经典方向努力和追求的同时,时烧时停,不断调整,作品极为精少,罕珍难求,加之其作为专供朝廷礼仪活动之用的性质,毫无流向民间的机会。不要说普通的商贾市民,即便当时为官朝廷的肱骨大臣,非君王所赐,也是求之不得,故其艺术特征及高贵品位难为一般藏家所知,以至后世有人认为北宋官瓷不如被徽宗弃用(淘汰)的汝瓷,也就不难理解了。有句谚语形容北宋官瓷:“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大意是能得到徽宗赏赐而识得官瓷者,非侯即相,定贵为朝臣,是统辖一方、“出有车食有鱼”的坐江山者,绝非一般平民百姓。清代学者陈浏在其《陶雅》一书中也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说明了北宋官瓷的罕珍和稀有。再加上北宋官瓷本身禀赋的珍贵价值和作为国仪之用的礼器用途,历史上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作冥器陪葬的事例,因此在我国大量墓葬考古发掘中,从没有墓葬出土的例子。现存的北宋官瓷,基本上都源于清宫,绝大多数收藏在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其总数不超过50件。海外亦有几家著名的博物馆零星收藏几件。在这种情形下,北宋官瓷的艺术品味和尊贵价值可想而知。
    
    汴京官窑的建置是为社稷、祭祀等国家礼仪服务,满足徽宗个人的文化爱好以及为皇宫的华贵、庄严添彩,其所产瓷器在造型、装饰等工艺方面,高度体现徽宗的审美意趣,严格按照宫廷设计的操作流程及样式进行烧制,作品基本仿三代青铜器、玉器等古朴典雅的造型,因而北宋官瓷作品极富宫廷用器的庄严色彩,多为社稷之礼器,尊贵、端庄、大气,与民间窑口所烧的日用瓷器迥然有别,内在文化含量和气质胸襟也是民间窑口追仿不像的,民间使用更是罕见。当然,也正在于朝廷控制力度的严格和严谨,北宋官瓷绝不会像民窑商品那样生产,大兴竞争、大量烧制,以至熙熙攘攘像赶会那样去抢占市场。故相比之下,汴京官窑规模可谓小之又小,存世时间(从徽宗大观元年设置议礼局算起,至北宋灭亡,不过18年左右)也仅付于王朝的基业,成、住、坏、空全随北宋之兴灭,这在客观上造就了其流星般耀眼而又短促的命运。虽光彩照人,但转瞬即逝,更加之其作为国礼之用,在当时不会任由各窑口窑系随意仿制(直至南宋才出现民间仿品,如龙泉、钧瓷等窑口窑系),且出于朝廷尊严,非精品全部加以毁弃和深埋处理,使得瓷片在民间也很难找到。因此,北宋官瓷作品独具风范,冠绝天下,为王者手笔和社稷神器,因其烧制时间的短暂、传世器物及资料的稀少和至今未见窑址等因素,为后人留下不少谜团。这让后人在解读和仰望北宋官瓷这座巍峨的艺术巅峰时,不能不存有许多遗憾和惆怅,乃至产生许多误读及有违客观事实的臆测,诸如官瓷不如被徽宗淘汰的汝瓷(在未有官瓷时,的确汝瓷为魁)、汝瓷就是官瓷的假说等,均是对徽宗官瓷不了解或没有上手亲自体验过所致。

    作为北宋唯一的“国有”窑口,借用皇权力量干涉,为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汴京官窑理所当然地拥有当时最高的烧制技艺,注定不乏超一流的陶艺大师加盟其中,况且徽宗本人就是一位稀世罕有的艺术奇才。此外,以国库存有烧不尽的银子之气度,汴京官窑自设置之始,便不同于其他窑口对制瓷成本的算计和苛求,其配釉原料,包括辅佐的玉石、翡翠、玛瑙等矿石,无不是上上之选,毫不吝惜。与汝瓷作品部分几乎露胎的瓷釉对照,北宋官瓷在着釉上,为增加瓷釉肥若堆脂的玉质感,均数次施釉,根本不会算计釉浆的成本和工本。作品温润如玉,才是其最高所求。毫无疑问,上好的原料、经典的造型、精到的工艺,以及大师巨匠群贤毕至的风云际会,对完美作品烧成的保证和助益是无以匹敌的。北宋官瓷釉色幽雅沉静、意蕴深远的美感,釉质温润莹澈、肥如膏脂的朴和光芒,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冰裂纹片,均不乏宝石、玛瑙潜在的光辉和神韵,是只作为承命烧制贡御器皿的窑口(如汝瓷等)无法匹敌的。可以这样说,北宋官瓷造型庄重古朴、釉色润美如玉、纹片冰裂如波,乃至口沿微微泛紫、足底褐红如铁等清籁幽韵、趣雅拔俗的典型艺术特征之形成,徽宗的美学思想和大师功力深厚的制作技艺是一方面,上好的釉料配比及珍贵的辅佐性原料的不吝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明代学者高濂在其《燕闲清赏笺》一书中比较官、哥二窑的作品时道 “官窑质隐纹如蟹爪,哥窑质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对官窑上好的原料使用也以予确认。后世许多仿造者一直未能超越北宋官瓷的艺术高峰,或者不能抵达北宋官瓷的精美品质,不仅在于未谙北宋官瓷烧制技艺之精髓,更在于对釉料配制的选择和使用的局限上。藉此而言,北宋官瓷之惊世创造和不朽艺术,也非徽宗这个奢侈不已的花花帝王出手不可:“贡篚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南宋马祖常诗)于乐土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2013-12-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