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末期在开封建起的河南机器制造局和河南铜元局旧址在今开封五一路东侧的开封机械厂院内。不过当时五一路尚未开通,两个局的大门向东,位于三里堡—民享街—红洋楼一线大路的西侧,由于这两个局的大门外共建有一个花园,平时允许市民随意进入观赏,故俗称“公园”,门前的一段道路就被叫做公园门。现在虽然大门改了方向,花园也早已不存在,但原来叫“公园门”的那段路现在仍叫“公园门街”。
河南机器制造局,当地百姓称其为“枪炮局”、“兵工局”,是河南巡抚陈夔龙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奏请核准在开封设立的,专门制造兵工器具。在建设过程中,鉴于上谕“各省可仿粤省之例铸造铜元”,经呈准允许后派布政司、按察司会同机器制造局候补道何廷俊试造铜元。何从上海购来制造铜元的机器设备和一应材料等,于当年九月十五日正式开工制造铜元,十月试制成功,所铸为“光绪元宝”。另成立河南铜元局专司其事,这里乃成为一址两局的共同场地。铜元局事关民生,更为人们所关注,它下设有辗片、舂饼、光边、烘饼、印花等生产车间及机修厂、仓库等,位于厂的东南部。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的日铸9万枚发展到日铸50万枚铜元。
铜元局所铸铜币的币文、币值,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宣统即位后,改铸“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辛亥革命后,再改“中华民国十文,河南省造”;1929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因缺铜,竟将相国寺八角殿内的五百尊铜罗汉像全部销毁,改铸面额五十文的铜元;之后复有面额二百文的铜元出现。刘峙主豫时更是大量销毁面额二十、五十文的铜元,改铸面值二百文的铜元,直至1933年铜元局停产歇业。
1938年开封沦陷,机器制造局、铜元局旧址成了日本兵的兵营。日本投降后、开封解放前,这里曾是“河南省训练团”驻地,直到1948年开封解放后,这里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变成了真正为人民制造工农业机械的工厂。
原机器制造局、铜元局的房屋早已不存在了,上图是开封解放初期拍下的原铜元局大门。门已被堵死,只剩下大门两侧的两个砖砌柱子,这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