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开封的街巷胡同

2013/11/6 16:53:35 点击数: 【字体: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2013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副刊《美丽中国》栏目。开封历史悠久,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优质资源、优良资产。作者以在开封游览探访街巷胡同的亲身体会,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广大读者刻画出一个颇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了开封街巷胡同的幽静、闲散、淡雅以及蕴藏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古城的韵味;作者也以现代的视角描绘了今天的开封人根植历史、走出历史,给传统文化资源赋予现代因子,坚持重铸文化辉煌、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之路的情景。在此转发原文,以飨读者。

    对城市的评判,我有一个固执的标准,即走在它的街巷不感到累。而达到这个标准的,一个是有着后海和前门一带密集胡同的老北京,再就是在一圈城墙内街巷胡同密布如织的开封。

    原来对开封的了解仅限于那几个知名景点,看过多次,已不再神秘。倒是大街两侧不断被成片拆掉的新旧房屋激发了我的好奇。

    真正踏入是不久前的一次忙中偷闲,从刘家胡同开始。就是这个随意的踏入、这个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让我的脚步停下——隔几天总要钻上几个胡同,且一进去就是大半天。

    刘家胡同因刘家宅院而名。刘家宅院建于清末,历经百余年风雨剥蚀,保存仍算完好。那从岁月深处浮出的灰与古旧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这是我要找的,这就是我喜欢的。信步走去,发现不少的门楼都是这样子的,在窄窄、直直的旧街巷里静静地坐落,古老,幽静,闲散,淡雅。胡同连着小街,小街勾着胡同,东西向的,南北向的,错落有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像一个街巷的密林,让人走不到尽头。

    那街巷胡同原始而别致的名字更增添了我不断走下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贤人巷、南教经胡同、草市街、理事厅街、乐观街、曹门南街、维中前后街、烧鸡胡同、清平南北街、铁娘娘庙街、南羊市街、前炒米胡同、后炒米胡同、裴场公胡同、东半截街、油坊胡同、哑觉胡同、大袁坑沿街、吴胜角街、打线胡同、鹁鸽市街、存德里……沿途见到56个街巷胡同的名字。第二次在旗纛街周围又看到了50多个同样陌生而富有刺激的名字,第三次在龙亭湖东边又是50多个……我深感震惊,为它原汁原味地排列,它的多而密、静而闲,别致有趣而不雷同的名字。

    这里得感谢开封的街道管理者,每条街巷胡同的入口和出口处的墙壁上钉有牌子,牌子上写着该街巷胡同的名字,方便了他们自己,更方便了外地人。不说街巷,单看名字,就能猜到里面蕴藏的故事。旗纛街是何意思?据说是因旗纛庙而得名。旗纛庙是什么样子?以大梁路为界南北还分了个大旗纛街、小旗纛街。胭脂河街,居民沿河而居,因多是回民,杀羊宰牛,血流到河里成了红色,雅称为胭脂河;另有一说是两边阁楼多住青楼艺女,擦脸修唇的脂粉洗到河里,成了胭脂色,因而名之。还有鹁鸽市街,鹁鸽?查词典方知,乃鸽子一种,身体上面灰黑,颈部和胸部暗红色,也叫“家鸽”。买卖鸽子的地方,因之而得街名?炒米胡同,看到名字立马觉得有一股浓浓的烟火米香味在飘。还有烧鸡胡同、翠花胡同、马齿苋胡同、黑墨胡同、打线胡同、水车胡同、镟匠胡同、椿树胡同、绣球胡同、辇子街、土市街、草市街、鱼池沿街、三眼井街、马道街……让人遂生怀旧和回归自然的情趣,还会想到开封的百乐杂艺和小商品、小食品的名类繁多。

    这些名字起自何时、因何而来,我问过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说不知道,反正小时候就这样叫。或许它起自唐时一个骑马的才子、五代时拥兵自重的诸侯、宋时百艺杂耍的俚俗之口,或者为元时异域民俗的滥觞、明清和民国的承记或变更。我只能想象而无从考证,为它的奇异而奇异、陌生而陌生。徜徉其间,我感到自己的迷失,像偶尔吹过的风,或拂在墙上的一缕光线,随时随地都会消失。

    翻阅资料知道,开封城内(城墙以里)这样的街巷胡同有300多条。除了御街改成中山路,东西大街和东西门大街变成了大梁路,南北土市街和南北门大街等变成解放路外,几乎所有街道都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从战国魏在此定都到以后的县、郡、州府,再到都城,再从省会到市的2000多年间,开封城一直在这个地方;虽屡建屡毁,但每次的重建整修都基本是在其老基础上,街巷原貌大致没有改变,因此开封便有“城里城外城套城,城上城下城摞城”的说法。因开封建城一开始就是作为都城或州城使用的,起点较高。在当时这些街巷是平直而宽广的,东西南北井字形排列,规整有序,相连互通,形成一张密织的网。开封街巷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密,有北宋东京的影子。当时东京170余万人,虽有外城,但大部分还是居住在内城的,也即现在的城墙以内。现在开封市区总人口不过百万,可以想象当时街巷纵横如织、房屋鳞次栉比、市人摩肩接踵的情景。

    我在这些街巷胡同里游逛时,品类众多的小商品、小食品、小工艺品摊点在街巷两旁依次罗列,让人眼馋手热;不少走街串巷的摊贩走动吆喝,把街巷衬得更加绵长、亲切。《清明上河图》上宋时东京的市井繁华似乎仍在持续。是啊,其实距今800年并不遥远,8个百岁老人的接替就可达到。这种品类繁多的经营遗风代代口口相传,仍是开封的一大特色。

    为大街小巷增添古意的是更多的晚清、民国建筑。我从晚清的开封城建图上看到,仅全国各省在开封的会馆即有十几个;开封作为地处中原的省府,聚集了不少富贾大亨,他们宅第相连,分布于小街小巷,建筑艺术精美。可惜大部分房屋在新中国成立后和上世纪80年代拆掉了,只有不少数家共用的门楼,因共用得以留存,孤零零地立在那儿,见证历史的变迁。站在那里,闭眼即可想到那青砖蓝瓦、木质门窗、依次坐落的气势和风貌。我曾在两个不惹眼的门楼前停留,问院里的主人,知道原房主一个是冯玉祥的司机,另一个是国民党的师长。

    喜欢北京的胡同,里边的建筑保存得更好一些,但它比不上开封街巷胡同的密,北京拆除的面积更大,仅剩了那么几片;而开封除了几条大街和部分街区因旧城改造消失外,大多街巷胡同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只是不能再盲目拆旧建新了,如果一味拆掉宅院盖高楼,旧城改造完成之时,也就是开封的街巷胡同消失之日,那样开封将变得面目全非;再找不到古老开封的影子,像其他城市一样,给你一个千篇一律的现代化视觉盛宴,让你满足到厌倦。可不可以修旧如旧、建旧如旧,采取一些更为具体到位的出让补偿措施,建设四合院,保留四合院,建北方民居式的房屋院落,保留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开封古城风韵呢?

    喜欢开封的理由是走在它的街巷不觉得累。在那些大道之侧的街巷胡同里,少有车马喧、尘土飞,有的是幽静、闲散,随意摆放的摊点,它们都是开封最寻常可见的精品;你可以随便买一二物什,随便在一个食摊上坐下来一饱口福,随意去辨认一两棵尚存街边的古树。一上午、一整天的转悠,它都是一个样子的。作者:李山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汴梁晚报(2013-10-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