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宫王府 随波去
一
坐落在北宋皇宫遗址上的龙亭
从宋都御街北行,过午朝门,就是五代时的梁、晋、汉、周和北宋的皇宫。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军阀朱温在混乱中逐渐控制了中原一带,于公元907年自立为皇帝,国号为“梁”,历史上称为“后梁”。因为当时战乱频仍,朱温只是在原宣武军节度使署衙的基础上略加修整,就作为皇宫驻跸其间。皇宫得以大规模扩建和整修的是在后周的世宗柴荣手中。
柴荣于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出生在刑州(今河北邢台)龙冈,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内侄。郭威绰号“郭雀儿”,出身贫寒,积战功任后晋的枢密使。柴荣自幼随姑母长大,郭威无子,因见柴荣长得英俊挺拔,相貌不俗,并且弓马娴熟,平日里喜欢读书看史,性情沉稳练达,遂收其为义子,并逐步提拔柴荣任左监门卫大将军、天雄节度使、贵州刺史等职。后来郭威发动政变,代晋自立,史称周太祖。柴荣先后官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后又任开封府尹,封晋王。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继位,是为“世宗”。
周世宗柴荣
柴荣神武雄略,堪称一代英主,他继位以后,兴利除弊,励精图治,抱着“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图伟志, 在他当政的短短六年时间里,发动了多次统一战争,伐北汉、征南唐,进攻契丹,使西蜀递表,南唐称臣,长江以北的土地尽入后周版图。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荣又亲率大军北征契丹,四月取益津关,以为霸州;取瓦桥关,以为雄州;五月攻取瀛州,被史家称道为“北取三关”,有力地打击了辽国的势力。到宋真宗时,辽国国势又复强盛,大举侵宋,便以索回三州为借口,和北宋订立了“澶渊之盟”,迫使宋朝岁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开了向北国纳“岁币”的先河。
柴荣外修武备,内靖朝政,均土地,废寺院,使国力不断繁盛,东京的人口不断增多,东京的城池显得狭窄起来,“诸卫军营,或多狭窄,百司公署,无处兴修”,遂于显德三年(公元596年)扩建外城,兴修皇宫,使得东京规模大备。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可惜敏者不寿,仅当政六年,活了三十九岁便英年早逝,传位太子宗训,年方七岁,主少国疑,被赵匡胤轻易地“黄袍加身”,篡了皇位。后人有诗咏周世宗柴荣道:“五代相承十二君,世宗英武更仁明;山师命将谁能敌,立法均田艺为名。木刻农人守本业,铜销佛像便苍生;上天倘假数年寿,坐使中原见太平。”
北宋东京里城示意图
公元960年,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在后周的基础上,南征北伐,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国力更加强盛,东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东京城由高峻的城墙、雄伟的城门、川流不息的运河和繁华的坊市和街道组成,人烟浩穰,达百万以上,皇宫也建设得更加富丽堂皇。
美仑美奂的龙亭夜景
宋代的皇宫,宫墙周围五里,四壁设门七座。皇宫里面有大庆、文德、紫辰、崇政、明堂等多所殿阁,巍峨壮观,参差连绵,极尽豪华。北宋灭亡时,金兵仅在明堂的柱子盘龙上刮下的金屑就达四百多两。皇宫诸殿中,最著名的是大庆殿,“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朝廷的许多大典如元正朝会、册尊号等均在此举行。由大庆殿南望,过宣德楼,便是宽阔平直的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