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祥符县文庙
文庙即孔庙,是古代中国尊儒崇文之所,亦为祀圣贤、习礼仪、讲经籍、议文事之地。在中国有些传统和历史的大城镇都建有文庙,它们大多建在当地官府的生旺方(东方、东南方)闹市中,没有其他庙宇整日缭绕的香火、祈祷膜拜的萦萦人声,却弥漫着一种高贵的文化气息。文庙在历史上不仅是祭祀孔子和弘扬儒学的地方,自古以来“庙学合一”,也是一个官办教育场所和地方科举考试的场所。古代学子们在文庙中攻读至圣先师的至理名言,学习乡贤名宦榜样,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而且使儒家学说在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团结、确保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此可见,文庙是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象征,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明清年代,开封城内曾建文庙两座,一座是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修建的府文庙,位于现开封市区文庙街,现仅剩下了棂星门和康熙御碑。另一座是祥符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光绪祥符县志》载,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知县张淑载捐修祥符县文庙大成殿五楹,东西廊庑各五楹,戟门、棂星门各三楹,外贤关、圣域坊两座,忠义孝悌祠各三楹,大门仪门各三楹,明伦堂五楹,东西斋房各五楹。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巡抚李鹤年复修,重建彝伦堂、东西斋房,改建了崇圣祠、大成殿、东西两庑、斋宿所、棂星门及左右门楼,增建了名宦、乡贤二祠。由此可见,当时祥符县文庙的规模宏大壮观。清代开封是河南的省会,祥符县作为附廓县,治所即设于开封城内,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故政治地位较一般属县为高。祥符县文庙除承担着春秋仲丁二祭的责任,孔子诞辰更要举行大祭,不仅设有学堂,而且是地方科举考试的场所。据《光绪祥符县志》中县学宫图的描绘,祥符县文庙没有正门,正门位置是一道照壁,东西两边围墙上设有侧门。按照文庙的习俗讲,一个地方出了状元,当地文庙才打开正门。不出状元,就永远不开正门。起初是显示状元的尊贵,后来也变成文庙激励学子勤奋向上的一种手段。相传每个来文庙求学的读书人,都首先要经过文庙前的泮池,学子们也把泮池称为“学海”,勉励自己苦读。秀才们在此学习,经过选拔后参加更高一级的科举考试。若中了举人,则搭一灯笼桥,由桥上走过,取“登龙门”谐音之意。
1948年开封解放时,祥符县文庙基本保存完好。后来工厂建在了那里,旧殿房年久失修,加上工厂生产的需要,原有殿房逐步被拆除改建。现仅存的主体大成殿是豫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古文庙建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但由于祥符县文庙大成殿坐落在宏学街1号的开封量具刃具公司院内,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缮,已岌岌可危,现状令人堪忧。
开封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存丰富的城市,无论从文化传承还是旅游开发的角度,都应该对文庙进行保护和修缮,更应该让其成为弘扬儒学的平台,发挥其咨政育人、传承文明、普及知识、丰富生活的作用,这与今天政府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本意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开封市盛田置业有限公司收购开封量具刃具公司并修缮祥符县文庙大成殿的初衷。
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其本身,还要对周围的环境加以改造,尽可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营造与文庙相适应的环境。城市需要发展,文庙需要保护。全面修缮祥符县文庙项目,对于提升开封市知名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挥它在现代生活中独特的价值与作用,成为现在都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城市更新相匹配,能够更好地传承历史,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使其成为现在都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做好对文庙大成殿的保护和利用,开封市盛田置业有限公司对开封量具刃具公司可开发地块和文庙保护区(约18亩)进行了整体规划,出资近500万元,将含文物保护用地在内约7亩土地用于建设配殿、广场、景观道路等设施(包括复建一座宽约10米的牌楼、修筑一条8米宽约150米长的景观道路、一座300平方米左右的多功能配殿、一个碑廊和一个2900平方米左右的广场)。周边建成仿古庭院式多层住宅。小区的建设风格及小区公共配套设施、绿化等都以祥符县文庙大成殿为核心,同时恢复文庙应有的部分功能,比如开设国学讲堂、举办文化展览、学术交流和传统仪式等。这不仅让新旧事物和环境相依相衬、和谐共生,而且对今后开封市旧城区改造也是有益的尝试。
传统文化要素的展现
和历史文化符号的传承
一、街巷·传统
由于小区内有古代文庙,所以要保护好古建筑,就要借鉴传统,遵循传统的特色,营造与古建筑相适应的环境氛围。街巷是开封最具地方特色的特征之一,设计中采用街巷作为小区主景观,街巷两侧采用具有与传统类似的比例、尺度的建筑,组成具有连续的传统风格界面的街景,街的尽端豁然开朗的古大殿,形成浓郁的传统空间序列。而古建筑既是这组空间序列的高潮,又是整个空间的重心,更是整个社区的中心。在传统的氛围中既使古建筑得到保护,又使新的社区增加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庭院·围合
开封民居在传统上是以一座座围合的住宅庭院连续而成。借鉴传统,结合现代生活要求,将开敞、分散的住宅有机地组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庭院空间,梅、兰、榴、桂、竹点缀其间,入口采用垂花门样式,配以书法楹联,极富传统人文特色。
庭院建筑前后错落、高低相间,空中花园、露台层层相叠,空间丰富多变,形成一幅多彩、绚丽的画卷。围合的庭院既展现了类似传统的住宅布局,又顺应现代生活,使居民更具有归属感,便于现代人邻里的生活与交流,克服都市生活的紧张、压抑,得到家的宁静与温馨。
三、造型·手法
建筑采用开封传统的宋式风格,体现当地特色。而小区各庭院内住宅部分,因要满足现代人居住、生活的需要,宋式风格要简约,体现宋韵即可,使宋风与宋韵相结合,同时与现存古建筑的清式风格形成一定的对比,更好地突出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新建建筑色彩宜简不宜繁,以灰、楠木色为主,仅在庭院入口垂花门处施以彩画加以点缀,繁简结合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古建筑按制式修复后,既与住宅对比强烈,又主次分明、和谐统一。
现代小区规划
与古建筑的和谐共生
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当人类进入21世纪,进入一个互联网信息已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人类的生活、工作环境及生活方式与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目前,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功能要求日益完善和丰富。土地的合理使用和集约用地,是现今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指标。在文庙小区的规划中,我们既对文庙大成殿修缮和恢复部分功能,同时又对土地的合理使用进行双向规划,以达到住宅小区较为合理的容积率。在和园整体规划中将文庙的修缮利用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相融合,使古城开封历史文化方面的传承和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在小区建设规划方面结合小区独特的地形,因地制宜,采用封闭→半开敞→封闭→开敞的空间组合。入口处封闭,使小区远离都市的喧闹与嘈杂,因地下古城墙加以保护,此部分做成半开敞的绿化空间,再进入具有一定传统意味的街巷,终点是豁然开朗、空间急剧扩大的广场及古建筑。空间的对比及收与放,极大地调动人的心理活动,取得期待与震撼的空间艺术效果。如此设计手法使空间秩列上产生先抑→再扬→复抑→高潮的主题,序列清晰、明朗、引人入胜,饱含独具特色的美学效果。古建筑与新建社区通过空间、秩序有机地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交相呼应、和谐共存,达到改造与保护完美的融合,相互配合、合理利用,取得彼此最大的经济、文化价值。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区未来的场景:当清晨一缕阳光透过树阴,洒在青石路上,琅琅的读书声从远处飘来,循着声音,缓步来到文庙大成殿前,老人们在打太极拳,青年人在健身,孩子们在读书。古今交融,生机勃勃。夕阳的余晖布满天空,古建筑大殿前,在栏榭、松柏间儿童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安静地坐在一旁守望。远离都市的喧闹,回归生活的本质,质朴而其乐融融,自然而温馨祥和,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且还将成为一张代表开封古城新貌形象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