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北宋开封的茶馆

2013/10/31 16:38:20 点击数: 【字体:

北宋开封的茶馆

卖茶女

北宋开封的茶馆

宋代斗茶图

北宋开封的茶馆

茶楼

开先河的北宋开封茶馆

赵宋统治的300余年间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取得极大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市井休闲娱乐气氛也空前活跃起来,特别是在北宋都城开封,在茶馆品茶娱乐休闲已经成为当时广大市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北宋开封的茶馆自发展之日起,就和普通的市民阶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谓是最为贴近市民的休闲生活。首先,北宋开封的茶馆多是经营一些简单的饮茶服务项目,其特点是开店成本较少,既不需要很多资金支持,也不用较多的服务人员,因此开设经营茶馆是众多市民维持生计的理想之选。另外,茶馆的主要消费人群主要是开封城内大街小巷的街坊邻居,这些茶客们喜欢在此品茶休闲、交友聚会。可以说,北宋开封的茶馆就是当时市民阶层城市生活舞台的一个缩影。

中国人饮茶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神农氏发现和利用了茶,早在汉代就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各种茶饮活动,而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有从事卖茶粥者。唐代玄宗时期,来往商旅的道路旁边出现了固定的“茗铺”开始“煎茶卖之”,这可以说是一种茶馆经营服务的初级形式。

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人员的社会流动性显著增强, 加之社会饮茶风俗炽盛,进一步促进了茶馆行业的兴起。唐代出现的个别茶铺,到了宋代迅速发展起来,茶馆已经普遍存在于京都以及众多的州、县之内,这其中尤以京师开封为最。

北宋开封的茶馆较之前代有了极为明显的发展变迁,宋之前的茶馆经营者初衷仅是为过往的行旅商人提供解渴休息之用,没有真正在市民生活中扎下根基。直至宋代,茶馆才开始逐渐向功能多样的休闲场所转变,它不仅面向流动人口作单一式的饮茶服务,而且还成为城市内常住居民一项重要的日常休闲方式。市民光顾茶馆的目的也开始因人而异、因需而异,并非只是为喝茶解渴,更多的则是娱乐休闲之意。

北宋开封茶馆的辉煌景象

宋人陈师道的《后山谈丛》记载了一则北宋初年宋太祖赐画开封城内茶馆的史实:“宋太祖阅蜀宫画图,问其所用,曰:‘以奉主人尔。’太祖曰:‘独览孰若使众观耶?’于是赐东华门外茶肆。”由此可见,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那种与民同乐的天子气概,也从侧面反映了茶馆虽是市井社会之产物,但因其在宋代社会中已经普遍存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故也引起上层统治者的关注。

北宋时期的开封城内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大小茶馆,这其中又以著名的潘楼与御街附近最为密集兴旺。先说潘楼周围,赵宋时期这里是一个金银彩帛交易集散地和饮食服务业集中地,类似于今日的北京王府井或上海豫园商城。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潘楼附近的茶馆经营兴盛的状况:“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此处的从行裹角茶坊不但经营饮茶生意极为兴旺,在它的周围甚至还形成了一个极其繁华的夜市,这倒有点类似于如今开封著名的“第一楼”和“鼓楼夜市”两者相互映衬,共同促进发展的现象。

再来说说御街附近,北宋开封的御街据文献记载很宽阔,《东京梦华录》记载到御街“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宽约200余步也就是300米,这大约是如今首都北京80米宽长安街的4倍。位于御街上的州桥可谓是北宋开封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州桥明月”位列汴京八景之一,《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之一杨志也曾在此卖刀,这里风景秀丽,游人如织,自然也分布着众多的茶馆供人娱乐休闲。《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北薛家分茶。”

另外,北宋开封汴河沿岸的商业区域也是茶馆集中经营之处。北宋开封的城市兴衰均和汴河密不可分,汴河成为维持北宋王朝繁荣的重要生命线。汴河漕运在北宋开封十分发达,沿河两岸也成为商货集散贸易的重要场所,《清明上河图》中就详细描绘了开封城内沿汴河的众多店铺集中经营的繁华场景。从全图来看,沿河区的店铺以饭铺茶店为最多,店内及店门前都摆设有许多桌凳,不管客人多少,看上去都很干净。桌子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凳子则均为长方形,而且凳子面较宽,一般都摆放整齐。

既然说到了北宋开封的茶馆,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在当时东京城穿梭来往的无数个流动茶摊,他们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这种茶摊通常是以方便消费者的流动经营为主,满足了京城内不同阶层人士在各个时段内不同地点的饮茶需求。《水浒传》更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依靠卖茶为生,搬弄是非的王婆形象。当然,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大部分流动的茶摊和提壶上门点茶者还是起到了增进邻里和睦关系的作用,同时,他们对于推广饮茶风俗、促进饮茶经营服务行业的兴盛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北宋开封茶馆的经营模式

北宋时期开封的茶馆行业经营规模空前庞大,相互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经营者需要借助更高明的宣传促销方式来招徕更多的顾客,促进经营繁荣发展。

首先,北宋开封的茶馆经营者非常注重宣传方式,经常利用旗帜幌子等来标明自己茶馆的名号,从而区别出与其他茶馆的不同之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茶馆酒肆旗幌之多,以至“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 在重大的节日里,茶馆经营者更是推陈出新、频出妙招,他们不但张灯结彩,而且还利用各种新颖的烟火幻灯来吸引顾客。

其次,当时的茶馆经营者也很注重在店铺设计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以达到提升品位档次的目的。主要是从茶馆的建筑本体设计、字画装饰、花草装饰等处着手。他们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形象,建筑和装饰的风格必须更好地符合当时宋人的审美意识,才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艺术共鸣。

气势恢宏的建筑往往更能引起众人的关注,实力雄厚的商家都试图将自己的茶馆修建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以显示其资本和经营实力,来吸引茶客们的目光。宋代对民间建筑的规模控制较为严格,《宋史》记载:“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但为了鼓励商业与饮食业的发展,朝廷放宽了对茶馆、旅馆、酒楼等建筑的限制,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仁宗下诏:“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及斗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朱黑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朝廷的明确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众多行业的建筑构造发展,茶馆行业的经营者也尽其所能,修造创新,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位于虹桥繁华地段有一处建筑高大房屋,门前树立有“茶”字的旗幌,店内茶客熙熙攘攘,可见是北宋开封城内一处规模较大的茶肆。

北宋开封的茶馆大多通过悬挂字画装饰来增加店内的艺术气息,这其中就包括张挂朝臣名士画像、文人墨客的字画、名人名士的赐画等。《范太史集》记载了当时北宋名臣范祖禹上书皇室时,陈述自己在开封茶馆内亲眼目睹悬挂司马光画像的历史情况:“陛下岂不见司马光以公忠正直,为天下所信服。陛下与太皇太后以为相。海内之人,无不欣悦;光没之日,无不悲哀;乃至茶坊酒肆之中亦事其画像。光所以得人心如此者,为其能辅佐陛下与太皇太后,功及天下也。”

至北宋中后期,此种风俗更加盛行,茶馆经营者还常求文人墨客赐字画以抬身价,但由于名人画家对此多有不屑,故茶馆中张挂的字画大多只是世俗画匠的作品,难怪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画史》中曾道:“今人画亦不足深论,赵昌王友镡黉辈得之,可遮壁无不为少;程坦、崔白、侯封、马贲、张自芳之流,皆能汙壁茶坊酒店,可与周越仲翼草书同挂。”

花草装饰也成为北宋开封茶馆装点店铺的另一种重要手段。由于鲜花品种多、数量大、成本较低,当时的茶馆往往使用鲜花来装饰门面和店堂,迎合市民的欣赏格调。北宋开封茶馆中众多的鲜花绿草等植物使茶客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进一步体现了品茗休闲的精神真谛。

北宋开封茶馆的流传继承

在金国彪悍骑兵的南侵铁蹄下,宋徽宗粉饰的太平盛世顷刻间灰飞烟灭,靖康之耻成为永恒的历史瞬间。北宋王朝虽然灭亡了,京师开封逐渐没落了,但已经兴盛起来的茶馆生活却伴随着当时的逃亡宋人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江浙地区的饮茶之风后来居上,南宋临安(今杭州市)又成为新的饮茶胜地。可以说,宋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城市饮茶生活。

南宋临安茶馆的经营风格明显受到北宋的影响,大多承袭了开封茶馆的衣钵,《梦粱录》记载了南宋临安在饮食服务业的人员着装、服务态度、装饰环境等方面效仿北宋的状况,“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盒器皿新洁精巧,以耀人耳目,盖效学汴京气象,及因高宗南渡后,常宣唤买市,所以不敢苟简,食味亦不敢草率也”。

北宋开封茶馆的字画装饰艺术同样也传承至南宋临安,《梦粱录》对此有详细的描述,“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流连食客。今杭州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都城纪胜》也有类似的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普通市民在品茶休闲的同时,又饱了可以观赏当时社会名流的字画或墨宝的眼福,因而悬挂名人字画的茶馆自然门庭若市。

宋代茶馆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从元明清等封建王朝的茶馆发展轨迹中均能看到宋代茶馆留下的烙印,从日本茶馆等亚洲饮茶场所的发展中也能领略到宋代茶馆尚存的神韵。

如今,当你结束了繁忙紧张的工作,可以坐在开封的茶馆内,看着窗外如画的风景,听着悠扬悦耳的音乐,约上三五位亲朋好友,天南地北地聊上一番,或许还能依稀品味到那大宋皇城的辉煌景象,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放松和享受呢?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汴梁晚报(2010-06-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