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一座以水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它北濒黄河以连接齐鲁,更有汴河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城内河湖遍布,水系交通,享有“北方水城”的赞誉。有水就能载舟。历史上,每逢盛世,水运交通必然繁荣,可谓: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舟][令]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水上游乐也应运而生,从皇帝嫔妃专乘的龙舟凤螭,到士庶百姓游赏的画舫划艇,遨游于碧波之上,纵情于清流之中。
汴河水殿龙舟事
隋朝大业元年、大业六年和大业十二年,即公元605年至616年,开封几次迎来隋炀帝出行巡游江都的庞大船队。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分裂局面,全国重归统一。社会的稳定,呼唤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隋文帝立国之初,就疏浚与开凿了大运河,南通余杭(今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市)贯穿了今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海河五大水系,把中原同江南、河北和关中地区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运河体系。一水贯南北,八方变通途,成为世界上古代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
时称汴州的开封,由于是隋朝东都的门户,比运河边的其他城市发展更为迅速,也成了隋炀帝三下江南的第一站。
据《资治通鉴·隋纪》记载,隋炀帝乘坐的那条大龙舟十分了得:“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另据《大业杂记》载,“大龙舟阔五十尺”,并“周以轩廊”,折合现代尺度,大龙舟高12.29米,船长54.6米,船宽13.6米,有四层甲板,分明是一座水上宫殿,又何异于一艘豪华游轮呢?
船队里还有高三层的“浮景舟”9艘,有称为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等各号的大船数千艘,供妃侍、诸王、公主、百官甚至僧尼、道士乘用,还有青龙、艨艟等各号护卫船数千只,供武士随护乘行。船只相衔前后二百余里,挽引大龙舟的船工,称为“殿脚”,就有三番,每番360人共1080人,挽引皇后“翔螭舟”的也有900人,加上挽行其他船只的“船脚”、“黄衣夫”等船工纤夫,总共八万余人。这些记载一方面可以看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运河开通后的通航能力是相当可观的。从此汴水秋声和隋堤烟柳成为汴州八景之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事实上,开凿大运河是当时的一大壮举,对南北经济交流举足轻重,对唐宋后世“千里赖通波”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因此,大运河的“申遗”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丰功的褒奖,而且也是对以大龙舟为代表的大型船舶制造伟绩的赞颂。古都开封,亲历如此盛事盛景,不也自豪于世吗?
梦中犹忆水秋千
时光跨越千年,到了北宋年间,又是一个统一的太平盛世。开封作为国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大都会,不仅汴河水运盛极一时,而且城内“四水贯通”,确立了“北方水城”的地位,水上游乐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景况。名画《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舟船百舸争流的形象。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金明池位于开封顺天门外道北,周长9里30步,甚是壮观。这里原来是宋皇操练水军的地方,后来,天下统一,盛世太平,成了水上游戏的场所,每年三月一日,都会上演一幕“驾幸临水殿争标锡宴”的盛典。
皇帝乘坐的大龙舟“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宋制一丈等于3.2米),虽比隋炀帝的龙舟小了不少,但是: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楻板皆退光,两边列十阁子,充阁分歇泊。,设御座龙水屏风。也显得雄伟壮丽。许多小龙舟也装饰华丽,排列在四四方方的池面上。几只虎头船牵引大龙舟到水殿旁,只听一声呐喊,鼓乐大作,红旗招处,便见两队龙舟,争相棹,夺取水中插着的“标杆”,夺到标者山呼拜舞,以博取皇帝的奖掖和百姓的喝彩。这情景被张择端形神并茂地描绘下来,就是《金明池争标图》。
另外,还有“水傀儡”船等众多船只,表演垂钓、乐作、木偶等诸般杂艺,特别是有两条画船,上立秋千,表演水秋千的,更受青睐。表演者按次序登上秋千,奋力悠来荡去,秋千悠到与架相平时,突然放开双手,借助秋千回荡之势,在空中翻个跟头,或者做出多样滚翻姿势,然后跃身入水。
宋朝诗人朱翌诗云:“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三十余年成一梦,梦中犹忆水秋千。”可见金明池开池之后那轰动一时的奇景,给游人的印象是终生难忘的。
《清明上河图》中还另有一番气象,当时汴河内舳舻相衔,往来不绝,画家张择端细致入微地画出当时航行于汴河水中三种类型的船舶,为我们提供了逼真、直观的形象。
最多的是货船。这种船以运输粮食为主,外形短圆,中部宽大,船底平而首尾上翘,圆弧形的顶棚和围壁不仅能遮风避雨而且装载量大,突出表现了宋代先进的造船技术。
官船(也称客舟)的形象则大相径庭。船体外形狭长,线条优美,甲板上宽敞整齐的客舱,顶棚上并排设置的气窗和围壁上镂空的窗棂,无不透露出对乘客舒适的追求。舱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桌椅床铺,一应俱全,甲板向前后伸出,架设亭阁或撑蓬,便于乘客依栏眺望,尽览汴河景色,尾部还有苇席围成的“厕所”,以备方便使用。
“杂般座船”是介于货船与官船之间的一种船型,既能装货,又能载人。尺度一般较小,且舱室从甲板落入船底,虽开有格栅窗,但为防货物受潮,不得不用木板窗扇封闭起来,乘坐此船,就不那么舒服了。所以,只有往来商买、应试学子乘坐,图的是个便宜,自然不容显摆。
《清明上河图》中表现的船舶,也成为游船,而不再是运输的船舶的时候,已是千年后的现在。
大块假我以文章
乘着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强势东风,开封水系两期工程相继开通,形成了连通多个湖面的水上旅游走廊。挟带着古城厚重文化积淀的水系游一旦启动,必然会将开封的旅游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吸引海内外来汴游客的目光。
1996年,有位开封市民率先造成一条“大宋龙船”在龙亭湖投入营运,该船长28米,宽8米,行深3.8米,下层为舞厅,上层为KTV包房。接着,一些景点按照《清明上河图》中的船样也制作了货船、官船和杂般座船各一艘。后来,又制作了仿宋战船和水秋千船,经电影名导演尤小刚先生在战船上设火炮烟火,用于演出,颇受欢迎。但据笔者所知,水系开通后投资造船反倒寂寥,即使有愿意造船的,也是投资不大,品味不高的小船而已。
笔者认为,要想让开封游船重铸辉煌,除了政府有关部门要解决水系通航及水源水质等问题外,还应有相应的改革经营方式和经营规划。 建议把个体化经营方式改变为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建议从一开始就要精心筹划,统一安排。像歌中唱的:“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
特色游船要仔细斟酌。首先要把古城厚重历史文化和现代造船技术融为一体,船舶外形是游人第一印象,游船首先要凸显宋风宋韵,创意要新颖,如果水面上游曳的是诸如“琼林舫”、“玉津舫”、“八角琉璃舫”、“延庆舫”等,每一艘船都是一幢流动的楼宇,每一幢楼宇都蕴含着古城一处佳迹。微缩的景观和现实的文物交相生辉,相映成趣,难道不能互为影响,共同发展吗?
船舶内在功能也要最大限度满足游人的需求。例如,必须要装空调,如果“一楼舫”内经营第一楼包子,那也必须是正宗的、卫生环保的。 当夜色降临时,船上华灯竞放,满河灯色桨影,岸上参差人家,夜游开封的景色想来不比桂林的差。
线路精选颇费思量。为使游客游在水系、吃在水系、玩在水系、乐在水系,线路可分为定时定点的“水上巴士游”,随来随玩的“民俗休闲”游和旅行社包租的“定点线路”游,等等。由于水系航道直达景区内部,免除游客行走劳顿之苦,游船的停靠点也可分散,省却了购票进园等待,为一票游开封创造了方便条件。
只要开封人能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游船业的火爆便是指日可待的,开封水系,大块假我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