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古汴的文化遗存—包公故事

2013/10/31 15:56:57 点击数: 【字体:

    提起包公,人们往往把他与开封联系在一起,这恐怕与悠久的文化遗存——包公故事有关……

    包公其人

    包公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北宋仁宗时代的包拯。《宋史·包拯传》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其实,包公故事中的包拯是根据史书和民间传统相结合编写而成的。像《包待制出身传》的内容概括如下:包拯是庐州凤凰桥畔小包村人。中状元后,仁宗命其赴定远县上任。在定远三年,独断独行,有事不上告,濠州知府怒,奏罢之。后因包公劾转运使贪污,仁宗问谁可任开封府尹,王相奏包公可去。但是,包公赴任要八个保官,这保官是:“第一中书为宰相,沿江结寨范将军。保家护国申宰相,立国安邦狄将军。城内李王太子位,两浙钱王后代孙。更有城东紫驸马,南街皇叔六王身。”且准其对违法者先斩后奏,包公方才受命。

    在他任开封府尹期间,又荣获“斩砍皇亲剑一根”。为此,我们可以大致限定包公故事是发生在宋仁宗时代,包拯任开封府尹时所发生的故事。

    包公故事的渊源

    包公故事最早出现于北宋汴京之瓦舍中,据《东京梦华录·市瓦伎艺》条说,当时瓦舍的“说话”科目有:讲史,小说,说浑话,说三分,五代史。据《都城纪胜》,它有四家的分法:“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鲁迅先生也有四家分法,他在《中国小说史略》、《宋之话本》分为:小说——银字儿、说公案、说铁骑儿,谈经——说经、说参请、讲史书、合生。

    总之,从宋至今,对宋人话本不管如何,但有一点共识:“说公案”在宋代是属于小说门庭之内的一种技艺,宋时将小说分为四个子目——烟粉、灵怪、传奇、公案。“说公案”在宋代主要是写市民的民生生活,特别是包青天秉公断案的故事。《错斩崔宁》就是宋代公案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它通过这起冤狱的“错判”、“错斩”,揭露了当时封建刑狱的罪恶。此类冤狱多为贪官污吏所为,为此,人民往往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包公故事的诞生是时代的呼唤。

    包公故事的演变

    流传近千年的包公故事也在与时俱进,应运演变着:

    宋代公案小说的内容,多为当时社会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民刑事件,而案件的完满结局往往都与包公有关,于是,从民间传说到宋之话本,出现了一大批记载包公断案的包公故事小说,经“说话”人的传播流传极其广泛。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段的掠夺更加贪得无厌,豪强地主、盗僧横行、贪官污吏多得惊人。《宋朝事实》卷七载:“天下僧以数十万计,间或为盗,而民颇患之。”可见,当时贪官、盗僧横行,弄得民不聊生、苦难重重。但是,市民群众的仇恨的矛头,不可能对准封建统治,因为他们还没有那样的觉悟。他们所反对的,只是作为个人的贪官、盗僧等罪犯。另一方面,他们又寄希望于“清官”的出现,给他们平反贪官污吏所加的冤狱。宋代的公案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当时的市民群众对“清官”抱有幻想,宋代的公案中出现了包公故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就现在遗存的宋代包公故事的话本来看,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除暴安良的有《三现身包龙图断案》、《合同文字记》等三部;除贪官、废皇族特权的有《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包龙图铡赵王案传》等四部;还有除妖降怪的《包龙图断白虎精传》等。这些摘奸发覆、洗冤雪枉的故事,深得民心,给世人以心灵的震撼。由于有包公为民做主,时人自然会生活在一个敝亮的世界里。宋代的包公故事话本为后世树立了一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执法公平的包青天的形象,包公遂成为后世清官的榜样。

    到了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愈加尖锐,人民备受贪官酷吏、权豪势要的欺凌,人民心目中的包青天的故事和传说得以广泛流传,于是,有关包公的公案剧才大量出现。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不只是为人民平反冤狱、除暴安良的清官,还被时人作为对元蒙统治者斗争的代言人,给包公染上了一些神话的色彩。在《陈州粜米》剧中,包公是“包龙图那个铁面没人情”。在《盆儿鬼》剧中,包公是“人人说你白日断阳间,到了晚时又把阴司理。”而在《灰阑记》剧中,包公则是“敕赐势剑金牌,体察贪官污吏,与百姓申冤理枉,容老夫先断后奏……”

    从这些包公故事的杂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包公所保护的,主要是市民群众;包公所反对的,主要是皇亲国戚。包公形象的发展,可以说是当时的人民处于元蒙统治者残酷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市民将其神化,以寄托更大的希望。他不只处理人间的冤狱奇案,甚至连冥间《盆儿鬼》之类的案件,他也来断了。于是,包公便成为一个挟着“势剑铜铡”,专门“除暴安良”的神人合一的人物了。

    到了明代,社会形势又有所变化。当时,以海瑞为代表的那些清官,与包公不同,为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往往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支持退田,限制豪强兼并,对工商业者采取减轻赋税的政策,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其进步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清官从根本上说,他们是维护封建正统的,极力反对农民起义。他们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其大部分的公案话本和拟话本,则往往局限于审理通常的家庭纠纷和婚姻事件,因此,对封建统治者的罪恶的暴露也微乎其微。当年留下的著名篇什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滕大尹鬼断家私》等。但是,作为传统的主流文化——包公故事,是不会被颠覆的。时至明代中叶,其政治更加黑暗腐败,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日益加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严重地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地位。统治者迫切需要清官来澄清吏治,笼络民心,以缓和阶级矛盾,凡是有关疑难的审判案件,欲借古人之手予以摆平,因此,一如既往地都推到包公身上。于是,就有人把流传在民间的包公故事搜集起来,再夹杂一些正史和野史的资料,汇编成一部包罗着百件讼案的话本集——《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至此,历经两朝无数文人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中国第一部话本公案(包公)小说集,它为清代的《包龙图公案》、《七侠五义》等公案侠义小说开了先河。

    明代有多种包公故事小说的刊本,就已所知列如下:

    《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六卷百回,为明万历二十五年万卷楼写本,作者为明无名氏撰。

    《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象包公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内题“钱塘散人安遇时编集,明书林景生杨文高刊行”。此书为万历后期刊本。

    《龙图刚峰公案合编》。嘉靖十四年刊本。卷首有嘉靖十四年己巳金陵云崖主人序,说明合编之由……

    《龙图公案》十卷,序署“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轩”。此书传承两代,且有繁简两种版本:繁本,百则。一名《百断奇观包公全传》。有清初刻本、嘉靖刊本、四美堂刊本、乾隆刊本等多种。简本,62则,是繁本的删节本。

    明代有如此之多的不同版本的包公故事话本小说的出现,不仅使许多宋代旧篇免于湮没,而且推动了后世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其影响是深远的。

    公案发展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在北京出了一位著名的说书艺人石玉昆,他是个能编、能演、能弹、能唱的民间艺人。但是,他却能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地将《龙图公案》演绎成纯粹的散文话本了。正如鲁迅先生对此评价曰:“文意甚拙,盖仅识文字者所为。”其实,正是它明白如话的语言,才开创了通俗小说的先河。

    至于石玉昆在说书技艺之成就,清富察贵庆在《知了义斋诗钞》小序中说:“石生玉昆,工柳敬亭之技,有盛名者近二十年,而性孤僻,游市肆间,王公招之不至。”他常常活动在北京的书场中,特别是天桥,说唱《龙图公案》时,听众每逾千人。虽是数唱野史,都称雅韵。后来,人称石玉昆的说唱形式为“石派书”,影响了一代人。当时有人把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记录下来,题作《龙图耳录》,石玉昆原本是连说带唱的,耳录只存讲说部分,成了一部白话小说了。后来,又有人将《龙图耳录》改编为长篇章回小说《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作者仍顶着石玉昆的名字。

    《平昆论》中有一首诗,记述并评价石玉昆当年的说唱:“高抬声价本超群,压倒江河无业民。惊动公卿夸绝调,流传市井效歌声。编来宋代包公故事,成就当年石玉昆。是谁拜赠先生号,直比谈经绛帐人。”

    题外的话

    包公故事不仅直接影响着后世通俗小说的发展和繁荣,而且对戏曲也有深远的影响。1961年,我在邢台市时,由于工作关系,结识了邢台豫剧团的常年来。他带领其剧团不只演豫剧的传统剧目,像《抬花轿》等,同时也演公案戏,那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一下子仿佛将其带回故里。

    那时,除了老乡这层关系,我对戏曲也略知一二。有时碰到公案戏的问题,常年来便向我求教。只是我对包公的故事也知之甚少,往往不能给予圆满的答复。时隔半个世纪,我终于能将较系统的有关包公的文章,回复戏友常年来,以慰其在天之灵。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开封文化艺术网(2011-01-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