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桢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二日,李自成亲率农民起义军,开始第三次攻打开封,他接受前两次攻打开封失败的教训,采取了围而不打、围城打援的策略。农民军先扫清了城外的小股明军,把开封城团团围住。
河南省城开封告急,北京城里的崇桢皇帝闻信大惊,急令各路援军星夜兼程,驰援开封。这次援军由兵部尚书丁启睿率领,保定总督杨文岳副之,调集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安国、姜名武等各路总兵,号称4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开封杀来。
明军统帅丁启睿(1595~1645),字性如,河南永城人,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进士。崇桢十一年(公元1638年)任陕西巡抚,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崇桢十四年(公元1641年)升任兵部尚书,总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军务,仍兼陕西三边军务,可谓集天下大半兵权于一身。这次援汴,崇桢皇帝亲赐他尚方宝剑、飞鱼服及印信,可见皇帝对战事的重视和对丁启睿的信任。其实这丁启睿书生出身,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并且处事优柔寡断,绝不是个将才。任命丁启睿当最高军事长官,是因为崇桢皇帝生性多疑又刚愎自用,把朝中能打仗的将领杀的杀、免的免,实在无人可用了。杨文岳(?~1642),字斗望,四川南充人,万历年间进士,此时任兵部右侍郎、保定总督,他率所部通州副总兵姜名武等援诈,任丁启睿的副手。
这次丁启睿调集的几路总兵官,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安国等,都是明军将领中的佼佼者,是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屡立战功的骁将,其中最出名的,兵力最强的当属左良玉。左良玉(1599~1645),字昆山,山东临清人,行伍出身,因军功卓著屡获升迁,被封为“平贼将军”,并加太子太保衔。左良玉为人桀傲不驯,他的部队虽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军纪很坏,危害百姓,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其实就是一支打着官军旗号的土匪。
各路明军在丁启睿的号令下,于五月十四日到达开封附近,在城南45里的朱仙镇扎营。李自成闻讯,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他调集围攻开封的农民军主力,向朱仙镇方向迎击明军。这时明军号称40万,农民起义军号称30万,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朱仙镇一带广阔的平原上列阵对垒,大战一触即发,不可避免。这是一场事关双方生死存亡的大战。明军若胜,不但解开了开封之围,还能一举消灭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主力,为朝廷除掉一个心腹大患;农民起义军若胜,则可一举消灭明军主力,开封城更成囊中之物,起义军日后发展不可限量。
丁启睿召集各路将领商讨军事计划。明军中实力最强的左良玉首先发言,他说:“贼锋锐,未可击也。”由于他想保存实力,害怕与农民军作战,所以主张坚守,不出战。丁启睿身负重任,自然不敢这样消极,他说开封被围情况危急,明军一定要主动出击才行。但左良玉根本不把丁启睿放在眼里,也不听他的指挥,军事会议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
农民起义军看准了明军各路将领的心态,选准了突破点,首先向兵力最强的左良玉部发起进攻。五月二十二日,起义军开始进攻,首战连连告捷。左良玉一听自己的军队败了几仗,心里着了慌,也不管丁启睿的号令了,连夜拔营逃跑,溜之大吉。农民起义军早知他要逃跑,在路上挖了壕沟阻挡,左军士兵纷纷掉入壕沟,左良玉的人马就从这些士兵的尸体上踏过去,逃得了性命。
左良玉的军队一逃,明军阵地顷刻间土崩瓦解,丁启睿、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等人争先恐后,纷纷逃命。左良玉逃得最快,他一口气逃到湖北襄阳,丁、杨等人向南逃到汝宁(今河南汝南)。农民起义军见官军逃跑,一路追杀过来,一直追了400多里。明军跑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丁启睿把皇帝赐与他的尚方宝剑、敕书和印信全部丢失了。
在这一群怯懦的明军将领中间,也有一位称得上勇敢的人,他就是跟随杨文岳前来的通州副总兵姜名武。在明军诸营惊溃时,只有姜名武这一支军队固守不逃,他率军拼死进行抵抗,因寡不敌众,负伤被俘。姜名武被俘后,被农民军处死。
这一场本该是势均力敌的大战,明军竟一触即溃,且溃不成军,战争以这样令明军羞愧的方式闪电般地结束。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大获全胜,并招降明朝官兵两万,骑兵八千,还有大量辎重粮草战利品,实力大增,声威大震。自此一战以后,各路明军都畏李自成农民军如虎,未来受命援汴的陕西孙传庭、河北刘泽清等部都畏战不前,找出种种借口不敢接近开封,不敢与农民军作战。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朱仙镇大捷后,立即回师将开封团团围住,开封内缺粮草,外无救兵,成了一座孤城。
从军事上讲,明军这次大败,守汴的明军也有一定的责任。丁启睿率援军赶到时,守汴明军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援军有打胜上面,他们在那里隔岸观火,七天内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坐失战机。假如守汴明军能主动出击,和援军形成对农民起义军两边夹击之势,战争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即使守军不参加战斗,也可趁机保护周王府及官员们突围出去,这样就能避免日后困守孤城乃至被淹,开封居民也能逃过大半葬身鱼腹的悲惨命运。
崇桢皇帝听到丁启睿失败的消息,勃然大怒,下令惩处败军丧师的将领。丁启睿被革职入狱查办,杨文岳被革职,命其戴罪防守汝宁,不久杨文岳、虎大威就在汝宁战死。总兵官杨德政最倒霉,被下令立即斩首,成了替死鬼。对战死沙场的姜名武则予以褒奖,赠特进荣禄大夫、右总督,不过是些虚衔。
奇怪的是,左良玉不听号令,首先带兵逃跑,对这次大败是应负主要责任的人,崇桢皇帝不但不治左良玉的罪,反而“发帑金五万,户部金十万,及银牌、布币,犒左良玉军”。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左良玉还握有重兵,所以崇桢皇帝还要笼络他,利用他为朝廷效力。赏罚如此不明,明朝江山很快就覆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仙镇一战,明王朝的精锐部队被一举击溃,从军事上根本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成为各路义军中声势最大的一支,更加势不可挡。这次大战后不到两年,崇桢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桢皇帝煤山自缢,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