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启封•开封•朱仙镇

2013/10/21 14:33:33 点击数: 【字体:

 
   
今天的开封城是在春秋仪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名字却来源于朱仙镇以东的启封城,那么两城三地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现在的开封以南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湖泊----蓬池,大湖南北有两座城市隔湖相望。在今开封位置的叫仪邑,朱仙镇以东的叫启封。启封城始建于春秋郑国的庄公时期,郑庄公为奖励大将邴筑造新城的功绩,以“邴”来命名新城。又因此地原为夏启王所封封父国之故地,所以又被命名曰“启封”。启封城在当时是个比一般国都还长100丈的大城,城建规模大于仪邑,只是后来梁惠王迁都仪邑,才奠定了大梁的中心地位。战国时期启封先属韩国后归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于此地设置“启封县”,启封城为县治所在。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元年,为避刘启讳,将“启封县”改称为“开封县”。自秦汉以来,大梁(仪邑)启封两城并立,势力相当,启封还一度成为开封郡治之地,地位曾经高于衰落了的大梁。严格意义上说,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应该是陈留,而不是大梁。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沟通了南北。大梁地位骤升,成为汴州的州治之地。启封则由于战争和水患等等原因,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后梁时干脆将汴州改称为开封,确立了开封中原乃至中国的首府(首都)地位。后来开封的名称就基本上延续了下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封之名与当今开封城才真正实现了名地相符,两相合一。中唐以来,启(开)封城却在此后日渐衰萎,到北宋初期已是残破不堪,后人称其为“南开封”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路经此地心生感慨,遂赋《过开封故城》诗一首云:“荒城临残日,鸡犬三四家。岂复古阡陌,但问新桑麻。颓垣下多穴,所窟狐与蛇。汉兵坠铜镞,青血为土花。”明显此时的启封城已经沦为一个一般的村落,但是他的西方不远处的一个村落却在冉冉上升,并于后来取代了启封,这个新星就是朱仙镇。
       
    朱仙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陶唐氏尧帝时期。传说帝尧十子,“朱”为嫡长子。后来尧帝禅位于舜,封朱于丹水(古汴水),故又称其为丹朱。据考证朱的封地和后人大致分布在仙人庄、朱仙镇、大李庄一带。战国时期,帮助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屠夫朱亥,传说是丹朱的后裔。救赵后朱亥又舍身替信陵君出使秦国,被囚禁。朱亥不愿为秦国效力,扼喉而亡,以死来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据说,朱亥的遗体被运回魏国大梁后,墓葬在朱仙镇一带,俗称“屠儿墓”。据《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相传战国时,朱亥故里,故名。”朱仙镇的形成和第一次繁荣是与西蔡河的开凿密切相关的,公元961 年由新郑附近导闵水,后来导引发源于今登封、密县境内的洧、潩二水,东北流入开封,是为西蔡河,蔡河贯穿开封与原来的东段蔡河相接,东南注入颍水。这样蔡河便成为“兼闵水、洧水、潩水以通舟”的一条水源充沛航运畅通的运道。太平兴国九年,宋太宗令“凿尉氏县界新河90里,数旬而毕”,拉直了的新河使这里原有的驿站因紧邻蔡河而成开封附近的水陆要冲,由村落而驿站,进而成为集镇。北宋真宗时便有了“朱仙镇”的有关记载。朱仙镇之于启封,如果说启封城是朱仙镇的前生,那么朱仙镇就是启封城的今世。金、元以后,随着运河的变迁,开封地位的衰落,朱仙镇也就随之衰落了。大树底下好乘凉,正是由于开封城是首都才成就了朱仙镇的地位,而岳飞的朱仙镇大捷更使朱仙镇享誉九州,所谓人因河山而豪迈,古镇亦因英雄而增色。
       
    朱仙镇的再度崛起和四大名镇之一的地位的确立则是元末贾鲁开河以后的事了。元末黄河先后多次在开封决口,至(1351年),元顺帝派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专职治河事宜。贾鲁首先将黄河逼入故道。又引密县水,经郑州、中牟,折南至开封朱仙镇,而后汇入古运河,直达商水县入淮。贾鲁此举既消除了水患,又复兴了漕运,他所疏通的这条河道被命名为贾鲁河。明朝贾鲁河进一步疏浚之后朱仙镇作为贾鲁河航运终点,成为开封唯一的外港,是开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封又成为了水陆交通要地,这一地位的再度确立是与朱仙镇的水路外运关联是很大的。如果没有朱仙镇便利的水运,开封的地位是会大打折扣的。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开封县人民政府(2013-06-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