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病故,葬于开封府旌贤乡。
为文从简,率先垂范。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让他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第一个人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
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该如何说呢?”
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
三人听后,不禁对自己的冗赘惭愧,深为欧阳修的字字珠玑所折服。
快马追稿,精益求精。据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增加了两个连词“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原来,改句中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似潺潺的山间流水,多了一份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礼贤下士,从善如流。宋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时,所写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脍炙人口,因此文而使滁州之山水闻名遐迩。为便于他闲游山水,琅琊寺附近的好友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竣工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将此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散文《醉翁亭记》。写成后,欧阳修把文章张贴于城门,向大众征求修改意见。当时喝彩声一片,只有一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唆,欧阳修不解,樵夫说:“你自己到琅琊山看看得了。”他到那里一看,恍然大悟,便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等一串文字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境界全出。
慧眼识才,提携后人。欧阳修堪称千古伯乐。张载、程颢、吕大钧、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旷世大儒的成才出名,都与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苏辙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相中,被选拔而斐然于文坛的;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能做到这一点,委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