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郑州

醉翁欧阳修归葬新郑

2013/3/30 11:06:27 点击数: 【字体:

醉翁欧阳修归葬新郑

图为欧阳修编纂史书时的情景

 醉翁欧阳修归葬新郑

图为新郑欧阳修陵园中,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的生动雕像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记者 赖海芳文/图)作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政治生涯几次起伏,他的人生贯穿着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并以其正直的道德操守、独树一帜的文学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时隔千年之久,欧阳修的文字和人品仍焕发着异彩。今年是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

  家境贫困:郑氏教子“以荻画地”

  公元1007年,欧阳修出生在四川绵阳,他的祖籍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欧阳修的家境很贫困,他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带着他前往湖北随州,投奔他的叔父,这位敦厚的叔父没有冷落他们孤儿寡母,对他们很好。

  在教育欧阳修的时候,郑氏发明了一种省钱的好办法:以荻画地,教他识字、念书。这跟今天在郑州的大小公园里,很多人用大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字、练书法的妙处如出一辙。

  在历史上,郑氏为“四大贤母”之一,与孟子、岳飞、陶侃的母亲齐名。

  欧阳修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根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意思是,欧阳修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等到他20岁时,已经卓有声誉。

  但是,欧阳修的文风不合潮流。当时流行的文章都是要么堆砌辞藻,雕章琢句,要么相互唱和,内容空洞。因此,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16岁的欧阳修在应举时,名落孙山也就不难理解。

  两年后,欧阳修再次应举。虽通过州试,但在京师的省试中再次落败。

  理想在现实中遭遇了重创。这时,欧阳修采取了两手准备:一是琢磨当时流行的西昆体、“四六时文”;二是带着自己写的一篇散文,去拜谒著名的翰林学士胥偃。

  这些做法虽不免流俗,但细想起来令人嗟叹。想当年,怀才不遇的李白也曾低声下气地写过《与韩荆州书》。不暂时屈服于现实,就无法实现理想。

  1029年,在胥偃带领下,22岁的欧阳修怀着新的希望,北上汴梁(今河南开封)赶考。这次,不知道是欧阳修自己改变文风迎合了主考官,还是胥偃的力量起了作用,总之,在国子监考试中,他获得第一名。同年国学解试,仍名列第一。

  第二年,他又参加由晏殊主持的礼部省试,再次名列榜首。三月,参加崇文殿御试,被录取为甲科第十四名,欧阳修终于金榜题名,被荣选为甲科进士。

  这一年,欧阳修23岁,他已应验了张爱玲的那句话“出名要趁早”。

  “四贤一不肖”:痛骂高司谏

  中进士后,欧阳修被任命为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开端。

  留守推官主要负责掌管文籍,没有多少事儿可做,这使他有充分的时间游山玩水,并结识了余靖、尹洙等好友。

  如果放到现在,以欧阳修的直脾气、率性,在官场可能根本无法立足。《宋史·欧阳修传》评价他说,“修论事切直”、“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正是这种有一说一的性格让欧阳修树敌众多。

  第一次被贬跟历史名人范仲淹有关。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西京推官任满,得到小小的升迁。他回到京师,被升为馆阁校勘。这个官职多由知名学者充任,颇受人重视。

  过了两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惨败,宋仁宗把贬谪到苏州的范仲淹调回京师,调整人事,应付时局。

  范仲淹的性格跟欧阳修差不多,也以“忠言直谏”名闻天下。他一进京,马上就大刀阔斧地革除时弊,与当时权倾一时的宰相吕夷简结下了梁子。

  范仲淹向宋仁宗上了“百官图”,标注出了朝中各官的晋升过程。对于有些违规升迁的官员,范指责是吕夷简任人唯亲。

  针对范仲淹的指斥,吕夷简进行了反击。结果,范仲淹再次被贬。对此,欧阳修的好友,余靖、尹洙相继上书,自称是范仲淹的“朋党”,愿意听候朝廷的贬黜,两人相继也被放逐。

  至此,情势相当明朗。谁出面支持范仲淹,就免不了被贬的命运。而欧阳修的做法极富男人气概,他给当时的左司谏高若讷写了一封信,就是著名的《与高司谏书》。

  顾名思义,“左司谏”这个官职主要是“谏”,就是主持公道,说忠言。而在范仲淹遭贬时,高司谏的表现令人失望。

  欧阳修的这封信言辞激烈得超乎想象,并且有理有据,分析到位,直逼诸葛亮骂死王朗的语言风采。

  信中说:“昨日安道(余靖的字)贬官,师鲁(尹洙的字)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昨天,余靖和尹洙已经因为忠言直谏被贬黜,您还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您真是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了。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也是您。”

  对这封信将带来的后果,欧阳修也非常明白。他甚至提醒高若讷:“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

  不出所料,没过多久,欧阳修即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关于这个故事,蔡襄写了一首《四贤一不肖》诗,当时传遍京城,一时洛阳纸贵,出版此诗的商人也发了大财。

  再贬滁州:天地之间一醉翁

  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这篇散文名篇是欧阳修第二次被贬滁州时所作。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大举侵宋,为形势所迫,范仲淹再度被起用。当年6月,欧阳修升为集贤校理。三年之后,任太常丞知谏院,后来又做了一个帮助皇帝起草诏令的官。

  “谏官”这个职位对欧阳修这种脾气的人来说,真是如鱼得水。不到一年,他就向宋仁宗上了六七十篇奏议。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吕夷简退休,范仲淹得到重用,在其周围形成的政治力量,开始进行政治改革,即史上所谓的“庆历新政”,欧阳修是新政的支持者。

  政敌们以“朋党”来攻击范仲淹、欧阳修等,就是说他们拉帮结派。作为反驳,欧阳修著名的《朋党论》也由此诞生,他所阐述的“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的观念也从此流传千古。

  最终,新政失败。范仲淹等人被迫离开朝廷。不久,欧阳修也遭到弹劾,理由是,他同外甥女张氏有暧昧关系,蓄谋侵吞张家财产。虽然后来查明是诬陷,但他还是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做知州。

  这一贬,就流走了将近10年的光阴。正是在滁州这个好地方,欧阳修常常提壶携酒,玩味山水,自号“醉翁”,并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他被调到扬州做知州,在这里不到一年,他就得了眼病,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差,41岁的他已须发斑白。再加上母亲也生了病,于是,他就向朝廷请求调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做知州。

  颍州也有一个西湖,风景优美。欧阳修在这里的生活非常惬意,盖宅修院,打算在此养老。

  这种美好生活没有持续多久,他的母亲病故。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三年守孝期满后,欧阳修奉诏重返京师,官拜翰林学士兼史馆编修,次年又升为翰林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

  林欲静而风不止。欧阳修官居要职后引起了小人们的猜忌。他却毫无顾忌,上了一份《论权贵子弟冲移选人》的札子,指责权贵子弟滥用特权,随意顶替“贫寒之人”的候选官缺,要求加以限制。这下,又惹恼了豪门权贵,不久,他第三次被贬知同州。由于有人出来为他仗义执言,才被留在京师。

  经过这些打击,欧阳修情绪消沉。这时,老朋友梅尧臣从南方来京,他闻讯后匆匆赶到城外迎接,在城外的石桥边,两个白发萧萧的老人相拥而泣。

  文如其人:“三上”才子归葬新郑

  根据史书记载,欧阳修的胸怀非常值得称道。他不嫉妒后起之秀,相反,总是大力提拔。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包拯等都曾得到他的支持。

  晚年的欧阳修仕途顺利,最终做到参知政事(副宰相)。遗憾的是,他与曾经赏识的王安石政见不合,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如果不论政治,欧阳修在文学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宗师,他开北宋时文风革新之先,成为文坛领袖,有人将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文学价值取向是平实。他说:“文章之宗,必以理实为要。”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负责科举考试,他的取向理所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文风,他也成为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欧阳文忠尝言曰:“观人题壁,而可知其文章矣。”同样,观欧阳修文章,则可以知其人品。

  与他这种主张相映成趣的是,他自称,所作文章多在三上者,即“枕上、马上、厕上”。

  欧阳修的长相据说是“耳白于面”,比较瘦弱,并且“短视”,也就是近视眼。在《古今词话》里记载,欧阳修在咏平山堂时,写道“山色有无中”。有人认为从平山堂望江南诸山甚近,看起来应该很清晰,而欧阳修应该是个近视眼,所以看起山色来才模糊,才“有无中”。

  如此说来,在长相上,欧阳修毫无优势。不过,这个大才子却不失风流。据《钱氏私志》载,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曾公然和妓女并肩携手。他说:“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浪淘沙》)。

  在他的诗词中,描写各色女子的语句更是俯拾皆是。《浣溪沙》写荡秋千的女子,《渔家傲》以女人口吻诉衷情,《蝶恋花》写采莲姑娘……在他笔下的女孩儿,“眼细眉长”者有之,“玉如肌,柳如眉”者有之,“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者有之,个个都如水做的一般晶莹通透。

  为了维护欧阳修“道德宗师”的声誉,南宋以及清朝一些学者坚持认为,这些艳词非欧阳修所作。但实际上,这些词非但不会影响欧阳修的形象,反而使他在历史中更为人性化,更为生动。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欧阳修又患上了消渴疾(糖尿病),身体愈加衰弱不堪。两年后,当宋英宗去世后,宋神宗继位,因为在英宗丧服期间穿了紫色的袍子,欧阳修遭到弹劾,并被指责与儿媳私通。后经查证仍属诬陷。

  对于这时的欧阳修来说,对政治的兴趣已不太浓烈,他想念的是颍州的西湖。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欧阳修终于被恩准退休,他得以回到颍州。

  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绰号“六一居士”。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再加欧阳修自己为一老翁,共六一。

  公元1072年,65岁的欧阳修在颍州去世,谥号“文忠”。

  欧阳修逝世后,按照宋代的规定,大臣去世只能在距离京城(开封)500里以内的地方安葬。欧阳修逝世3年后安葬于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他的祖母、夫人以及4个儿子及孙辈均葬于此,并有后代留居于该村。

  “欧阳修去世后三年,陵墓被迁到了新郑。”新郑欧阳修陵园的解说员蔡迎春说。目前的陵园约有20亩,在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代表作有《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图为欧阳修编纂史书时的情景。(资料图片)【原标题:醉翁欧阳修归葬新郑】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7年09月17日 作者:赖海芳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