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郑州紫荆山立交桥)
“紫荆山的来历和名相子产有关。”紫荆山公园管理处的办公室主任杨志宏给我们讲了一个动人的传说:“战国时期,有一天,政治家子产春游护城河(如今的金水河),看到满山郁郁葱葱中映出紫红色的花,就问随从这是什么花,可是没人知道。后来,旁边有一老者上前答道,很久以前,有一只无名鸟衔着一粒黑色种子,掉在了这山上,从此山上就长出树来,这树非常奇特,每到春天,先开出紫花,然后再长出心脏形的叶子,人们管这种树叫紫荆树,这花就叫紫荆花。子产听后笑道:咱这儿,有河有水难得有山,这座山就叫紫荆山吧。”
无名鸟是否来过,无从考证,但树和山是实实在在的。在公园锻炼的老郑州人陈先生76岁,他说紫荆山其实是老城墙的北墙头。这话没错,有史料记载“紫荆山系商代北城墙遗址。历史上郑州风沙灾害普遍,稍有风起,黄沙弥漫,遮天蔽日,天长日久,黄沙淹没了城墙,由于沙积渐厚而高,形成沙丘土‘山’,最高的‘山’为9米多,宽20米;有的地方高只有20厘米,宽仅1.2米。”
作为风沙之城,从明、清开始,郑州人民便为固沙、防止黄沙南移做准备,广泛植树,除了在沙丘上栽种耐干旱、耐盐碱的落叶灌木柽柳、刺槐外,种植最多的还数生命力强、繁衍迅速、有观赏价值的灌木紫荆。柽柳和紫荆的大面积生长,有效遏制了沙丘的蔓延,而且还把沙丘装扮得郁郁葱葱。为避灾图吉利,当地百姓便约定俗成地把沙丘叫成紫荆山,一直沿袭至今。正如史书上所载“皆不可谓山”,不过是相对平地而言。
历史上的紫荆山位于郑州北门外,即紫荆山公园往东绵延1公里(现城东路附近)的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带十分荒凉。“杂草丛生,雉兔竞走,荒冢林立,千疮百孔。”1953年调到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的陈先生说,“听老人讲,正因为是荒草野坡,所以这里曾是国民党杀人的地方。”
陈先生说他刚来时,附近没有什么建筑物,包括正在筹建中的河南饭店所在处,都是一片片麦田。【原标题:紫荆山的来历和子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