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历代建筑之大成
21日,李诫故里碑落成现场,不少围观的市民议论纷纷:“李诫是谁啊?”“他和咱郑州有啥关系?”
对这些疑问,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做出解答:“李诫是宋代伟大的建筑学家,被誉为建筑宗师、鼻祖,是咱郑州管城人(今新郑)人。”据史料记载,李诫之父李南公,在北宋王朝为官60年,其兄曾任至龙图阁直学士。李诫从小好学多才,工书法,善绘画,藏书数万卷,曾主持修建一系列著名建筑。1100年,李诫完成《营造法式》一书的编纂,1103年,北宋当朝向全国颁发了这部建筑法规性质的专著。1110年,李诫病逝,距今900年。
“营造法式,领域宽广。编制定额,绘制图样。内容丰富,制度周详……”这是阎铁成为李诫所作的祭文,已永久镌刻在新郑梅山的李诫墓碑上。“在宋代那个崇文的时代,工匠出身的李诫是个被埋没的人才,《宋史》没有为他立传,明清两代《郑州志》《郑县志》也无他的传记,可一部《营造法式》传了下来。这本书集历代建筑之大成,是我国建筑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民族的精华。对这位郑州历史上的名人,我们更应恢复其本该拥有的荣耀,这也是我们举办纪念活动的初衷。”阎铁成说。
为吾族文化之光宠
为参加纪念李诫系列活动,已是耄耋之年的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文物界著名专家谢辰生专程赴郑,为登封“天地之中”申遗文本编写立下汗马功劳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等也来到绿城。20日的学术研讨会上,大家群情激昂,在深切缅怀李诫的同时,就中外建筑风格考证、古建筑的修复及当前古建筑的保护趋势等进行深入探讨。
对李诫和《营造法式》,郭黛姮带来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营造法式》产生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之下,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官办建筑行业的管理。书中将北宋以前的经史群书中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并按照建筑行业中的不同工种分门别类,编制成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总结编制出各工种的用工及用料定额标准,绘图193幅。郭黛姮说: “《营造法式》有些理论比伽利略力学某些方面的认识还要先进许多,伽利略是力学之祖,但《营造法式》中的不少结论比伽利略更高明。”
罗哲文是近代著名学者梁思成的学生,采访中,记者惊悉原来梁思成儿子梁从诫的名字竟和数百年前的《营造法式》有关系。
罗老回忆说,当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梁启超先生得到了《营造法式》这本书,梁启超对这本书极其推崇,评论《营造法式》“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他嘱咐梁思成要当宝贝一样对待这本书,当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东北大学流亡,接到这个任务后,他们决定潜心研究古建筑,那个时候没有人重视古建筑,认为这是工匠的事情,可以说,没有《营造法式》这本书,可能谁都不了解中国的古建筑史,而真正将建筑作为一门科学,也是从《营造法式》开始的,因为从这本书开始,梁思成开始研究建筑和建筑史,1946年到清华大学开创了建筑系,“我就是那个时候进入清华大学的”。
建中国气派之建筑
21日,罗哲文、谢辰生等专家前往新郑梅山李诫墓园进行拜谒,随后,又到管城区商韵园共同为李诫故里碑揭碑。
连日奔波,老专家们不但未显疲累之态,反而神采奕奕。采访中,罗老激动地说:“《营造法式》中90%的内容放在今天的建筑学中仍然适用,我希望将来能够出版一本通俗本,服务当前社会建设。希望未来我们有一大批中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设计师,建造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建筑。”
文物界著名专家谢辰生在强调李诫突出贡献的同时,同样呼吁建筑同行要坚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建筑能够多角度反映文化,到意大利、西班牙,一看建筑都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咱也有很多中国式建筑啊,可这些年到处都在盖大楼,延安都快变成小上海了,千城一面,这是不行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堕落比经济的落后危害更大。900年前李诫就将建筑相关知识进行了规范,他敢创新,是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对于李诫,我们不仅仅要纪念他,而且要学习他,古为今用。如今他在我们圈内都知道,但是出圈以后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我们的责任啊。”
谈到责任,阎铁成同样感到沉甸甸的:“郑州的历史名人还有很多,这是财富,我们应抹去历史尘埃,让他们散发出光辉,让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他们骄傲和自豪。”■本报记者 李 颖 实习生 朱张文 文 李 焱 图【原标题:建筑宗师李诫是咱郑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