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拯,与民间相传的差不多,确实是个大清官。他脾气刚直,铁面无私,做开封府尹的时候,连皇亲国戚都怕他。他把京城治理得非常好,深得老百姓的爱戴,也深得仁宗皇帝的信任。
可在当时,身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却对包拯的做法很不满,说他太过于严酷,请求他改正。包拯哪里会听他的,遇到案子,仍然是该怎么判就怎么判。这天,一个汉子因偷了二两银子,给人当场抓住,送到了开封府。包拯最恨这种不劳而获的人,马上命人斩掉了他偷东西的右手。那汉子惨呼一声,晕死过去,被扔在了大街上。
碰巧,欧阳修打那儿路过,见此情形,一边叫随从带汉子去医治,一边闯进开封府,质问包拯:“不过是一个小偷,如今他少了一只手,怎么去干重活?您断了他的活路,只可怜他的妻儿老小。”包拯沉声道:“欧阳公仁心可嘉,但我这样做,重在杀一儆百,不知欧阳公可曾想过?”
欧阳修知道说不服他,便拱拱手告辞出来,一路进宫去,到仁宗那儿参他。可谁知,仁宗听了以后,反而呵呵一笑,说:“开封是都城,治理是要严厉一些的。欧阳爱卿,你这只恐是妇人之仁,请不要再说了。”欧阳修没有办法,只好退朝回家,独自闷闷不乐。
不料,没过几天,朝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担任三司使的张方平被罢了官!欧阳修一惊,暗道:这张方平可是个忠臣,三司使又是个仅次于宰相的要职,怎么能说罢就罢呢?后经打听才知道,是包拯参了张方平一本。包拯的理由是,张方平买了一套超级豪华的住宅,违背了皇上所倡导的节俭理念。
为了弄清真相,欧阳修去问张方平。张方平苦笑一声说:“我也是一时糊涂啊。母亲老了,一直没享过福,我只是想让她老人家……唉,不说了!”欧阳修叹道:“张公行孝时,固然有不妥之处,但包拯这样做,可真是有点过了头。”说罢,他别过张方平,径直找皇上来了。
仁宗见了欧阳修,笑道:“爱卿必有要事。”欧阳修心说,皇上深信包拯,如果直接参他,必然不能有效,便灵机一动道:“臣有小事不解,想烦劳陛下明示。”仁宗一怔,这个鼎鼎大名的大学士,还有什么小事不解吗?他来了好奇心,忙命欧阳修快说。
欧阳修说:“臣老家有两个邻居,一个叫李壮,一个王贵。李壮买了一头牛,牵着去耕田的时候,不小心踩坏王贵家的几棵庄稼。王贵不依,把李壮告到了县衙。县官很生气,夺了李壮的牛给王贵。陛下,您说这县官做得对吗?”仁宗不假思索,当即笑道:“亏你还是大学士;踩坏庄稼,照价赔偿不就行了吗?再不行,就多赔一点。这县官也处理得太重了,不像话,时间长了,是要出乱子的。爱卿可快些回家,代朕去吓吓那昏官。”
这时,欧阳修连忙跪拜道:“臣刚才所说,是编的故事,臣请陛下处置。”仁宗这皇帝,最喜欢听故事,也正是因此,欧阳修才敢在他面前瞎编,而不至于落个欺君之罪。果然,仁宗不仅没有生气,居然笑道:“爱卿快请平身。这点小事,朕要是处置了你,不也成了那县官了吗?不过,朕猜想你一定有事要说。”
欧阳修站起来说:“臣以为,以前那个小偷就像李壮,现在这个张方平也像李壮。包拯确实清正廉洁,确实嫉恶如仇,但过于严酷,时间长了,就如陛下所讲,是要出乱子的。”仁宗听了这话,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看来,你说的是有些道理。”……接下来,仁宗皇上宣包拯进宫,拿欧阳修的话批评了他。包拯这时才有所悟,羞愧难当,回家后就躲了起来,很长时间不出门。
后来,包拯干脆上了一份奏章,要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仁宗劝他不要太计较,他说:“臣只考虑大宋江山,并没有计较过别的。”仁宗料想拦不住他,希望他能推荐一个继承人,谁知,包拯想都没想,就提到了欧阳修。仁宗不由慨然叹道:“人说包龙图毫无私心,果然一点不假!”
接下来,仁宗召见了欧阳修,准备让他来当开封府尹。不想,欧阳修二话不说,当即便叩头谢恩,应承下来。仁宗不高兴地说:“你总得谦虚一下吧?”欧阳修说:“臣只考虑大宋的江山,并没有计较过别的。”不一样的臣子,竟说出了一样的话!仁宗一怔,笑道:“包拯治理开封的时候,那可是一片清明,你有把握吗?”欧阳修请皇上放心,并当即立下保证书。
这样,欧阳修做了开封府尹,居然一改包拯的做法,施政原则只有两个字,一是“宽”,二是“简”,从不搞什么政绩工程,来惊扰百姓,也从不求虚夸的声誉,来欺骗皇上。大家照样安居乐业,照样夸他是个好官清官。
遇到作奸犯科的,欧阳修虽然也不曾姑息,但却总是处理得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过分。小偷小摸的小罪,欧阳修一般打他二十大板,再说教一番,让他回家好好过日子。至于那些犯了死罪的,他尽量细察细究,能给一条活路的,就一定给一条活路。
一次,仁宗皇上问欧阳修:“包拯以威严治开封,而爱卿以宽简治开封,都达到了一样的效果,这是怎么回事?”欧阳修回答说:“乱世须威严,盛世须宽简。包拯治开封时,已不是乱世了,只不过大伙敢怒不敢言罢了。”仁宗信服,自此更加器重欧阳修了。【原标题:欧阳修巧语参包拯】
来源:古今故事报 作者:付劲松 时间:20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