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开封

杜祥琬,小巷里走出的工程院院士

2013/9/18 9:33:33 点击数: 【字体:

杜祥琬,小巷里走出的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在开封高中父亲塑像揭幕式上讲话
杜祥琬,小巷里走出的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院士及家人回开封时,在双龙巷故居前留影。

    “开封第一巷——双龙巷”系列三

  □记者 盛夏 实习生 李梦竹 文图

  引子

  PREFACE

  杜孟模是教育家,对孩子的教育也十分成功。“五个孩子都成绩斐然,在军事、国防科技、电子工业等岗位上为国家做着贡献。杜家的孙辈大多远涉欧美求学深造,都有成就。”杜孟模之子杜祥瑛说。

  杜孟模孩子中,以杜祥琬成就最突出。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杜祥琬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现担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杜家子女都能成才,主要缘自“爱简勤”的家风。

  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随母姓)是杜祥琬之子,他曾问父亲:“祖父为什么给您起名‘祥琬’呢?”

  杜祥琬沉思片刻说:“你爷爷希望我能像良玉一样,质朴而有内涵!”

  “您认为祖父对您有哪些重要影响呢?”

  杜祥琬和缓而意味深长地说:“归纳起来就是‘爱简勤’三个字。爱,就是爱国家,爱家乡,爱事业,爱学生,爱家人。简,就是简朴平易,愿做普通人,保持平常心。勤,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讲到杜孟模之爱,杜祥瑛说:“父亲是一个感情很细腻的人,不多说,但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他体贴入微的关怀。”。

  杜祥瑛参军时才十四岁,杜孟模大力支持但放心不下,杜祥瑛寄回照片,杜孟模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满脸是笑,眼里却噙着泪水。

  杜孟模爱孩子但不娇惯,他对子女缺点经常一针见血指出。子女上中学时,遇到情绪波动,他就叮嘱:“一个人不要得失心太重!”向子女讲述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理。

  杜孟模是省部级干部,但常和理发师、清洁工亲热地打招呼,听说邻居有困难,总想法接济。杜孟模有专车,他嘱咐司机:“路窄时,一定要让群众先过。”这是杜孟模之“简”,愿做普通人。

  说到杜孟模之勤,杜祥琬感受最深。

  1961年,杜祥琬在莫斯科留学,杜孟模已是高级领导,可他不断要求儿子为他购买最新版英、俄文数学书籍,研究《泛函分析》和《测度论》等。家人回忆:“他晚上说梦话,断断续续,说的都是一套套数学公式。”

  家庭作为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人的许多基本认知、兴趣和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在这个环境中形成的。杜祥琬所生长的这个开封书香世家,对他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他也因此对闹中取静的双龙巷、对有大量藏书的朴实故宅,满怀忆念。

  双龙巷里定下人生理想

  1937年,日寇侵华,开封高中迁往南阳石佛寺。1938年4月,杜祥琬在杜孟模迁徙教学途中出生了。

  杜祥琬回忆童年,还记得夏天晚上,杜孟模坐在南阳山区残缺的石头寨子上,领孩子吟唱《满江红》、《伟大的吕梁》。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开封高中重回开封,自1950年至1956年,杜祥琬在开封高中完成了中学教育,完成了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开封高中,由清末“河南省大学堂”和“开封府中学堂”两所学校沿革而来,授课老师都是名校毕业,带来了高质量教学和严格严谨的学风。建校100多年来,培养出两院院士13人,培养出了名作家师陀、姚雪垠、柏杨、张一弓等。

  杜祥琬撰文回忆道:“……当时的教学是鼓励学生思想活跃的,学校数学墙报上出一些题,征求大家给出可能的解。比如一道三角题,常有不止一种解法,解法一、解法二……大家来切磋,十分有趣,而且能启迪思维能力。”

  杜祥琬的同学不少都多才多艺:“那时,我们全班都会拉二胡。全校文艺汇演时,全班上台,几十把二胡合奏《良宵》、《步步高》,从台下看,弓法十分整齐好看。”

  中学阶段,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杜祥琬在高中时看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还看了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不仅给了我哲学的启蒙,而且在后来的科研工作和处理各种问题中十分受益。”

  双龙巷家中藏有很多文学名著,令杜祥琬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开封高中阅览室《知识就是力量》期刊上登了很多星际、太空知识,让他对天文学产生浓厚兴趣。高中毕业时,他报考了全国唯一的天文学系——南京大学天文学系。

  但因国家要在开封选送两名留苏预备生,他被选中,因此未进南京大学。后因故被转入北京大学数力系学习。

  1959年,在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负责下,国家要选派30名大学生赴苏留学,到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杜祥琬再次入选。他根据国家的需要,已将关注的目光从最宏大辽阔的宇宙,移向最细小精微的核物理领域。

  1965年年初,他被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工作。在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一批优秀科学家的带领下,杜祥琬开始了科研生涯。

  从天文转到数力,从数力转到核物理,再到后来转向激光,杜祥琬说:“首先是我个人的需要服从了国家的需要,同时,在国家需要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又对新知识、新领域、新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钻进去才发现,这些新领域、新课题是那么富有挑战性。”

  1975年,杜祥琬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工作了十余个年头,领导准备任命37岁的他担任副所长,他不同意。因为当了所领导,就意味着搞科研的时间大大减少。他找到上级领导说:“我要多做具体工作。”他还动员同事为他说情,反复表达自己留在一线工作愿望。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直到1984年,杜祥琬才被任命为副所长。杜祥琬说:“这为我争取了9年宝贵的科研时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2年08月2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